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文学
-
热血李发锁《热血:东北抗联》是一部长篇纪实文学作品。作者在查阅参考了大量的近代史尤其是东北抗联相关史料的基础上,用二十章六十余万字的篇幅,展现了自日本侵华以来,东北抗联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联合各种抗日武装,组织东北各族人民,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下坚持抗战的光辉历程,歌颂了以杨靖宇、赵尚志、周保中、赵一曼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勇赴国难、血战到底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英雄气概,以及坚定信仰、心向中央的忠诚品格。同时,作者还将东北抗联的抗日活动,置于抗日战争的大历史背景下,用大量篇幅,描写了中国抗日战场所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描写了国民政府尤其是蒋介石个人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抗战中的举措,阐述了国共双方高层的抗日政策对抗联的抗日活动、抗联的命运和境遇等各方面的影响,是一部文学性和可读性相对较强的东北抗联活动史。
-
九路口伊险峰 杨樱 著2021年春夏到2022年夏天,媒体人、作家伊险峰和杨樱用一年多的时间,从上海长乐路和襄阳北路的路口开始,东西南北各走一个街区,把这个“田字格宇宙”作为街区田野书写的范围——6条马路,9个路口,111种职业,580家门店,62个人。英姐的公路商店、小李水果店、范阿姨的服装店、高松的为民门窗店、小胡的小酒馆……上海的社会网络、商业生态、城市逻辑、文明肌理,在两位作者的笔下依次展开。城市里的故事总是有聚有散,相比于散的悲伤,本书更关注的是人们从五湖四海而来在此相遇和聚合的故事,而所有的观察和分析都指向下述追问——文明对于城市和普通人的意义是什么?
-
天生无畏刘宏伟 范琳《天生无畏》一书详细记录了抗美援朝将领范天恩的一生。1938年年仅16岁的范天恩参加革命,抗日战争时期在岱岳抗日根据地与日军英勇作战,解放战争时期,随部队奔赴东北战场。1950年10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组织指挥了著名的飞虎山战斗、松骨峰阻击战等战斗。在松骨峰战斗中,志愿军以少胜多,打出了中国军人的威风,打出了新中国中华男儿的英雄气概。作家魏巍战地采访他们以后,撰写了轰动全国的长篇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七十载栉风沐雨、砥砺奋进,先辈的搏杀呐喊犹在耳畔,辉煌的足迹清晰如昨。
-
边界的诱惑柏琳曾经有一个国家,名叫南斯拉夫。它曾经是世界主义的乌托邦实验场,如今,它的形体已不复存在,却给整个东欧留下幽灵般的遗产。从2018年到2020年初,作者踏上前南斯拉夫的土地,走入它曾经的六个加盟共和国,与当地人相遇或分别、攀谈或争辩,透过来自不同国家、不同代际的记忆,让前南斯拉夫在不同版本的讲述中渐渐浮现。这片土地上的新一代人,该如何消化自己的历史,建造自己的未来?这是前疫情时代的一次可贵记录。当世界趋于保守、封闭与隔绝,是什么造成了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重重边界?打开本书,打破边界,重建人与人的真实联结。
-
深蓝的故事4深蓝 著;《深蓝的故事4:在人间》收录前一线民警深蓝所写的十个真实故事。书中多数故事都与“家”有关,既有互相支撑,为了家人改过自新的罪犯;也有当局者迷,深陷家庭纠纷难以抽身的普通人;更有利用金钱与特权设局,为日后家庭悲剧埋下根源的案件。除此之外,还记录了一桩初中老师失踪案的“野生调查”始末和一场聚众斗殴的立案过程,揭开了基层民警日常工作一角。面对纷繁复杂、触目惊心的现实,深蓝的文字引导我们思考,作为警察,如何才能防止这些人间悲剧一再发生?作为读者,怎样避免自己陷入相似困境之中?
