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文学
-
涅槃董保存 著《涅槃——北京“动批”三十年》是一本纪实文学,作者以2018年北京市动物园批发市场疏解为切入口,纪实描述了疏解过程中商户、市场方、产权方围绕这一疏解目的发生的一系列事情。从八十年代路边摊说起,到搭棚子进室内到发展成每天人流量几万人、引领全国服装潮流的大型批发市场,再到响应首都功能升级,40年中,动批的发展史也是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城市发展史。
-
龙舌兰油[英] 休·汤姆森(Hugh Thomson) 著,罗新 编,范文豪 译1979年,探险家休·汤姆森18岁,他远离家乡,有足够的时间去消磨,正在去往墨西哥的途中。当一个陌生人告诉他,买一辆汽车,开着穿越美墨边境,然后到中美洲的黑市上把它卖掉,能大赚一笔,休毫不犹豫地开启了一段史诗级的中美洲公路之旅。一路上,休驾驶他的Oldsmobile98,在遇到的墨西哥人的帮助下,从奇瓦瓦的荒原开到尤卡坦半岛的丛林,最终到达伯利兹的贫民窟。30年后,休重回伯利兹,年齿徒增,智慧未长,给那段未竞的旅程画上了句号。《龙舌兰油:迷失墨西哥》(Tequila Oil:Getting Lost in Mexico,以下称《龙舌兰油》)是休·汤姆森(Hugh Thomson)“拉美三部曲”的第三部。作为一个成功的旅行作家、纪录片制作人和颇有学术水准的印加考古探险家,汤姆森的探险、冒险生涯是从拉美起步的,而他的写作也反映了这一点:他总是在涵盖漫长岁月的叙事中,从当前回望往昔,从往昔逼视当下。三部曲的第1部《白石》(The White Rock: An Exploration of the Inca Heartland,2001)先写他二十一岁初访秘鲁,再写他十七年后以更专业的水准探寻印加废墟,时间跨度近二十年;第二部《胭脂红》(Cochineal Red: Travels through Ancient Peru,2006)则是在他的访古探险取得重大突破后回望自己的秘鲁经历,时间跨度是二十五年;到了《龙舌兰油》,叙事的重心干脆回到作者十八岁时在美洲的第1次冒险,然后直接跳转到四十八岁的他接续三十年前的旅行,在伯利兹考察玛雅遗址。三部曲一路下来,文字篇幅越来越小,时间跨度越来越大,可读性与趣味性越来越高。故事发生在1979年和2009年,主人公分别是一个十八岁的朋克青年和一个四十八岁的成名作家。毫无疑问,读者更爱读、似乎作者也更爱讲那个无知无畏的英国小伙子,他从一开始就奇遇不断:空姐款待他坐头等舱,邻座旅客教他如何钻国界上的漏洞赚点黑钱。当他真的开一辆美国二手车穿越墨西哥前往伯利兹时,读者简直如同坐在副驾驶的座位上,和他一起听爵士乐、欣赏美景、经历危险、见识异域风情、感受意乱心慌。他宣称这次旅行是为了“迷失自我”,而他相信墨西哥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好选择。对墨西哥的想象与冲动,来自1930年代那些著名的英国作家,然而他看到的是一个完全不一样的墨西哥:“他们描绘了一幅与我游历过的国家几乎完全不同的图景。”他并没有因此怨恨前贤,“只有当我们所期望的和实际发现的产生了分裂,异国经验才得以形成。这就是为什么旅行类书籍比读者通常认为的要远远更有力量”。他说:“书籍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们能将读者引向他们原本不会去的地方,不仅是地理层面的他国异域,还有精神和情感层面的未知之地。”这本书也是如此。作者以“龙舌兰油”给这本书命名,可以说义带双关。在墨西哥城的一家银行打工当翻译时,他跟随上司胡里奥到处见客户,见识了一种自己调制的龙舌兰酒,胡里奥称之为“龙舌兰油”,就是把相当分量的哈瓦那辣椒酱加进本已混合番茄汁的龙舌兰酒,再加入黑色的棕酱搅拌,最后杯子里的酒又黑又黏,看起来跟汽油一样。“酒精入胃那一刻,辣椒的刺激也会随之而至,然后这股劲儿会蹿回到大脑。简直能把你的脑袋轰下来!”这不是你可以在商店或酒吧买到的酒,你需要和墨西哥人一起才知晓配方,还得自己动手、耐心调制才喝得到。同时,“龙舌兰油”不只是给人喝的一种怪味烈酒,还是一个巨大的隐喻,是这个痛恨嬉皮士的朋克青年赖以驾车自北而南穿越墨西哥的燃料,是他那辆传奇般二手旧车的动力来源。以此为书名,真是再贴切不过。
