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文学
-
站在世界之巅刘俍 著本书即以 1960 年和 1975 年中国登山队两次登顶珠峰的来龙去脉为主轴,全面反映中国登山队从 1955 年建立至 1975 年第二次登顶珠峰这二十年的历程。这两次登顶珠峰,是那个年代轰动全国、震撼世界的壮举,不仅鼓舞了国人的士气,创造了辉煌的登山业绩,也取得了巨大的科研成果,其中的一些成就,直到今天还在影响着世界各国的科学界和登山界。然而,至今都还没有一部完整而翔实地记述这一历程的纪实作品面世,本书则填补了这一空白。
-
清风永开贺享雍 著《清风永开》是一部反映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七一勋章”获得者周永开感人事迹和崇高品德的纪实文学。作品回顾了周永开加入中国共产党时立定坚守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记叙了周永开离休不离职、扎根万源花萼山近二十年,保护生态环境、致力共同富裕的动人故事。他带领群众护林造林,保护绿水青山,在当地建成guojiaji自然保护区;他通过试种萼贝等中药材,为当地群众蹚出了一条致富之路;他积极奔走,带领群众修路,解决用电问题,改变了当地的贫困面貌;他捐资助学,关心教育,培养了一代新人……作品充分展现了周永开一生忠于党、赤诚为人民的精神品质,塑造了一个永远跟党走、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光辉形象。
-
深度对话鲁奖作家舒晋瑜 著《深度对话鲁奖作家》是《中华读书报》著名记者舒晋瑜追踪采访7届4 9位鲁奖获得者和1 0位鲁奖评委的访谈录,受访作家包括邵燕祥、史铁生、冯骥才、韩少功、刘恒、余秋雨、池莉等。全书以“鲁奖”为切入点,从创作与评奖两个角度透视中国作家与文学界,为中国文学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佐证,呈现了当代文学的心灵地图。
-
我变笨了,请多关照[日] 信友直子 著85岁的母亲突然被确诊阿尔茨海默病,93岁患听力障碍的父亲开始为照顾母亲而做家务。远在东京的女儿直子一边为家里老人担心,一边又不愿舍弃自己通过奋斗而获得的工作。此时,两位老人的一句话令直子无比触动:“你不用担心我们。你好好做你的工作就够了。”直子用自己的镜头记录下了结婚60多年的父母相互扶持以及母亲对抗病魔的种种令人动容的过往。 面对人人都无法抗拒的老去和疾病,母亲将如何抚慰自己的灵魂?面对工作与家庭无法两全的境况,直子又做出了怎样的选择?
-
别说你爱我黄丹丹 著此书书写了大时代背景下,一座正在发展与变迁中的小城女性爱之变奏曲。作品以现实和回忆相交织的形式来展现、刻画小女人在这个大时代的爱。通过女主人公刻骨铭心的爱之变奏,揭示在当下这个深刻变革发展的历史时期,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震荡、变奏。从精神层面上触及的爱与美的主题,拓展深入到社会人生层面,探究女性永恒的精神与情怀
-
山村国是张国云,杨震山 著本书是一部报告文学作品,深情回顾了作为20世纪50年代全国劳模的浙江龙泉安和村李招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义务从事扫文盲工作40多年,成功破解“三农”密码,被全国妇联确认为中国20世纪不同时代的六个代表之一的故事。本书全面展现了浙江扫盲第一村的发展历程和现状,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安和村正全力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以“避暑休闲、菇源文化”为主题的特色村落,产业态势发展良好,2017年被列入省级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
-
沙卜台胥得意 著长篇纪实散文《沙卜台:无锁的村庄》,无论选材视角还是乡土美学的独特建构,都称得上是一部具有史性价值和超越意义的精品力作,其所呈现的乡村图景、情感归依、社会变迁及文化记忆,浸透着中国传统村庄特有的人文底蕴和生命哲学,有一种别具一格和令人沉醉的诗性之美。
-
与命运抗争[美] 史蒂文·A.柯利 著,崔莹 译技术精湛的肿瘤外科医生史蒂文·A.柯利在职业生涯中遇到了各色各样的癌症患者——神父、参加过“二战”的荣誉士兵、来自部落的印第安人、摔跤手、勇于尝试新药的飞行员、放弃高薪职业追求梦想的年轻女士……有趣的医生和不同身份的患者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他用30个有关希望、勇气、决心、谦虚、快乐、幽默……的主题,和一个个触及灵魂的故事,告诉读者有关癌症的真相和生活的信仰与力量。
-
基诺山段瑞秋基诺族是云南八个人口较少民族之一,主要聚居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基诺山基诺族民族乡及四邻的勐旺、勐养、勐罕,基诺族文化是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部分,是民族大家庭中独具魅力的花朵。作者以丰沛的感情,来书写故土,来表达乡愁,来讲述故事,全面展现基诺族几十年来,在物质、思想、精神和文化发展上的巨大变化。该选题为纪实文学,记录了基诺族人民从贫穷落后到富裕文明的历程。全书分为“阿嫫腰白和几个汉人”“太阳啊,太阳鼓”“‘卓巴’的山寨”“邱晓灵家的饭桌”等十个章节。
-
生命有光徐海燕本书以详实的资料和生动的故事,讲述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中心在安宁疗护领域进行的探索与尝试,并通过医生、护士、家属等视角,描绘当生命的列车驶向死亡的终点站之前,医护人员如何在尽可能延长生命长度的前提下,提高生命质量,保有生命尊严,缓解病人的痛苦和恐惧,并让家属获得救赎,从而继续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