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文学
-
报坛求索五十年周正荣本书为新闻作品和新闻研究论文合集。作者周正荣为江苏省新华日报社原总编辑,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原党委书记、董事长,曾获得长江韬奋奖、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等奖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是一位对我国新闻事业做出过突出贡献的老报人。他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领导《扬子晚报》《新华日报》进行内部管理改革和报纸改版,使江苏主流媒体的权威性、影响力和辐射力显著提升,得到江苏省委领导的赞许和干部群众的肯定,在履行党的新闻宣传职责的同时,也推动了报业自身的发展。这些成功的新闻改革经验,对于当下处于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同行仍有借鉴意义。本书作为一本新闻作品集,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第一二章,主要讲述在改革开放初期,《扬子晚报》《新华日报》通过内部管理改革和报纸改版,报纸功能得到拓展和创新,迸发出巨大的活力和创新力,报纸的权威性、影响力和辐射力得到提升。在中共江苏省委的领导下,热情宣传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传达江苏八千万人民的心愿和呼声,成为江苏改革开放的鼓动者和江苏干部群众辉煌业绩的记录者。作者作为这一事件的参与和领导者,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也从制度设计者的层面向读者揭开了新闻业改革的面纱,这些成功的改革经验总结对新闻行业具有宝贵价值。另一部分为第三章,是作者职业生涯早中期作为记者的采写作品汇集,真实反映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江苏的社会风貌。
-
听孩子的话虫虫 著 叮当 绘本书是一个男孩一岁到九岁的语言记录和绘画轨迹,如实地呈现了他对生命的好奇和追问,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天真和幽默,困难和翻越。虽然记录的是世界上的一个孩子,但唤起的东西如此普遍——犹如我们所有人的童年,重新被看到和听到。
-
先发制人[以] 罗南·伯格曼 著,龚萍,高礼杰 译这是关于摩萨德、辛贝特、以色列国防军定点清除计划的第一部权威史。 犹太法典有言:“如果有人来杀你,你就先杀了他。”这种采取一切措施甚至最极端手段来保护犹太人民的本能,深植于以色列的基因中。建国后,这更是以色列情报部门和武装部队的责任。 以色列的多项武器技术是毫无争议的全球领先。还有一种用来对付最严重威胁的手段亦令世人侧目,那就是定点清除。全球追捕纳粹分子,解决频发的劫机事件,诛杀认定的恐怖分子,刺杀敌方的核物理和生化学家等危险人员……迄今以色列已针对大小敌人使用了无数次定点清除。定点清除需要跨部门协调、精密的策划和安排,行动人员也必须十八般武艺在身。即便如此,面对面的刺杀也会出现客观意外,亦可能因行动人员的瞬间迟疑而功亏一篑。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定点清除行动的执行者变成了无人机,操作人员可以像普通上班族一样走进写字楼,面无表情地按下按键,了结人命…… 总之,这种以杀止杀的做法让以色列陷入了与各武装势力旷日持久的冤冤相报,人员伤亡越来越大,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关系也始终剑拔弩张。伯格曼被誉为“以色列最好的调查记者”,几十年的记者生涯中数百次采访过历任以色列政府成员,包括佩雷斯、巴拉克、沙龙、内塔尼亚胡等国家领导人,以色列国防军、摩萨德、辛贝特、凯撒利亚等军事和情报部门的负责人,还接触了无数一线情报人员和行动人员。这些人的叙述,加上公开的档案、其他新闻报道和一线人员悄悄藏匿的总计数千份文件,作者深入了以色列最隐秘活动的核心,再现了一次次重大定点杀戮行动的规划、实施过程,以及最终的成败得失。
-
地震三书李西闽 著《地震三书》是汶川大地震幸存者、作家李西闽的真实记录。收录了写于汶川5·12地震后两个月的亲历记《幸存者》、纪实文学《救赎》以及震后十年写就的非虚构作品《我们为什么要呼救》。合集是对地震时的经历、震后的心理创伤与疗愈的全面记录。 《幸存者》从第一视角,真实记录了李西闽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被埋76个小时的全过程:从初至事发地,到被废墟深埋,经历惊恐、愤怒、委屈,继而是平静中的坚持、等待,以及挣扎求生的本能反应,直至获救。全文细腻再现惊心动魄的人类灾难场景,更以平实质朴的文字展现了人性中的美与善。《幸存者》在《收获》杂志发表后,引起巨大反响,并获得当年“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散文家奖”。 长篇纪实小说《救赎》讲述了在大地震中失去儿子和母亲的何国典,长期陷入难以解脱的痛苦之中,他随妻子杜茉莉来到上海后,在周围善良的人们的关怀和帮助下,渐渐走出心理阴影,一步一步走向自我救赎之路。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和悲悯的情怀真实再现了灾难给普通人带来的伤害,深层次剖析了受难后人们的心灵创伤,感人地书写了现实生活中普通人身上的人性之光。 《我们为什么要呼救》是作者献给汶川大地震十周年的作品,讲述作家李西闽、杂志摄影师苏青和农民杨松树一家震后挣扎求生、战胜身体与心理伤痛的故事。 “总有一些东西应该被照亮。”《地震三书》以第一视角真实呈现了灾难现场和创伤现实,并在每个当事人身体和心理的自救过程中始终指向光明,虽然艰难却坚定地重申了生命内在的柔软与坚韧、脆弱与不屈,展现了生命的神圣尊严。
