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作品集
-
中国国外获奖作家作品集冯骥才著本书收集了冯骥才的国外获将作品,收集获奖作家的评奖资料和获奖的性质等,并请文字评论家对作家的获奖作品以全新的视角重新进行评价。所有这些做法,都是十分合理的,十分有意义的。
-
多元语境中的精神图景宁亦文编编辑推荐:本书荟萃了九十年代文学评论作品。研究的课题相当广泛,如作者的边缘化,创作的影视化,批评与创作的交流,网络文学的兴起……。这些论文角度独到,分析深入,观点新颖,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愿大家面对刚刚过去的九十年代的多元化文学。
-
三苏全书曾枣庄,舒大刚主编;(宋)苏辙,(宋)苏轼,(宋)苏洵撰《三苏全书》依“四库分类法”经、史、子、集分类编排,收录三苏父子所有文学类与非文学类辑佚作品,其中非文学类作品(尤以经部为主)为首次全面整理辑佚。每部作品后附录自北宋至清末所有对三苏作品的评论资料(版本、目录、序跋及评论),兼顾文献与资料,全面方便。全书后单附篇目笔画索引(第20册),集部索引制作到每篇文章名称,堪可代作工具书之用。《三苏全书》系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立项项目,由四川大学古籍所前所长,苏轼研究学会副会长曾枣庄教授、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四川大学古籍所所长,“儒藏”工程重要参加者舒大刚教授率全所研究人员辑佚搜集而成。并入选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学术丛书。《三苏全书》共820万字,编排分类后共结集20册(1-3册…经部;3-5册…史部;5册…子部;6-18册…集部;19册…别录;20册…索引)。全书横排简体,版面清晰,纸张上乘,墨色匀称,赏心悦目,最便阅读。全书除精装封面,书架函装外附赠三苏诗词书法鉴赏书签(系由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长杨开金先生感念苏东坡精神题写),中国书法家协会中直机关分会秘书长、京城隶书名家邹德忠先生应邀题写《三苏全书》书名,文功墨宝,相得益彰。装帧考究而体现古朴典雅之美,既合实际之需,又有收藏之功。 苏文熟 吃羊肉——《三苏全书》熟透出炉洪顺四川大学古籍研究所巴蜀文化研究成果《三苏全书》出版了。在历史上震耀一时的文化巨星“眉山三苏”(苏洵、苏轼、苏辙),是北宋文化昌盛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杰出的思想家,三父子一齐列入“唐宋八大家”之林,这在中国文化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奇观。自北宋以来,效仿、评论和研究“三苏”的文章史不绝篇,形成了气势不凡的“苏学”现象。但我们遗憾地看到,古今的研究多集中在苏轼身上,对“老苏”、“小苏”则研究者甚少,而对苏轼的研究,又仅集中在文学成就上,对其学术思想多付诸阙如。现在的“三苏”文献,只整理出版了他们的文学著作(文集),对“三苏”自负颇高的学术著作均未着点墨。凡此种种都不利于完整地研究“三苏”各方面成就,也不能对“三苏”历史地位作出真正全面的评估,更不利于准确地吸收其优秀成就和学术精华。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全面的、总结性的学术研究已成学术时尚,对“三苏”的研究也呈现出向深层次、多角度推进的趋势,为给这一趋势提供必要的研究资料,全面地收集和系统整理“三苏”各类文献就势在必行了。由语文出版社出版、四川大学古籍所曾枣庄、舒大刚两位教授主编、十余位从事古籍整理研究的专业学者参加编纂而成的《三苏全书》,恰于此时应运而生。《三苏全书》是一套全面系统整理、研究和出版的“三苏”文献汇编。“著录齐全”是本书的一大特色,《全书》收集整理“三苏”著作和作品为现行出版物所最全。“三苏”父子学问渊博,成就多面,义理词章,无不精通,经史子集,皆有著述。就苏洵而论,仅在其《嘉祐集》中,《六经论》、《洪范论》、《太玄论》、《谥法》、《衡论》、《权书》以及政论、杂诗诸作,即已包容三才,涵盖四部;苏洵还著有《易论》百篇,惜未成而卒;主纂《太常因革礼》,以定一代明王之制。继而苏轼、苏辙兄弟,更在洋洋数百卷的《东坡集》、《栾城集》之外,撰有《东坡易传》、《东坡书传》、《论语说》、《东坡志林》、《仇池笔记》(以上苏轼撰),《颖滨诗集传》、《颖滨春秋集解》、《古史》、《龙川略志》、《龙川别志》(以上苏辙撰)等学术专著。这些学术专著,上探“往圣”之秘要,旁纠千古之谬识,下开一代之风气,是形成宋代“蜀学”体系的学术躯干。在历史上,广为学人重视,转相引录称道不绝于书,这些学术著作也多次得到重版。遗憾的是,近代以来,由于学人普遍只对“三苏”文学成就感兴趣,只将他们的文体和笔记进行整理和出版,却对他们的学术著作近乎置若罔闻。自清未以来迄于今日,几乎无人整理,更遑论出版了。这种重文轻质的行为,无异于买椟还珠,舍本逐末,《三苏全书》的编者一扫此风,独具慧眼,大规模地收集和整理了“三苏”经、史、子、集各类著述。由于四川大学古籍所近20年来一直从事宋代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占有大量宋代文献资料,对收录和辑佚“三苏”各类作品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三苏全书》在收录“三苏”散佚诗文方面,是目前其他同类书籍无法比拟的。