-
日本贫困女子[日] 饭岛裕子 著,吕灵芝 译没完没了地找工作; 因工资低被迫住在父母家; 周围催婚催生压力过大; 事业、丈夫、孩子,一无所有; 高学历、有工作却生活拮据的穷忙族; 朋友众多、开朗乐观却收入很低的穷充女子; 深陷职场PUA、霸凌而致抑郁的打工人; …… 本书为饭岛裕子对47位女性的访谈调查实录。作者直击日本的贫困女性这一群体,对她们的生存现状、就业与婚育状况进行了详细考察。结果发现,与男性始终处于社会焦点相比,女性往往被边缘化,进而被遮蔽在巨大的阴影之中,特别是贫困女性群体。贫困成为女性独立需要直面的首当其冲,并且血淋淋的残酷真相。
-
亲爱的图书馆苏珊•奥尔琳 著,文泽尔 译1986年4月29号上午,洛杉矶公共图书馆发生了一场火灾。七个小时后,火才被扑灭,四十万本书被烧毁,七十万本书被损坏。这是美国有史以来大的图书馆火灾事件,却迟迟没找到真凶。 二十五年后,《纽约客》专职作家苏珊·奥尔琳偶然得知此事,她决定重启调查,追踪涉嫌谋害百万册图书的神秘凶手。她走访嫌疑犯的亲友,请教当时的馆员和办案人员,借助前沿的纵火侦查技术,甚至亲手烧毁了一本书。在一次次交谈和质问中,在一趟趟图书馆漫步后,一场调查逐渐变为一场长达七年的图书馆之旅—— 她还原了火灾当天的现场状况,从《莎士比亚》全集到《华氏451》,记下每一页被烧毁的文字;她也还原了火灾后的全城救书行动,从无名之辈到商业大亨,记下每一个为书奔走的爱书人;她探访每一个少为人知的部门,从咨询台到货运部,详尽介绍现代图书馆如同机械般精准的运作方式和庞大体系;她回溯洛杉矶公共图书馆的前世今生,从仅白人男士使用的小房间到无家可归者的庇护所,亦展望了图书馆作为公民教育中心的美好未来。 这是一封献给图书馆的情书,也是一本了解图书馆的百科全书。在历史的灰烬中,跟随苏珊·奥尔琳的脚步,让我们走在静谧而丰富的书架间,走进有序空间背后的复杂体系,走向每一座隽永的图书馆——火可以烧毁书籍,但无法烧毁知识,更无法烧毁我们的记忆和好奇,我们的生命故事。
-
钢铁之城王立新 著《钢铁之城:中塞企业合作协奏曲》是一部以中国河钢集团成功收购并经营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钢厂的故事为主体的纪实报告文学作品。斯梅代雷沃钢厂是塞尔维亚的大型国有钢铁企业,曾是国家的骄傲,但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连年亏损,濒临破产边缘。2016年,河钢集团收购该厂后,保留了所有员工,并选调精兵强将,组建中方管理团队,把中方企业管理的成熟经验与塞方优势充分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海外经营策略,赢得了塞尔维亚人民更多的赞赏和尊敬,将两国传承友谊推向了新的高度,同时向世界展现了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成就和一带一路建设的美好前景。本书真实展现了河钢集团非钢产业发展和全球化布局、河钢塞钢突破性发展等一系列事件的全貌。其中,河钢塞钢成为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的标志性工程。2019年4月,中宣部授予河钢塞钢管理团队时代楷模称号,号召全社会学习他们爱国奋斗、勇于担当、无私奉献、敬业拼搏的精神。
-
