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文学
-
不废长江万古流陈松平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一部长江文明史,最动人的篇章是治水史——通过除水害、兴水利,让长江更好地滋养哺育两岸人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长江治理与保护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毛泽东主席到习近平总书记,历届党中央领导人心系民生福祉,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对水利建设十分重视,对长江保护十分关切,多次临江实地考察,作出重要批示指示,传承中国共产党人一心为民的初心使命;从林一山、郑守仁到无数名不见经传的工程师,一代又一代治江人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以长江治理开发与保护为己任,筚路蓝缕、栉风沐雨,情系安澜与家国,以平凡之躯毅赴伟业;从兴建荆江分洪工程打响新中国向长江水患宣战的第一役,到巍巍大坝矗立峡江成为复兴地标,再到清清南水北上润京华,长江已作别旧中国水患频仍的局面,在万里云水之间铸起座座不朽的历史丰碑。今日之长江,漾影着世界瞩目的大国重器,不仅岁岁安澜,更利益南北;今日之长江,高坝起、平湖阔,水网通、生态美,焕发的勃勃生机为助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重要支撑。本书全面反映了荆江分洪、陆水、丹江口、葛洲坝、三峡、南水北调以及长江水资源保护、采秒管理等多方面内容,基本梳理出了治江事业的主线。本书以明快的笔触、生动的人物、翔实的史料,全景式记录治理长江、保护长江,让昔日洪患频仍的长江蜕变为洪行其道、造福人民的安澜巨川的辉煌历程和精彩故事,展示了民族复兴征程上一段波澜壮阔的治水画卷。让读者在阅读的同时感受到我们党领导人民治江的阔步前行,从而了解治江事业的伟大、治水人的可爱,以及治江成就的得之不易。
-
靠山铁流 著1949年11月,新中国刚成立不久,“二战”著名的战地记者西蒙诺夫来到中国。他对中共指挥的60万军队战胜了国民党80万军队感到惊奇,特地提出要到淮海战役的主战场徐州进行实地考察。当听说还有543万民工为解放军织起了一条条强大的补给线时,他不禁大为感叹:“这是人类战争史的一个伟大的奇迹,是真正的人民战争!”陈毅元帅说:“我就是躺在棺材里也忘不了沂蒙山人。他们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 本书全景式地呈现了革命年代尤其是抗日和解放战争时期人民群众踊跃支前的动人场面。作者自2007年3月开始,做了长达数年的深入采访和搜集资料工作,采访了战争年代尤其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支前模范和他们的后人达数百人,记录笔记上千万字,搜集资料上亿字,很多史料、情节和场面都是第一次被披露。
-
上党课了何建明 著党课是共产党员永葆初心和自身先进性的必修课。作为建党100周年献礼之作,本书聚焦中国共产党建党早期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跳出刻板经验,在大量史料研究与实地走访的基础上,用文学的手法为我们还原了一个个优秀共产党人在革命艰苦年代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勇敢牺牲的真实故事,他们有血有肉,他们的初心照耀人间。作者以深沉的笔触刻画生动、精彩、准确、翔实的细节,将历史的真实性与文学的感染力有机融合,力求打造一个独特的党史学习教育文本。
-
重走红色之路《天府文化》杂志社本书以《四川省革命遗址通览》(第2 册·成都市)为基础,主要由《天府文化》杂志社骨干记者重访这些“红色遗址”,穿插介绍遗址相关的革命先烈人物及其故事,突出现场感、历史感和庄严感;全书精选近50 处革命遗址,由摄影记者多角度、全方位重新拍摄,并结合历史照片,图文配合,既有参考性、服务性,又有很好的现场感,相信对当下成都党员干部和群众学习党史有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
感受自由【英】扎迪·史密斯(Zadie Smith)著 张芸 译本书收录了扎迪·史密斯过去十年间的非虚构创作,从时政、艺术、哲学、文学、生活与个人经验,全方位地展现了她在这一领域的独创性。其中既有对眼下这个时代的深入体察,也延续了作家一贯对流行文化的关注和反思,体现了她多元的文化洞见。扎迪·史密斯敏锐的观察力如同她钟爱的舞蹈,肆意自由地在不同的领域内穿行。她用这种方式梳理归拢自己看似芜杂的思绪,又始终保持着开放的好奇心;不同于时下流行的学院派写作,她的口吻亲密却不过度私人化,视野宽广而不受限,往往能同时看到事物的两面;比起说服读者认同某种观点,她更倾向于塑造一种思维的方式。本书可以视作扎迪·史密斯对过去十年间自我写作生涯的一次全方位的总结,也证实了她不仅是一个天才的小说家,更是一位善于思辨的评论者。
-