该丛书是目前集录“三苏”文献最为齐全的真正“全书”。“三苏”生时已誉满天下,“三苏”文章人争传诵,当时即有“苏文熟,吃羊肉”之谚。迄至清末,“景苏”、“范苏”、“注苏”、“评苏”之风仍然炽盛,出现“千家注苏,万人评说”的独特景象。“三苏”作品广传边裔,远播重洋,在当时的辽邦、金国,乃至朝鲜半岛、日本群岛都产生过“典范”式的影响。近代以来,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加深,“三苏”(特别是苏轼)的作品还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欧洲获得了不少“知音”。《三苏全书》的编者特别注意“三苏”作品的辨伪工作。这一工作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考订误入“三苏”文集的他人作品,还著作权于真正作者。比如,误入《东坡集》的《飓风赋》、《思子台赋》本为苏轼幼子苏过所作,时下的《苏轼文集》仍然作为苏轼作品收入,本丛书编者根据史书和苏过《斜川集》的记载,还著作权于苏过,于《全书》苏轼文中删文存目,出校说明。此外,从南宋以来,书坊流行有不少冒牌的“苏氏”著述,如冒名苏洵的《苏评孟子》,冒名苏轼的《历代地理指掌图》、《物类相感志》、《调谑篇》、《格物粗谈》、《杂纂二续》、《渔樵闲话》、《东坡问答录》,和冒名苏轼的《游仙记》等等,鱼龙混杂,淆乱视听。《三苏全书》的编者,通过认真谨慎的考辨,有理有据地辨证了这些伪书的不可靠性,以正视听。同时,为给读者提供反面的研究借鉴,仍将这些伪托之作予以整理,作为“别录”附于《全书》之末。另一方面,由于历史原因,又有一些真正的“三苏”著作,如《艾子杂说》之类,却被披上了“疑伪”的外衣。本书编者在吸取今人(如王水照)的研究成果基础上,进行认真考证,将其作为苏轼真品进行整理辑录,为学人们增加了可信资料。《中国教育报》2001年12月20日第7版
-
亦舒作品集.第2辑亦舒编辑推荐:本套书共分十五册,收录了亦舒近期最畅销的中、短篇小说,包括“这双手虽然小”、“故园”、“一个女人两张床”、“小人儿”等等。这些作品自成一个浪漫别致的感情天地,既轻松有趣,又雅俗共赏。亦舒今日所以能创造“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盛景象,除其禀赋外,还因她有丰富的生活底蕴,且视角敏锐,文笔酣畅又具有女人细腻和婉丽的感情,她的小说特点是充满深厚的时代气息。此惊世佳绩,诚令人激赏。 通过她的作品,读者将会看到全景式的海外色彩斑斓的世界!使广大读者也不亚于与亦舒一次愉悦的会面!
-
红烛闻一多著本书收作者“红烛”、“两岸”、“时间的教训”、“黄昏”、“印象”、“美与爱”等新诗及“家族主义和民族主义”、“从宗教论中西风格”等散文。
-
画余七步行笳咏著;陈玄编本书是中国画家、书法家、美术理论家笳咏的一部艺术论著与诗词集,书中收录了笳咏先生对中国花鸟画、书法艺术和创作规律的论著以及在当代画坛有广泛影响的“长安画派”等人的研究文章。收录的80余首诗词,是作者在作画、著述之余创作的,显示出作者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大多与美术有关,有较高的审美价值。本书对研究和认识“长安画派”提供了第一手的研究资料,对学习和从事绘画、书法艺术的朋友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
2001年中国台湾最佳文学许俊雅主编作家通过不断接触自己内心深处,刀将眼光注视于沸沸扬扬的社会事件和文学活动,他与千百万人的生活紧密相连,又显示了个人对生活命运的深入思考,把握。他不介提供让读者喜欢的艺术情境,满足精神交流的渴求,而且也让作用的语言熠熠生辉,并且通过自己的作品塑造一个较为完美的人的形象,使历史得以廷续。
-
孙犁文集孙犁著孙犁同志从事文学事业,已近半个世纪。由于年代久远,其早期作品,多已散佚。这次《孙犁文集》所录,上起抗日战争初期,下迄文集定稿之时,共为五册七卷。文集的第一卷为短篇小说,第二卷为中篇小说,第三卷为长篇小说,第四卷为散文,第五卷为新诗,第六卷为文艺理论,第七卷为杂著。第一卷收入了《白洋淀纪事》中的全部短篇以及陆续发现或新近发表的旧作;第二卷收了《村歌》和《铁木前传》两部中篇;第三卷收长篇《风云初记》。第四、五、六、七各卷,除专著《文艺学习》外,系从《文学短论》、《白洋淀纪事》、《白洋淀之曲》、《津门小集》、《晚华集》、《秀露集》、《耕堂杂录》、《澹定集》以及近年散见于报刊尚未结集的文章中,按其性质,定其归属,分别编入。此外,还有近年搜集到的散佚作品。文集各卷,分类编年,每篇文章的排列,以作者在文尾所署时间或发表先后为次序,其时间不明者,则推定大体的写作时期,酌为编入。除小说外,散文、诗歌、理论、杂著各卷,根据情况,每类中的次序,间有变通。如理论卷中的《读作品记》六篇,非一时之作,今则顺序排列,中间不置他文。
-
广西当代作家丛书贺祥麟著本书收30多篇散文。分“忆旧录”、“走南闯北”、“文学漫笔”三部分。为《广西当代作家丛书》之一。
-
戴望舒选集戴望舒著本书辑入作者各时期不同体裁、风格的主要作品,力求全面反映其创作成就和艺术特色。作品包括“夕阳下”、“流浪人的夜歌”、“不要这样盈盈地相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