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文学
-
地震三书李西闽 著《地震三书》是汶川大地震幸存者、作家李西闽的真实记录。收录了写于汶川5·12地震后两个月的亲历记《幸存者》、纪实文学《救赎》以及震后十年写就的非虚构作品《我们为什么要呼救》。合集是对地震时的经历、震后的心理创伤与疗愈的全面记录。 《幸存者》从第一视角,真实记录了李西闽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被埋76个小时的全过程:从初至事发地,到被废墟深埋,经历惊恐、愤怒、委屈,继而是平静中的坚持、等待,以及挣扎求生的本能反应,直至获救。全文细腻再现惊心动魄的人类灾难场景,更以平实质朴的文字展现了人性中的美与善。《幸存者》在《收获》杂志发表后,引起巨大反响,并获得当年“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散文家奖”。 长篇纪实小说《救赎》讲述了在大地震中失去儿子和母亲的何国典,长期陷入难以解脱的痛苦之中,他随妻子杜茉莉来到上海后,在周围善良的人们的关怀和帮助下,渐渐走出心理阴影,一步一步走向自我救赎之路。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和悲悯的情怀真实再现了灾难给普通人带来的伤害,深层次剖析了受难后人们的心灵创伤,感人地书写了现实生活中普通人身上的人性之光。 《我们为什么要呼救》是作者献给汶川大地震十周年的作品,讲述作家李西闽、杂志摄影师苏青和农民杨松树一家震后挣扎求生、战胜身体与心理伤痛的故事。 “总有一些东西应该被照亮。”《地震三书》以第一视角真实呈现了灾难现场和创伤现实,并在每个当事人身体和心理的自救过程中始终指向光明,虽然艰难却坚定地重申了生命内在的柔软与坚韧、脆弱与不屈,展现了生命的神圣尊严。
-
等春来李武望 著稻田间,人家烟囱里升起袅袅炊烟;院子里,树上结满熟了的果子;老屋前,乘凉的老人们轻摇手中的蒲扇……在那里,人们熟悉山野间的每一条河流,可以喊出每一棵树的名字,知晓从哪个角度可以望见美的山脊线;在那里,人们尊重自然,哼着小曲儿呼唤着即将归来的牛羊,将天然作物做成各种诱人的美食;在那里,人与人和谐相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如今,农耕文明虽已日渐隐去,但这份藏在我们心底的乡土记忆,依然可以在任何时刻,激起我们内心的回响。本书将带领大家走进31个极具地域风格与文化特色的传统乡村,领略迷人的山乡奇景、悠久的历史变革,体悟老一辈人的生存智慧,感知时代变迁,寻回失落已久的乡土情怀。
-
2022报告文学李炳银 编 孙晶岩 王雄 陈启文 谭楷 李春雷 徐向林 钟兆云暂缺简介...
-
大地之子崔卫阳 著"全书抒写了农民科学家杨良金不忘初心、扎根农田,用科学方法“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的奋斗历程。中国油料专家赵合句曾说:“杨良金同志这棵最大的油菜要超出4斤籽,这是我一辈子也没有做出来的事。”只有小学文化的杨良金,培育的“良金1号”水稻新品种、油菜“超稀植”技术为社会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超过100亿元,惠及1000多万农户。他坚持让技术长在泥土里,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确保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温家宝总理高度评价他的事迹,农业农村部称赞其“百亿财富因他而生”。他先后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称号,获得“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并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接见。全书展现了杨良金从事农业科研,为实现粮油增产和农民幸福而奋斗的一生,钻研多年的水稻栽培、油菜育种成就推动了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也让他成为新中国飞速发展的建设者和见证人。"
