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文学
-
燕东园左邻右舍徐泓《燕东园左邻右舍》是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徐泓的非虚构力作,让挂上“历史建筑”标志牌的燕东园22栋小楼开口说话,讲述1926—1966年小楼里的住户与往事。作者以特稿的笔法、详尽的史料搜集,以及对数十位燕东园二代的访谈实录,抢救对现场的记忆,抢救被淹没的历史——缅怀与致敬那一代学人:他们出生于清末民国初年,留学于海外,在国难时毅然归来,以科学文化报效祖国,历经各种磨难,始终一片冰心在玉壶。作者徐泓的父亲徐献瑜曾任燕京大学数学系主任,她出生于燕京大学燕南园59号,从1946年深秋在她出生一百天时搬家至燕东园40号,至今一直住在燕东园,是这个园子里仅此一家的老住户。她深入每个家庭,记录了感人至深的夫妻情、父子情、父女情,还有邻里之间的同事情、师生情,重现了那个时代学人的精神世界以及书斋里的日常生活。
-
清凉明月张雪南丰子恺是著名的大师,艺术和文学成就享誉海内外。本书稿通过23篇访谈,以丰子恺及其故交的后人追忆的方式,勾勒了丰子恺丰富博大的一生,仰望其丰美雄厚的艺术成就、豁达儒雅的文人品格和友爱积极的人生态度。被访谈人物谈吐中的丰子恺形象,与天上的那颗“丰子恺星”一样,熠熠生辉,闪耀着光芒。
-
可可西里陈启文本书作者先后三次赴可可西里实地考察,在实地走访、亲身体验的坚实基础上,生动地描写了可可西里的生态面貌,直观地反映了可可西里苍凉、博大、雄浑、神奇的地貌带给人的震撼;详细地记录了可可西里特殊生态环境下的生物和物产资源,揭示了可可西里高原野生动植物基因库的生态价值。同时,也讲述了“一个人”和“一群人”的故事:杰桑·索南达杰,可可西里野生动物保护第一人,第一位为保护可可西里捐躯的环保卫士,受他的精神感召,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可可可西里生态保护队伍中,可可西里生态保护之路越走越宽阔——成立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启动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志愿者机制、青海可可西里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整体纳入三江源国家公园范围内。
-
生育笔记查维·伊芙·卡尔科夫斯基 译,苏文敬 著生育对女性的身体而言到底意味着什么?如果我们不去诚实地谈论生育,整个社会将付出什么代价?在美国顶尖医学院的资深孕产专家查维·伊芙·卡尔科夫斯基看来,影视剧和媒体把生育描绘得过于简单和幸福,几乎没有人真正知道怀孕期间、之前和之后会发生什么,没有人知道除了喜悦,怀孕还可能使女性面临尴尬、恐惧、愤怒,甚至生命危险。卡尔科夫斯基认为,大多数女性及其家人对生育完全没做好准备。孕吐的痛苦如何被忽视?孕检为何成为痛苦的知情权?选择顺产还是剖宫产,做不做输卵管结扎,在多大程度上可以由个人决定?胎死宫内,怎样成为现代产科护理中最深的焦虑,又如何避免?勇敢、严谨、温和,卡尔科夫斯基挖掘多年的一线经验,讲述亲身经历的妊娠故事,揭开产科和产房的厚重帷幕,也揭开笼罩着女性身体和生育文化的迷雾。她既谈论生的喜悦,也谈论死的阴影,既讨论医疗的运作,也讨论生育背后的社会观念、文化背景。卡尔科夫斯基秉持职业精神,关怀患者、关怀女性。她说,在她的经验中,最常听到的话是“真希望有人告诉过我”。在这本书中,她将所有她认为女性应该知道的事、社会应该理解的事,和盘托出。因为,“女性的健康,就是人类的健康”。
-
回答东西等著本书汇集了作家东西接受的二十五篇重要采访,时跨三十多年,全景式地梳理了作家东西从初入文坛到日臻成熟的文学创作史。东西与各位访谈者坦诚相待、畅所欲言:童年月光下的憧憬、邮筒中投出的第一份书稿、课堂上与同学们的无私分享、书架上默默陪伴的卡夫卡全集、对故乡的深情回望……从文学到新闻、从影视到剧本、从写作到阅读、从日常生活到哲学思考,在一场场赤裸真挚的灵魂对话中,东西深邃坚定的文学目光、充满力量的审美、敢于担当的情怀、直面现实人生的勇气一一显现,引人深思。
