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文学
-
延安,延安牛维维 著作者以40余首辞赋,长卷一样展开了延安之美。延安的名城名镇、山川气象、风情俗艺,氤氲在辞赋的典雅之气中徐徐展开。 赋中有文有史,有景有情,有人有事,有词赋格律之美,有对这块土地独特的审美表达;更有着青年诗人一颗滚烫的心,有着他对这块土地痴情的爱。他的赋打开了延安,也让我们进入了年轻一代的内心世界。
-
流淌的红色基因邱文生 编通过老干部亲身回忆、同事亲人往事追忆等方式,生动讲述了住所老干部的红色故事。展示其在革命年代的斗争经历和在新时期建设中作出的突出贡献,以此传承弘扬红色基因,激发读者爱党爱国热情,使之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
吉鸿昌史映红 著《吉鸿昌:恨不抗日死》以时间为脉络书写了吉鸿昌荡气回肠的一生。童年时期生活贫寒、怀揣理想,少年时期求学学艺,青年时期开启戎马生涯,后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 年11 月,吉鸿昌被国民党反动当局杀害于北平陆军监狱。在刑场上,吉鸿昌毫不畏惧,痛斥卖国贼,牺牲前留下气壮山河的就义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
依然热爱生活凉子访谈录 著《依然热爱生活》是一部真实故事集,取材于热门访谈类节目《凉子访谈录》,从500多名受访者中精选出20颗倔强的灵魂,深挖他们关于挫折、成长和奋斗的全景故事并结集成册,以此瞥见当代青年群体的情感状态和向好向上的精神向度,鼓励广大青年朋友遇到挫折不消沉、遇到险阻不畏惧、遇到诱惑不堕落,在各行各业的岗位上书写自己的大写人生,铺展自己的人生蓝图。
-
彼得2.0[美] 彼得·斯科特-摩根(Peter Scott-Morgan) 著,赵朝永 译彼得是一位机器人科学家,他在2017年被诊断患有运动神经元病(MND),俗称“渐冻人症”。他被告知这一疾病将损害他的大脑和神经细胞,导致所有肌肉萎缩,并在大约两年内夺走他的生命。 彼得拒绝向命运低头,他不愿失去挚爱的一切,家人、朋友、周游世界的能力,尤其难舍跟他患难与共的伴侣……基于他对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的了解,以及他对这一领域未来发展的见解,他决定将这次绝症视为一次机会,把他对机器人技术的迷恋付诸实践,将自己改造成赛博格(电子人)。 这项改造需要经历一系列极其复杂和危险的手术,手术完成后,作为人类的彼得1.0正式转变成作为赛博格的彼得2.0。尽管过程充满艰辛,彼得对未来却十分乐观。他将这次转变视为实现自己科学抱负的好机会,也希望借此为人类探索新的选择。
-
孤独社会[日] 菅野久美子 著《孤独社会》是一本聚焦于日本社会频发的孤独死现象的纪实作品。1000万人处于独居状态、每年有3万人被发现孤独死……催生出一种名为“特殊清扫队”的新兴职业。他们配备专业齐全的消毒设备,配备全套防护服和防毒面具,独自深入充满了垃圾、尸体体液和蛆虫遍布的孤独死死亡现场。 在这个特殊的职业工作中,特殊清扫队员也见惯了人生百态、人情冷暖,从中折射出日本社会发展的重大拐点。 作者菅野久美子花了四年时间研究关注日本社会孤独死的现象,并用半年多的时间,在炎热的夏季跟随特殊清扫队员前往各个孤独死现场,观察他们长时间的辛苦工作,并通过采访死者家属和房东,勾勒出丧失绝大部分人际关系的死者的生前故事,反思他们为何从“社会中的正常人”滑落成边缘人群,并最终蜗居一角然后死在房内的垃圾堆中。 在《孤独社会》一书中,作者通过不同层面,精选了数个极具代表性的案例: 掌握流利英语的外企精英,因为和上司起了严重冲突,不肯屈服,怒而辞职,自尊心和自信心受挫,与家人断绝联系数十年,蜗居一角,最终死于塞满了垃圾的小房间里; 有人出生在极其糟糕的原生家庭里,逃出后依然受到很大的精神压力,最终无法正常工作,躲在小房间里浑浑噩噩度日,吃喝拉撒都在屋里,从不出门,彻底断绝了和社会的一切关系,最终,他也死在充满垃圾的脏乱小屋中; 有的女性因为在恋爱关系中受到严重伤害,虽然表面上还在兢兢业业工作,但独居的家中却塞满了垃圾和纸尿裤,并且很少和家人联系。当房内垃圾散发出的臭味液体流出房间使得邻居愤怒报警后,远在故乡的家人才知道,她已经失踪许久。 这一出出的人间悲剧从根本上来看,就是无缘社会造成的恶果。社会的高压、脆弱的心灵,让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一种孑然一身之感。让很多人想不到的是,很多孤独死的人,并不是无子无女,但出于种种原因,他们年老时身边没有一个人陪伴。所以,孤独死的阴影其实就笼罩在我们每个人身上。
-