-
校园十二时辰陶粲明内容简介:怀着巨大的热忱,有着30多年小学从教经验的深圳教师陶粲明,把她对教育的观察和思考诉诸笔端,留下一份真诚又活泼的校园生活记录。这份记录告诉我们,一位真正“看见孩子”的教师,才有可能掌握在爱中教育的奥秘并深切体味这份工作的乐趣,才有可能探索实施关于人的教育——它包括生命意义、自我价值、自尊、爱与宽容、同情、信仰。作者行笔于深圳本土校园、广西支教校园、对口帮扶的新疆校园、学习访问的美国校园等,视野开阔,所述所思蕴含教育成长的智慧,值得广大教师与家长阅读借鉴。
-
2022最美铁路人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党组宣传部2023年2月,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向全社会公开发布了马如铁等11位先进个人获得2022“美铁路人”的先进事迹。“美铁路人”是我国铁路产业工人的优秀代表,是勤勉务实的劳动者、脚踏实地的奋斗者、朴实无华的追梦者。他们的先进事迹生动精彩、感人至深、催人奋进。该书稿呈现了“美铁路人”的崇高形象,从不同角度采访讲述了他们的先进事迹、价值追求和工作生活感悟,对激励广大铁路干部职工团结奋斗、埋头苦干、为推动铁路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有很大促进作用。
-
星期一,喝抹茶青山美智子 著如果感到疲惫,就坐下来,翻开这本书,一起喝一杯香喷喷的抹茶吧。 只要一直回溯,就会发现无数个充当“纽带”的人。少了其中任何一条“纽带”,都得不到现在的生活。任何相遇,都是素昧平生的人们,选择不断牵起相互的手的结果。 美好的事情在于,那些在远方成为“纽带”人,并不知道自己给某个人带来了幸福。自己用心经营的关于生活的产物,无形中推动了陌生人的生活。 我们自从降生在这个世界上,就拥有了无数的羁绊…… 爱与命运相逢,你我,都身在其中。 《星期一,喝抹茶》延续了《星期四,喝可可》的温暖与感动。 这是一个让人重新拥抱生活,爱上生活的故事。
-
冷淡袁凌袁凌进一步奠定风格之作。他基于真实人物和细节,进行了一场文学实验,模糊了纪实文学与虚构小说的边界,挑战非虚构文学的写作可能。这是一本有“情绪”的非虚构作品集。12个故事中,有背井离乡的打工人,有坚持上文学课的月嫂,也有命案的冷眼旁观者……他们都是“多余的人”——无力改变生活,只能旁观加诸于己的命运,呈现出一种对自身境遇漠不关心的“冷淡”。袁凌捕捉到这一幽微情绪,以文字还原人生的庄重。《冷淡》凝结了袁凌对当代社会正在发生的改变所做出的判断和表达。他写下这份记录,不只是为了一声叹息,更多是反刍我们的人生,寻回它藏匿的温度。
-
江山红叶周勇这是周勇先生的第一部散文结集,收录了作者多年来创作的《江山红叶》《金佛杜鹃》《又见金佛杜鹃》《礼赞黄葛》《青龙横空出阿依》《“走”出一片新天地》《重读“风流”》等七十三篇散文。作者以丰厚的知识素养和娴熟的文字功力,感情饱满地书写壮丽的山川镜像、广博的人文风物、人生路上所遇到的人和事,表达了他对乡土的情思,对自然生命的礼赞,对亲情友情的摹写。周勇先生秉持情有所动而笔有所动的原则,不作无病呻吟;追求以白描的方式抒情达意,而不刻意堆砌词藻花里胡哨;善于以史家的情怀去描述历史的细节,而不从当下的意向去改变历史的意蕴。作者的文章率性潇洒,字里行间流露出一股自然之气,不做作,不矫情,作品中裹挟着人文的情怀和恣意的笔触,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情怀,用极富个性的语言、充满诗意的情怀,给读者展现了一幅幅关乎人、事、物、景、情的画卷,给人以深思和启迪,是一部非常有温度,令人动容的作品。
-
浩荡天风远李丹 著《浩荡天风远——梁启超的故事》采用章回体的形式,突出故事性,有不少生动的笔墨。全书分别从生长新会茶坑、求学万木草堂、掌教时务学堂、成就报刊伟业、怀揣梦想入阁、创建现代学术、精心雕塑群童等方面,梳理了梁启超少年时代在新会、广州的成长经历,凸显家乡人研究梁启超的特色。重点突出梁启超一生的主要功绩,很好地展现了梁启超在推动中国社会近现代变革伟大事业中的业绩。同时挖掘梁启超的家教成就,展现其家教家风的独特内容。对了解梁启超的生平事迹有一定的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