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文学
-
寻找百忧解陈百忧 著1 名精神科医生,12 位精神病患者,4000 天的治疗与陪伴。大多数人进入医院是为了离开,而这里的患者不同,他们来到此处是想与曾经的自己剥离,其中有些人进来后就再也不愿离去。本书是精神科医生陈百忧的真实诊疗手记,记录了12 位精神病患者人生中最癫狂也最暗淡的一面:持续60 年的自杀计划里,藏着一个家最深情的秘密;连医生都害怕的病症,却被精神病室友治好了;喜欢捉迷藏的女患者嫁给了警察,藏在异国都能被带回家……他们聚在这个被层层铁门封死的狭小空间里,看似在接受治疗,实则在修复自己支离破碎的人生。透过精神病患者的内心世界,你是否也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看到了我们这些“正常人”心中深藏的绝望与不安?如果你正被现实压得无法喘息,别怕,别慌,谁还没有个“犯病”的时候?
-
艺路传奇罗小华本书讲述的是一个女画家不同凡响的人生历程:从一名搬运工,先后考入天津美术学院和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师从国画大师孙琪峰先生,皇家宫廷画家爱新觉罗·溥佐先生、“现代艺术先驱”庞薰琹大师,曾与启功先生、徐邦达先生、朱家溍先生、冯先铭先生、刘炳森先生、刘北汜先生等大师共事。机缘巧合,成为故宫博物院位公派法国的博物馆员,作为访问学者就读于法国巴黎国立高等装饰艺术学院,在法期间,成功举办14次具有“中国古代元素”的画展,成为名闻巴黎的中国画家。在巴黎这个世界艺术之都,有世界的博物馆,不朽的建筑艺术,引领世界潮流的服装品牌,令人拍案叫绝的橱窗设计,积淀历史精华的贵族画廊……有的是璀璨和光华,还有孤独、艰辛与挑战。她将严谨的艺术规则引入国内,把西方艺术生态中的阳光带回来,为搭建中国与世界之间的桥梁、促进祖国文化繁荣而努力奔走 ……
-
中国姑娘鲁光《中国姑娘》收录了鲁光于1981年至1984年间围绕中国女排“三连冠”群体撰写的系列报告文学作品。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女排发扬顽强奋斗、勇敢拼搏的精神,连续夺得第三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第九届世界女排锦标赛、第二十三届洛杉矶奥运会冠军,“女排精神”由此成为改革开放初期的时代强音,鼓舞了无数国人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奋斗。鲁光通过热情洋溢的文字,生动地描绘了中国女排姑娘们艰苦训练、为国争光的事迹,顽强拼搏、永不放弃的精神以及历尽艰辛赢得胜利的喜悦,塑造了孙晋芳、曹慧英、郎平、张蓉芳等优秀女排运动员和功勋教练袁伟民的鲜明形象,写就一部催人奋进、感人至深的经典之作。
-
盐镇易小荷 著这是一本让读者时刻都会感到触目惊心的书。在四川南部的古老盐业小镇,女人们过着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惊心动魄的生活。十六七岁就辍学混迹KTV的少女,经济独立却惧怕离婚的女强人,面临家暴威胁却选择复婚的媒婆,历经四嫁开猫儿店的九十老妪,她们在21世纪仍旧重复着古老时代的人生轮回,在婚姻和贫困、“父权”和“夫权”的夹缝里,挣扎求生。中国有四万多个乡镇,却只有一个北京、上海、深圳。易小荷回到故乡,选择了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小镇,又在这里选取了12个再普通不过的女人,持续探寻她们对国家、社会、家庭、婚姻的理解,跟随她们再一次经历被“放咸”的人生。她想知道,在这样一个被遗忘的小镇,那些默默无闻的女人们,在新旧交替的时代里,会活出怎样的人生?历时一年的田野调查,易小荷记录下不被看见、不被听见的她们的生命。在这个如盐一般凝固在时光里的小镇,我们将看到两个中国——城市的,和乡镇的。
-