跳跃的河山李俊玲布朗族是云南八个人口较少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西双版纳自治州以及临沧、澜沧、双江、景东、镇康等地的部分山区,西双版纳是布朗族集中的地区。布朗族有“古老茶农”之称。布朗族文化是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部分,是民族大家庭中独具魅力的花朵。作者以丰沛的感情,来书写故土,来表达乡愁,来讲述故事,全面展现布朗族几十年来,在物质、思想、精神和文化发展上的巨大变化。该选题为纪实文学,全书分为“神之语”“灵魂居所”“岁月留痕”“跳跃的河山”“春风染绿”等章节。
-
江姐厉华;陈莎《江姐:傲雪红梅》是厉华说红岩系列丛书中的一本,有关江姐的纪实文学作品,由红岩名家厉华先生及江姐故里自贡市大安区党校副教授陈莎老师共同执笔完成,可谓是有史以来有关解读江姐方面为翔实的著作。该书采用新史料、新观点,对江姐进行全方位解读。《江姐:傲雪红梅》约16万字,共分为7个板块,讲述了江姐的故乡、童年、人生经历、革命故事、红岩档案中真实的“江姐”、伟大的革命精神等内容。全书语言生动活泼,图文并茂、学术性与可读性俱佳,将真实的革命英烈江姐的故事解读给读者。《江姐:傲雪红梅》让读者了解江姐,感受江姐的革命精神,论证出江姐是中华儿女革命的典型这一观点。全书观点明确、史料丰富、论述严谨,有理有据,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震撼力,是一本优秀的党史读物。《江姐:傲雪红梅》中展现的江姐的革命精神感人至深、催人泪下。既有江姐对国家、民族的使命感、责任感,又有其对孩子、丈夫等亲人的感人亲情。在革命事业面前,她愿意抛弃自己的亲情、爱情,为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宁死不屈,忠于自己的选择,忠于自己的信念。《江姐:傲雪红梅》的编辑出版,能让读者进一步了解到江姐的故事,理解她的选择,感受她的革命精神和信仰,从而有助于进一步弘扬红岩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增强共产党员的自身修养,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进一步深化与阐释。
-
闪亮的坐标宗源,李金龙《闪亮的坐标》是一部着眼“公安英烈”这一英雄群体,采用亲历、回访、口述等写实手法,深度挖掘公安英烈身后感人故事的长篇报告文学。作品通过这些感人的故事,再现了英雄们的壮举,讴歌了英雄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崇高情怀,也歌颂了公安精神的传承。
-
百年百篇成都日报社 成都人民广播电台 成都市档案馆《百年百篇——成都中共党员事迹与风采》是成都时代出版社为献礼“建党一百周年”而精心组织策划的力作。由成都日报社和成都人民广播电台联合编撰。所选录文章为《成都日报》“初心使命”“天下成都”已刊登作品,和成都人民广播电台“庆祝建党100周年”专题节目播出作品,以及成都百年党史。全书分为“上编”和“下编”,按照党史中的事件发生时间和人物诞生年代的不同划分。其中,上编重点介绍成都百年党史中,新中国成立以前,在建党初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这三个特别的历史时期,为共和国的缔造做出巨大贡献和无私牺牲的革命先烈,以及成都人以群体方式参与的各种革命和建设实践。下编记载新中国成立以后,在成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的优秀党员事迹,尤其突出中国共产党成都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以来,基层党员的模范事迹。
-
我的母亲萧云 著《我的母亲——长征中最小的女红军》是一部具有革命传统教育意义、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歌颂中国共产党人无畏艰难勇往直前、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优秀纪实文学作品。书中的母亲,是我国开国上将萧华之妻——王新兰。她出身名门,9岁参军,10岁过雪山草地,13岁入党,14岁带领部队突破敌人重围。新中国成立后,她踏实工作,平实地生活,近一个世纪以来,她的脉搏与军队同律动,生命与民族共荣辱。王新兰一生经历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国后的社会主义建设、十年浩劫及改革开放等不同时期。在每一阶段,她眼前都有不同的道路等着她选择,都有相互冲突的价值观等着她弃留——是追求富贵、显赫,还是坚持自己的追求和做人的准则?在困难和逆境面前,她用实际行动作出了回答:她随红四方面军三次翻雪山过草地,在昏迷中曾走到死亡边缘;产后仅四天她就在暴风骤雨中追赶队伍……主人公一生的经历,可以说是对“践行初心使命”做出的最好诠释。也正是她对这份“初心”的坚守,成就了她的传奇人生。 该书作者萧云——王新兰唯一的儿子,历时10年,把母亲在他还在摇篮中便开始说的故事,用深情而流畅的笔触创作成书,记述了母亲从参加红军开始,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各个不同时期走过的不平凡道路,讲述了一个革命家庭经历的风风雨雨,歌颂了在母亲身上体现出来的坚定理想和高尚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