-
熊猫花花蒋林暖心书写熊猫花花的明星家族和花花成长历程。熊猫花花出身名门,虽然与兄弟姐妹们相比有些“笨拙”,但靠着从容、乐天、豁达,成长为熊猫届的“女顶流”。她与世无争,被夺笋无数,变成“一级剥笋师”;她乐观豁达,打架没赢过,常常让兄弟姐妹感受不到伤害;她圈粉无数,漫不经心又优雅的吃法,让护花使者们心痛不已。她就是花花,虽然她觉得自己是“果赖”。这是一部讲述熊猫花花的图文并茂的自然文学。花花走路缓慢,不善爬树,下颌短,咬合不完整,但它体态圆润,憨态可掬,活泼开朗。本书以生动活泼的叙事方式,讲述了花花从一个身体虚弱的萌宝,克服困难,乐观从容地成长为一只人人喜爱的大熊猫的励志故事。书中附有丰富的熊猫知识:科普大熊猫的生物学特点和生活习性;完整的熊猫时间线:记录大熊猫800万年的重要时间节点。
-
星期一,喝抹茶青山美智子 著如果感到疲惫,就坐下来,翻开这本书,一起喝一杯香喷喷的抹茶吧。 只要一直回溯,就会发现无数个充当“纽带”的人。少了其中任何一条“纽带”,都得不到现在的生活。任何相遇,都是素昧平生的人们,选择不断牵起相互的手的结果。 美好的事情在于,那些在远方成为“纽带”人,并不知道自己给某个人带来了幸福。自己用心经营的关于生活的产物,无形中推动了陌生人的生活。 我们自从降生在这个世界上,就拥有了无数的羁绊…… 爱与命运相逢,你我,都身在其中。 《星期一,喝抹茶》延续了《星期四,喝可可》的温暖与感动。 这是一个让人重新拥抱生活,爱上生活的故事。
-
学习雷锋好榜样王立军 著本书角度新颖,视角独到,堪称一部以雷锋为题材的成长励志教科书。作品主要围绕着“人生需要规划”“人生需要奋斗”“人生需要榜样”三大篇章,通过回顾雷锋讲过的话,雷锋走过的路,雷锋做过的事,去追寻解读雷锋成长、成才、成功的密码,给更多人以启迪,引导青少年学雷锋做先锋,争做新时代的接班人。
-
大地之子崔卫阳 著"全书抒写了农民科学家杨良金不忘初心、扎根农田,用科学方法“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的奋斗历程。中国油料专家赵合句曾说:“杨良金同志这棵最大的油菜要超出4斤籽,这是我一辈子也没有做出来的事。”只有小学文化的杨良金,培育的“良金1号”水稻新品种、油菜“超稀植”技术为社会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超过100亿元,惠及1000多万农户。他坚持让技术长在泥土里,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确保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温家宝总理高度评价他的事迹,农业农村部称赞其“百亿财富因他而生”。他先后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称号,获得“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并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接见。全书展现了杨良金从事农业科研,为实现粮油增产和农民幸福而奋斗的一生,钻研多年的水稻栽培、油菜育种成就推动了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也让他成为新中国飞速发展的建设者和见证人。"
-
浩荡天风远李丹 著《浩荡天风远——梁启超的故事》采用章回体的形式,突出故事性,有不少生动的笔墨。全书分别从生长新会茶坑、求学万木草堂、掌教时务学堂、成就报刊伟业、怀揣梦想入阁、创建现代学术、精心雕塑群童等方面,梳理了梁启超少年时代在新会、广州的成长经历,凸显家乡人研究梁启超的特色。重点突出梁启超一生的主要功绩,很好地展现了梁启超在推动中国社会近现代变革伟大事业中的业绩。同时挖掘梁启超的家教成就,展现其家教家风的独特内容。对了解梁启超的生平事迹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
2022最美铁路人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党组宣传部2023年2月,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向全社会公开发布了马如铁等11位先进个人获得2022“美铁路人”的先进事迹。“美铁路人”是我国铁路产业工人的优秀代表,是勤勉务实的劳动者、脚踏实地的奋斗者、朴实无华的追梦者。他们的先进事迹生动精彩、感人至深、催人奋进。该书稿呈现了“美铁路人”的崇高形象,从不同角度采访讲述了他们的先进事迹、价值追求和工作生活感悟,对激励广大铁路干部职工团结奋斗、埋头苦干、为推动铁路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有很大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