大河之上鱼禾这是一本关于黄河的坦诚写意,是一位作家关于黄河与华夏民族历史的遥想和回望,也是一位河岸漫步者对于母亲河的深情凝视与用心体察。丰富精确的时空轮廓,别开生面的河流细节,独树一帜的地理隐喻,神秘玄奥的河岸传奇,既有对黄河地理与历史故事的遥瞰式呈现,又有从父辈到自身不断行走大河流域的现场关照与切身体悟。一事一物,无不用心照见;千丝万缕,俱能常语道出。取材四通八达又神气凝聚,用笔纵横捭阖又细致有趣,字里行间,无不印证着人与河流之间凝重而亲密的物质联系与精神呼应。这是一本高质量的图书。在这里,“黄河”既是作者借以立意的主题,又是着意呈现的主角。全书分十二章,分别选取黄河源头、黄土高原、黄河下游历史泛滥区等作为支点,从河流地理、历史人文、黄河水患及其治理等角度,对黄河做了多侧面、多点位、深入肌理的刻画与表现,堪称关于黄河的文字交响乐与视觉故事会。作品视野开阔,格调明亮,内容涉及地理、历史、水文、考古、文学等多学科知识,具有动人心魄的文学品质与文学表达,是弘扬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的精品力作。
-
美国底层[美] 克里斯·阿纳德(Chris Arnade) 著《经济学人》年度好书!《乡下人的悲歌》作者J.D万斯感动推荐!《美国周刊》《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等多家机构力荐! 一位华尔街交易员出于愧疚,历经三年时间,24万公里深入社会底层,用镜头和文字,力图展现一个真实又割裂的美国社会图景一部写尽底层“绝望与坚韧”感受之书!不仅是美国,也是全世界底层的绝望与坚韧! 提起美国,人们首先联想到的往往是曼哈顿光鲜亮丽的摩天大楼与硅谷引领潮流的前沿科技。这诚然是美国的写照,却并非全部。一位华尔街交易员出于对金融行业的愧疚,开始探索中心商务区以外的美国。在《美国底层》一书中,他用镜头和文字呈现出一个割裂而真实的美国社会图景,并对弥合阶层鸿沟做了有益的思考。他意识到,他对比他的社交圈子里穷得多的众多美国人知之甚少。因此,在布朗克斯,他开始和人们攀谈,给他们拍照。他说自己遇到的情况并不像别人告诉他的那样,那里其实友好、温暖又美丽,并不空洞、危险而丑陋。就这样,他开始了长达24万公里、历时三年的穿越美国落后地域之旅。从缅因州的刘易斯顿到加利福尼亚州的贝克斯菲尔德,他走过城市和农村,黑人区和白人区,一路在许多地方停留。他将这段旅程写进了《美国底层》一书——一部深具同理心的作品。
-
天路叙事蒋蓝《天路叙事——川藏公路、成阿公路筑路史》是一部有关川藏公路与成阿公路筑路史的非虚构作品。其主要围绕四川路桥筑路人的经历、情感、生活,以公路为经,沿途风物、季候、历史遗迹为纬,通过筑路过程中筑路人的独特踪迹史,展示了四川公路从蜀道难、蜀道通到蜀道畅的发展进程,也展示了众多平凡的筑路人“牺牲小家为大家”的精神面貌。作品分为两部分叙事,上部以川藏公路修筑记录为主,下部以成阿公路筑路史为主,其间以对当时筑路人的采访内容为引导,补充记录了修筑公路中发生的大小事件与公路沿途的风物、遗迹等。本书较好的保留了川藏公路、成阿公路筑路过程中的珍贵史料,填补了描述四川路桥人筑路史的空白;在此基础上,本书还展现出了众多筑路人所表现出的“两路”精神,是一代建设者崇高品质的真实反映。
-
男人奥莉娅娜˙法拉奇 著,毛喻原 译暂缺简介...
-
中国足球长镜头白国华 著本书是一部有关中国足球的采访报道精选集,作者为有着十数年从业经验的《足球》报原记者白国华,全书共收入作者的28篇文章,共计20余万字,全书共分为4个部分,即“职业圈众生相” “足球烟火气”“足球城记”“中国足球,在路上”。 2002年从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后,白国华进入《足球》报工作,是中国首屈一指的一线足球记者,尤其擅长深度专题报道,曾作为国家足球队和广州恒大队的《足球》报跟队记者,“腾讯大家”专栏作家。十数年的足球运动采访经历,令作者对中国足球的参与者、运行机制及内涵文化有着独特的、深刻的理解,借助于通俗流畅的文字,作者将普通民众视野外的中国足球景象,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