利弹穿心(美)米卡尔·吉尔摩 著“要学会强硬,学会承受,学会麻木。不要怕疼,不要发火,什么都别表现出来。”在那个本该全家团聚的夜晚,刚假释出来的哥哥加里对我说。我以为他是在教我怎么在监狱里存活下来。现在我才意识到,他是在告诉我如何在我们家存活下来。 1976年,美国犹他州发生了一起轰动全美的案件:加里·吉尔摩在假释期间无故殺死两人,遭逮捕后被判处死刑。他拒绝使用上诉权,坚持要求对自己执行死刑,引发了巨大的舆论震动。1977年1月,加里·吉尔摩被处决,成为犹他州恢复死刑以来被处死的首例。作家诺曼·梅勒以此事件为蓝本创作了《刽子手之歌》。多年后,加里的弟弟米卡尔·吉尔摩从自己的视角重写了这个故事,讲述案件背后整个家族的悲剧,以及自己对于“罪与罚”的深思。
-
国家书房李朝全国家书房就是国家为农民读书在农村建立的农家书屋。本书讲述了安徽省定远县蒋集镇农家书屋及其创办人、“中国好人”金兴安从孤儿成长为作家直至回报家乡的故事,并以点带面,全景式反映了安徽省乃至全国农家书屋工程的发展状况,反映了农家书屋工程在服务农民、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取得的辉煌成就,展示了新时代魅力乡村建设的影响,突出了全民阅读推广和书香中国建设在提升全民族精神文化素质方面的重要性。
-
那山,那水何建明《那山,那水》是一部长篇报告文学。作者以浙江湖州安吉余村为基点,用朴实生动的语言反映了余村人民牢记总书记嘱托,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念指引下,关闭了矿山等污染企业,大力发展旅游农家乐、绿色生态种植、竹艺加工等产业,坚定不移地举生态旗、走生态路,协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逐步走出一条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路子,凸显安吉余村在“美丽浙江”、“美丽中国”建设中的样本意义。
-
小岛如故虞燕 著《小岛如故》是一部描写海岛生活的散文集。在这本书里,海、船舶、人、民俗文化、吃食、苦难和坚韧等都被容纳进作者所构建的、回忆的小岛里,读者除了可聆听作者个人的心灵私语,还可与时代的足音和地域的文化风韵相遇,同时,得以观照岛与海、岛与人、岛与陆地在时间、风俗、时代里的变迁和依存。本书不仅是一部散文集,同时也是一部反映人类与海洋关系的海洋文学读本。
-
鹿城纪事吴中杰本书为纪实散文集,与作者已出版之《海上学人》与《复旦往事》(复旦大学出版社版)属于同一系列,是用特写形式,反映出时代面貌。本书以20世纪鹿城生活为背景,以特写的形式,写出时代的演化给百姓所带来的生活变迁。写得较多的是自己所熟悉的教师、学生、学者、医生等知识阶层,也写了一些地方民俗文化,力图能写出地方风情。中国的史书,大抵写的是帝王将相的历史;时下的纪实散文,也大都是学者名流的记事。但历史的主体是普通百姓,他们的命运,能反映出时代的变化。本书着重写小县城小人物的故事,写他们的生存状态、民情风俗以及在历史巨变中的承受。这才是历史底层的东西。本书以20世纪中期的社会变革为核心,上溯古代情事,下及新世纪变化,使小城故事具有立体感。
-
最后的耍猴人马宏杰我们中的一些人曾如此生活CCTV、凤凰卫视专题报道,杨锦麟作序推荐以真实的影像和文字记录一个消失中的民间中国《中国国家地理》摄影师近二十年持续跟拍记录豆瓣5000 评价8.8分 在中国民间,那些牵着猴子、四海为家的耍猴人多半来自河南新野,新野耍猴人每年都像候鸟一样南北迁徙,每到6月麦收后和10月秋收后,大批耍猴人忙完了地里的农活,就开始外出耍猴,卖艺赚钱。从2002年开始,《中国国家地理》记者马宏杰深入新野耍猴人群体,跟随他们扒火车、露宿街头,记录他们日常遭遇的酸甜苦辣和命运的流转变化。耍猴人杨林贵,耍猴二十余年,到过黑龙江、西藏、海南,也到过越南、缅甸、俄罗斯,在景德镇,一个16岁的女孩看完猴戏,对他说:“老爷爷,你这一生给多少人带来了快乐啊!”杨林贵听后,那天一路上都很开心。耍猴人乔梅亭,靠耍猴赚的钱帮助五个弟弟相继成家,自己终生未婚,却被弟弟们认为他有所偏袒,自己为了养老存下的18万元也全部被人骗走……耍猴人鲍风山、鲍庆山、苏国印和田军安在黑龙江牡丹江市街头耍猴时,被当地森林公安局无理刑拘一个多月,一只他们赖以为生的猴子在被公安局没收后死亡,他们自己也面临着“非法运输野生动物罪”的指控……此外,还有女耍猴人、当过国民党特务的耍猴人、给猴戏做道具的手工艺人……耍猴人的故事如同中国社会的一个切面,他们的时代是我们共同经历过的时代,马宏杰用持续二十年的记录为我们作证,就在不久之前,有人曾如此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