-
在路上纪红建 欧阳伟长篇报告文学《在路上》以我国高速公路发展和农村大变革为时代背景,采用宏大叙事和底层叙事相结合的手法,全景式地记录了浙江桐乡人与服务区的传奇故事。从路边摊到找出路,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从寻找服务区到勇闯服务区,从打造服务区到引领服务区,筚路蓝缕,敢字为先,干字当头,桐乡服务区人打下管理经营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半壁江山,并把服务区建成了“旅游综合体”“文化综合体”。“走尽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的四千精神,“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的两板精神,以及开拓进取、敢为人先的“弄潮儿”精神在服务区人身上得到集中体现。
-
中国之影李春雷《中国之影》是著名作家李春雷创作的一部报告文学作品,作品聚焦中国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AVS)体系从研制到广泛应用的全过程,是一部反映中国科技发展的现实力作。二十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几代中国科学家的艰苦努力,使得中国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AVS)体系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先,实现了全面突破与创新,并带动中国音视频领域领跑全球,给中国文化的发展繁荣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让智慧产业实现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根本跨越。
-
王朝的余晖淮军1862—1900季宇 著《王朝的余晖》是季宇创作的一部书写中国晚清历史的作品。本书从1860年前后晚清政坛的动荡写起,一直到1900年庚子国变后结束,书写了晚清重臣李鸿章创建、发展淮军的始末以及淮军兴盛、演变直到最终覆灭的历程。作者以宏大的视角、细腻的笔触,还原了淮军所参与的清末多场战争的面目,展现了这一时期清王朝在内外交困的背景下迅速衰朽以及各阶层、各势力互相博弈的历史过程。拨开尘雾,重新观察这支曾经作为清王朝最后军事支柱的淮军,回顾那段烽烟四起、浮沉跌宕的中国近代史。
-
橡树邻里李洪松《橡树邻里》记录了作者居住的橡树小区邻里之间的真实故事,既包容互助,又欢乐互怼,语言幽默,氛围轻快,故事感人,生动展现了当代深圳的“远亲不如近邻”。书中的人物都是生活在深圳的普通人,他们来自五湖四海,虽然每个人的性格、职业不同,但都深谙处常之道,亲密有间,友善包容又有分寸,人与人相处和谐愉快,让人心生向往。
-
荒野飨宴 寻找最后的驼鹿吉娜·雷·拉瑟瓦本书既是优美的自然书写,又是立足于田野调研的民族志,身为作家、人类学家、地理学家的拉瑟瓦寻找野生食物——揭示了在一个“野生”本身被误解、商品化和被消费者热捧追求的世界里,我们失去了什么。 两个世纪前,北美人的饮食构成中,近乎有一半是需要在野外觅食、狩猎或捕获的。今天,所谓的 "野生食物 "正成为昂贵的奢侈品,在顶级餐厅中成为富人独享的盘中餐。与此同时,依靠野生食物生存和维持生计的人们发现,随着新的市场和道路侵入世界上最后的未开垦的土地,他们的生活永远改变了。 一路上,拉瑟瓦亲自品尝野生食物,在婆罗洲品尝难以捉摸的燕窝汤,用手提箱把瑞典驼鹿肉偷运回家。 这本书以一种兼具深思熟虑与勃勃雄心的方式向读者展示了丰富多彩的“野生”食物,及本书中追溯了我们与野生食物的关系,并展示了我们在驯化它们时牺牲了什么——包括生物多样性、本土知识和与自然的重要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