谢谢了,我的家《谢谢了,我的家》编写组 编本书脱胎于CCTV同名电视节目,讲述了17个访谈嘉宾家风传承的故事。 访谈嘉宾包括开国元勋朱德后人朱和平、爱国华侨陈嘉庚后人陈君宝、科学家钱学森后人钱永刚、文学家鲁迅后人周令飞以及沙祖康、李昌钰、倪萍等。根据家风文化,全书分成为国为民、矢志不移、谋时而动、言传身教四大部分。 本书以家庭为同心圆和切入口,原汁原味地呈现了家的温情与亲切,解读了家风厚德载物的深远意义。从这些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人的优秀品质和文化基因——忠诚、仁义、宽厚、自律、勤勉、创新…… Thank You, My Family! is adapted from the CCTV interview program of the same name. It narrates stories of family ethos inheritance told by 17 interviewees. Interviewees include Zhu Heping, descendent of Zhu De, one of China’s founding fathers; Chen Junbao, descendent of Tan Kah Kee, a patriotic overseas Chinese; Qian Yonggang, descendent of scientist Qian Xuesen; Zhou Lingfei, descendant of writer Lu Xun; Sha Zukang, former UN Under-Secretary-General; and Henry Chang-yu Lee, criminal forensics expert, etc. Thank You, My Family!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based on family ethos: For Country and People; Unshakable Resolve; Act According to the Situation; Practice What You Preach. Thank You, My Family! focuses on families. It presents the warmth and intimacy of home while interpreting the significance of family ethos in social commitments. From these stories, one sees the refined virtues and cultural genes of Chinese people: Loyalty, benevolence, clemency, self-discipline, diligence, and creativity among others.
-
刘胡兰王秀琴 著《刘胡兰:生的伟大 死的光荣》由“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行的久远”三部分构成,前两部分讲述了刘胡兰从出生到牺牲的故事,描写了她如何从一个农村姑娘成长为一个坚定的革命战士的心理路程与艰辛。第三部分描写了刘胡兰牺牲之后,后世如何追忆与纪念以及刘胡兰精神如何传承。作品材料详实,细节丰富,有传记,有传承,有思考。
-
王进喜付久江 著《王进喜:我为祖国献石油》通过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珍贵的文献文物,用充满真挚情感的语言讲述了王进喜47年短暂却不平凡的人生。书中回顾了王进喜曲折坎坷的成长历程,再现了他带领1205钻井队热火朝天打油井的动人场面,重温了他一心一意为祖国献石油的先进事迹,也展现了他所诠释的铁人精神在当代的弘扬与传承。跟随作者追寻英雄的脚步,重返那段峥嵘岁月,走近铁人王进喜,再次听听他“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铮铮誓言,再次感悟他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
谷文昌钟兆云 著《谷文昌: 只为百姓梦圆》以福建省东山县原县委书记谷文昌为主人公,描写了他率领群众苦战风沙、根治旱涝、一心为人民造福的感人事迹。他把“不带私心搞革命,一心一意为人民”写在笔记本上,践行了一辈子。他发出誓言:“如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作品展现了一位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四有”干部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