纪实文学
-
译文纪实·造假的科学家须田桃子 著,王家民 译STAP细胞事件绝不能归责于某一特定的人。实验的方式、研究室的讨论、成果的发表方法、对造假嫌疑的处理,甚至第一作者在研究生院所受的教育,这所有的阶段都出现了问题。在论文发表前的某个时刻,应该有人意识到了严重科研不端的可能性,这原本是能够阻止的。……在这本应有的诸多机会被付之东流的背景下,我认为潜藏着某些结构性问题,它正在侵蚀着日本科学研究的第一线。 ——摘自本书文库版后记
-
译文纪实·失智失踪NHK特别节目录制组 著,石雯雯 译“为什么找不到呢?每天都像在地狱一般。” “哪怕是5分钟我也不敢松懈……即便如此,他还是走丢了。”当今日本,已确诊及潜在的认知症患者已超过800万人,老年人中每4人就有1名患者。认知症已成为国民性的疾病。 不少人因恐惧偏见而不敢将家人患有认知症告诉周围的人。这些患者极易在自己熟悉的街区迷路、失踪,甚至死亡。 NHK特别节目录制组采访400余户家庭,正视认知症患者及其家人所处的困境,探索通向“建立认知症患者也能够安心生活的城市”之路。
-
译文纪实·三十不立NHK现代特写节目录制组 著,马惠 译39岁孤独死的青年,身旁的便签纸上只写着三个字:“帮帮我。” 这是一封永远无法寄出的求救信。 30多岁,正值壮年,却失去了工作。滑入社会底层的“三十代”青年们,无法发出求助的声音。社会普遍将他们的失败归结于个人不够努力,让他们“不要娇气”。 NHK现代特写节目录制组直面“三十代”群体的生存现状,系列节目反响惊人。在“自我责任”的名义下沉默着的孤寂身影,引发同代人爆炸式蔓延的共鸣。 “三十不立”,真的只是个人的问题吗?
-
洞庭之心高汉武 著“洞庭之心”大通湖水环境治理是一场划时代的行动,是一幅大通湖生态文明建设新画卷,是一部新时代的大通湖史。本书用生动细致的文笔记录了自2016年以来历届湖南省委、省政府以“退养、截污、疏浚、活水、增绿”为指导方针,对洞庭湖的湖中之湖大通湖进行水环境修复的全过程,生动展现了湖南深刻领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念、牢记“守护好一江碧水”殷切嘱托,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伟大实践。
-
插花地册子止庵 著《插花地册子》是一本有关古今中外文学作品或思想杰作的个人角度的品鉴之书,也是关于文学价值和审美的一家之言,被一些嗜好读书的学人誉为“一部关于书的《随园食单》”。作家和学者止庵在这本《插花地册子》里,回忆自己的阅读经历,对印象深刻的作品逐一评点,又在时间的经度和地域的纬度间勾连比较,指出作品好在哪里,或者糟在何处,评论各书自具慧眼,不跟风,不故作高深,平易亲切,耐人寻味,使得本书有望成为一部阅读品鉴、甚或文学写作的有益参考。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止庵充分运用海量阅读带来的审美眼力指导和磨练自己的文学创作,去年发表的长篇小说《受命》一鸣惊人,写法结构谨严,针脚细密,分寸拿捏适度,可以明显看出莎士比亚《哈姆莱特》和张爱玲《倾城之恋》等作品的影响。作者的创作实践与他的丰富阅读经历和典雅品位之间,形成了一个优美互证。
-
造梦.怀梦.逐梦本书编委会 著本书是一本以国*级科学城浦东张江的发展为题材的报告文学集。2022年是上海浦东张江开发建设三十周年,通过来自五湖四海的建设者们奉献智慧、挥洒汗水,张江已建成知名的“硅谷”“药谷”和“智谷”,也成为上海人才建设的高地。全书以“打造讴歌科技精英独特风采的经典书卷、采撷科学城人才星空的隽永画卷、记录科创中心建设步伐的浓缩答卷”为创作定位,分“硅谷张江先锋篇”“药谷张江达人篇”“智谷张江功臣篇”三个板块,由浦东作协组织作家进行采写,展现了27位科技精英“造梦张江的心气、怀梦世界的豪气、逐梦未来的锐气”。作为张江开发建设以来的首部全景式报告文学集,充分演绎了“科技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主题,期待为浦东科技事业的发展留下重墨浓彩的一笔。 本书是对国*级科学城——浦东张江的英模人物事迹采写,从采写者的妙笔中,我们读到张江从一片农田上“嵌入式”崛起一座科学城的成长史;从科学城的风貌中,领略到“泊岸”张江、投身科学城的科技精英的风采,我们聆听到了张江从“科学的召唤”到“创新的旋律”到“和谐的家园”的奋进曲;从科学城的风光中,领略到“凤栖”张江、建功科学城的科技精英的风采,我们欣赏到了张江充满由童话而佳话而神话的跨越图;从科学城的风韵中,领略到了情定张江、奉献科学城的科技精英的风采。 全书从集成电路赛道、生物医药赛程与人工智能赛台的三个领域架以视角,分“硅谷张江先锋篇”“药谷张江达人篇”“智谷张江功臣篇”三大板块,第一板块遴选7名精英代表、第二板块遴选12名精英代表、第三板块遴选8名精英代表。每篇报告文学6000字以上,每位精英配照两幅。读者可从收录本书的27位科技精英的成长历程、创新创业成就、心灵天地与精神世界中领略他们造梦张江、怀梦世界、逐梦未来的独特风采,同时也从中感受到张江“从无到有、无中生有,日拱一卒、茁壮成长”的发展历程。