-
去家访黄灯《去家访》是黄灯继《我的二本学生》之后推出的新作,记录了她在2017年-2022年走访自己学生原生家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在这些散落在地图上、需要无限放大才能看到它名字的小城、乡镇、村落里,黄灯与学生的父母、祖父祖母、兄弟姐妹、同学发小、街坊邻居一起交流,倾听他们对教育和人生的体悟,进而更真切和深入地了解那些从四面八方来到她课堂上的年轻人,她的二本学生。从讲台上走下来,黄灯跟随学生回家的路线,一路换乘高铁、长途客车、中巴车,电动车、摩托车来到腾冲、郁南、阳春、台山、怀宁、东莞、陆丰、普宁、佛山、深圳、饶平、湛江、遂溪、廉江、韶关、孝感等地,来到已经废弃的小学操场、爬上老房子的屋顶、坐在茶园的高坡上、溜进快递分装车间、穿梭于养蚝厂的水域间、捡起田埂上红薯枝叶的藤蔓,来感受学生成长的环境,体验每一个家庭为孩子教育所做的艰辛付出。在这一遍又一遍脚踏实地的走访中,黄灯既贴近了自己的学生,也贴近了家长,并在更深的意义上贴近了自己、贴近了教育、贴近了当下中国的现实。没有什么是易得的,哪怕是二本院校,也需要孩子全力以赴,和家庭倾力托举。黄灯在《去家访》中延续了她在《我的二本学生》创作中的真诚和恳切,这是对生命个体的真诚探究,也是对文字本身的真诚。她不远千里去到学生家中,同吃同住同行,这是对学生成长的恳切关系,也是对放下年轻人这个群体未来的恳切关心。
-
咱家有女初长成郁子,立民《咱家有女初长成:追梦无悔》讲述了改革开放初期津海女排从濒临解散到全国联赛三连冠的历程,以津海女排队员三人代表国家出战2004雅典奥运会并告捷为高潮。韩珍临危受命,找回主力队员戴颖、杨絮,挽救颓势之下的津海女排。助教徐国祥、前中国女排陪练章志强为津海女排四处奔走,从柳城中学挖来了林庭、孙红雁等成员,共同组建了全新的津海女排。这支队伍在韩珍、章志强等人的训练下完成保级之战,并成功卫冕联赛冠军,在一场场赛事中逐渐成长、强大。
-
韩家往事徐泓《韩家往事》记述了天津“八大家”之首的“天成号”韩家所经历的百年风云。韩家姐妹是20世纪中国女性中最早接受现代教育的一代先驱,她们的际遇与选择让我们得以窥见传统家族在这一变局中的沉浮与命运。本书以韩氏家族为中心,旁及李连普、梅贻琦、傅铜、邝寿堃、卫立煌家族,以此吸纳更厚重的历史容量,也折射更丰富的时代底色。借由信件、日记、老照片和访谈,作者用先辈悲欣交集的人生经历与彷徨求索的精神世界来对接大历史叙述,力图以个体来展现时代的宏阔与复杂,为每一个生命寻找其独特的存在价值,从而勾画出多层次、立体的历史图景。
-
青年梁宗岱刘志侠 卢岚梁宗岱(1903—1983)是中国近代诗人、作家、翻译家和教授。从 1932 年开始,先后任教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和中山大学等知名学府。论著广及诗歌创作、中外文学翻译和文艺批评,他的新诗集《晚祷》、论文集《诗与真》《诗与真二集》、翻译集《一切的峰顶》《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等,在中国二十世纪文学史上留下深刻的印记。由于历史原因,他的作品曾经尘封多年,当重新发掘出来后,人们发现这些作品光彩依然,散发出独特的魅力,愈来愈多学者对他的作品展开研究。但是他的早年生平,一向以来只有模糊的轮廓,不悉其详。为了填补这个空白,我们在 2014 年出版了《青年梁宗岱》初版于2014年,曾引起文学研究者和爱好者的强烈反响。此后经年,一些久觅未得的历史文献相继浮现,为了尊重历史的完整,作者对本书进行了全面增订,把新旧资料融合为新的整体。新资料包括罗曼·罗兰七封信原文,罗曼·罗兰致梁宗岱信残件;法国画家为梁宗岱绘制油画肖像由国家美术馆购藏;梁宗岱索邦大学学生注册表及报考文凭记录;促成梁宗岱瑞士假期的中国留学生身份;中学时期先后担任《培正周刊》《培正学报》和《培正青年》三种刊物主编的过程;最新发现两篇政治色彩浓厚的少作佚文等。其他还有梁宗岱出生地点辩正、二妹梁佩华介绍、1934年轰动京城婚姻诉讼案的前因后果等。除了文字的增订,本书加入大量图片,通过原始文献、同期刊物、书信原件和各种照片呈现当时的历史真实。这些图片来之不易,大部分首次发表,具有补充文字未及之功能,以求还原出一个更真实的青年梁宗岱。 封面图:梁宗岱赠瓦莱里照片(意大利佛罗伦萨山区,1931年),法国巴黎杜塞文学图书馆藏。封面诗:“无边的静倾听着我,我向希望倾听。”——梁宗岱译梵乐希诗《水仙辞》
-
经典常谈朱自清 著 赵长征 注析《经典常谈》是中国经典古籍的浅明的白话文导言,全书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等典籍的解读共十三篇。朱自清先生说:“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本书不仅是一本经典训练的入门读物,也是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典范之作。《经典常谈》虽作为一部入门级读物被收入统编语文教科书的“名著导读”栏目,但对当下多数中学生而言,是普遍存在教师难教、学生难读的问题的。为更好地助力教学,特推出这部学生版的《经典常谈》。本书邀请北京大学副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赵长征老师对文本进行详细的注析。对原文点到为止,却对现在学生来说有盲区的内容,进行补充说明;对原文背后有重要历史线索的内容,进行了丰富拓展;各篇结束后,附加补充参考书目及思考题,巩固阅读成果,开放阅读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