-
脱贫大决战孙密宏,钮旭,杨晓清 著《脱贫大决战》源自同名纪录片《脱贫大决战——我们的故事》,这部纪录片由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和央视纪录国际传媒有限公司共同承制,入选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记录新时代”纪录片精品项目。纪录片主创团队深入多个省区市贫困乡村,通过镜头下一个个质朴感人的真实故事,生动展示了新时代中国脱贫攻坚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图书在纪录片脚本基础上延伸拓展,以厚重的笔触,进一步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在脱贫攻坚一线的非凡实践,深入挖掘了脱贫大决战进程中众多参与者心系人民、无私奉献的奋斗历程,有力彰显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 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图书在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及时出版,就是希望以对脱贫攻坚精神的大力弘扬,向世人深刻昭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历经苦难辉煌的中华民族,书写壮丽篇章的中国人民,必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路上创造新的更大奇迹!
-
最后的牛耕部落孙丰刚 著《最后的牛耕部落》通过记述牛耕文化在贵州偏远“部落”里的遗存和展演,阐释了传统农耕文明与现代有机农业、市场经济融合发展的重大课题。 从洋洞村走出去的侗族大学生杨正熙,怀着朴素的个人情趣和改变山村面貌的梦想,辞去镇党委书记,全身心投入到采集原生稻种、带领百姓种植“有牛米”增收脱贫的实践中。从南京来的志愿者李善富全力相助,用无私的付出勠力推动有机乡村建设。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他们无怨无悔,砥砺前行,与“部落”干部群众一起,在苗乡侗寨谱写了一曲勤奋耕耘、负重致远的理想之歌。 作品多角度呈现了“牛耕部落”人物群体的性格特点和心路历程,展示出市场经济和脱贫攻坚给山村带来的变化。透过一个个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人们可以看到大山深处各行其志的筑梦者、躬耕者和奋进者,感受到他们的喜怒哀乐、对未来的渴望和追寻美好生活的脚步。同时,作品直面传统农业的困境、发展生态有机农业的瓶颈等问题,站在历史和现实的交汇点上忧深思远,引发当代人对农耕文化的再认识、再定位,不啻用别样画笔在现代农业多姿多彩的图板上涂抹了一层厚重的底色,展演出一道古老而清新、淳朴又凝重的独特风景。
-
闪闪的红星李心田 著《闪闪的红星》是一部红色儿童文学经典,作品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叙述了红军后代潘冬子的成长经历。冬子的父亲随红军长征北上抗日,母亲为了掩护同志壮烈牺牲。冬子在战争岁月里历经风雨,在革命先辈的引导下成长为一名英勇的红军战士。他带着父亲留给他的一颗红星,只身奔赴北方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为天下受苦受难的人去战斗。小说塑造了一位爱国、勇敢、机智的少年英雄形象,彰显了爱国主义与乐观主义精神。 同时收录作者李心田的创作自白,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潘冬子所处的时代和他的人生选择。
-
自从有了党周彪 著本书紧扣中央关于革命文物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为时间纵轴,从中国发展变化的视角,选取反映中华民族命运走向的文物,讲述其背后的细节故事,展现一个又一个具体而鲜活的历史横切面。其中,有建党前夜的激烈交锋、白色恐怖下的幸存、“赤色大本营”中的血色青春,也有冒死寻党的惊心历程、不见硝烟的舆论战场、国家功勋的一生所憾,还有发生在冬天的高考、中国早“打工人”的境况、入世谈判的艰辛,更有航母梦、飞天梦,乃至精准扶贫,走向共同富裕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