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作品集
-
文化视角下的红楼人物马凤华,刘万里 著每一块石头上,都沉淀着地球的历史,而《红楼梦》这块石头上,沉淀的是中国文化历史。从文化的角度看,红楼梦中人也象植物一样,有根,有蔓,有文化的凝结,思想的纹路。 色彩文化显示了红楼人物的分野,中医文化中渗透出人物的不同特质,五行文化揭示了人物的关系,狂狷文化招摇着人物的个性,宗教文化中有人们的归宿,四时文化感染着红楼诗人谱写篇章。 “曾是红楼梦中人,一花一草最关心。”这部两百多年前产生的作品,至今能让我们为它笑,为它哭,为它争吵的原因,是因为我们和它有着相通的文化血脉。
-
楼兰啊,楼兰高洪雷 著从前,西域有个小国叫楼兰。它只存在了不过五十年,却成了人类永恒的梦幻。它到底是什么样的?历史上到底发生了什么?楼兰美女之谜魅惑何在?罗布泊什么时候能重回楼兰故地?从张骞、班固到斯文·赫定、井上靖,发现楼兰、复活楼兰,是全人类共同的梦想……著名作家高洪雷,以扎实的史料做底,以优美的文笔和瑰丽的想象,复活黄沙尽头、大漠之下的楼兰。
-
彦氏家训颜之推 著《颜氏家训》是南北朝时期的著名学者颜之推z有影响的著作。它是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是作者关于立身、治家、处事、为学的经验总结,在传统中国的家庭教育史上影响巨大,享有“古今家训,以此为祖”的美誉。颜之推写这本书的目的,即将自己一生的经验和心得系统地整理出来,传给后世子孙,希望可以整顿门风,并对子孙后人有所帮助。
-
红烛闻一多 著《红烛》于1923年出版,是中国现代文学有名诗集,也是闻一多的第一部诗集。这些诗或抒发诗人的爱国之情,或批判封建统治下的黑暗,或反映劳动人民的苦难,或描绘自然的美景。诗人通过歌颂红烛,歌颂奉献的精神,歌颂来之不易的光明。在这样的歌颂中,诗人和红烛在交流。诗人在红烛身上找到了生活方向:实干,探索,坚毅地为自己的理想努力,不计较结果。
-
故乡的鸟呵汪曾祺 著本书由4个篇章组成:孩子眼里的美好;人性的真善美;欣赏手艺人;勇敢做自己。在本书中,汪曾祺讲述了普通底层百姓的人生故事,欣赏和赞美了这些小人物淳朴善良、勤劳无私等传统美德。
-
大师国学经典书系曹伯韩 著《国学常识》是一本面向普通读者的国学入门读物。适合中学生、大学生、社会上热爱传统文化的读者阅读。本书首先对国学作了概述,进而分章节对语言文字、史学、哲学、文学、自然科学、艺术及其代表性的人物、派别和学术观点予以介绍,并作了评述。阅读本书,读者可以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进而形成关于国学的较为全面的概念。
-
小二黑结婚赵树理 著本书收入中国现代文学大师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两个经典短篇小说。 《小二黑结婚》小描写了抗战时期解放区一对青年男女为追求婚姻自由,冲破封建传统和守旧家长的阻挠,最终结为夫妻。小说语言通俗,富有地方色彩,开创了评书体的现代小说形式。《李有才板话》描写了李有才和村里的小字辈,以“快板诗”为武器,与地主阎恒元把持的村政权作斗争,最终取得胜利。小说语言质朴明快,采用有说有唱、夹叙夹议的板话形式,实现了艺术性与通俗性的完美结合。
-
以热爱抵抗寂寞刘颖余 著在体育人生中 有姚明、刘翔、李娜 这样熠熠生辉的名字 也有更多 默默无闻的背影 他们挣扎、奋斗 他们成长、收获 人们艳羡他们的成功和荣耀 却看不到他们背后的伤痛和付出 聚光灯终将关闭 欢呼声也会散场 无论结果如何 人生还要继续 《以热爱抵抗寂寞:21世纪中国体育的文化记忆》是刘颖余体育记者职业生涯的精选作品集。不同于普通的作品集,这本书涵盖了本世纪中国体育最有代表性的人物、事件、现象,以人物为核心,以客观、温和、理性、建设性的态度,和极具个性化的表达,清晰地勾勒出一个多元而丰富、不可复制的中国体育新时代。 作者不仅书写姚明、刘翔、李娜等划时代的巨星,更注目桑兰、汤淼、王相军等“小人物”,聚焦万众瞩目的竞技体育、职业体育,更以较大篇幅为群众体育、凡人微光立言,有历届奥运会、世界杯的生动记忆,更有作者游走世界各地的“我思我在”。加之作者甚少关注单纯的赛事,而是将更多触角伸向场外的故事、个人的内心,这让本书既有文化趣味,更有浓浓的人文关怀,从而拓宽了体育活动的深度、广度和厚度。
-
香畹楼忆语[清] 陈裴之 著本书是中国古代“忆语体”文学的经典之作。作者陈裴之深情追忆亡妾王子兰(紫姬)。 在作者半枝半影读到的《香畹楼忆语》里,他与紫姬的爱情,并不完美、也不纯粹,不是童话也不是传奇,甚至是残缺的、苍白的、单薄的,经不起推敲和细究;但它又是如此真实,真实得仿佛一篇心理学病理报告,真实得仿佛就是你我身边随处可见的故事,甚至是你我都会遇到、拥有、错过和怀念追忆的感情。而这样的感情,仍然顽强地要焕发出自己的声音和光彩,一种不死的欲望,一星疲惫生活里的英雄梦想,因而成为那么温柔动人的一点光亮,经历百年一直传递到今天。 全书包括译者的前言导读、今译、原文&注解、家人小传、文中诗词、译者的后记评述,并在附录里补充了作者母亲写的《紫姬小传》、作者正妻汪端写的《紫姬哀词并序》、紫姬姐妹为《香畹楼忆语》作的序等,视角不同,文体各异。
-
此处无声宁可 著收入本书的文字,前前后后跨越了二三十年,既是一本私人写作史,也是一本散文阅读史,可以说本书既是关于中国散文写作脉络的梳理,也是作者个人写作阅读的思考总结。本书传达了有关当代文学的独立观念,是对当下写作的有益探索。对于与读者也是一本指导阅读和写作的重要指南读物。 文学史不只是过去时,更是进行时。文学史是不断生成的,我们正在经历着,甚至是创造着文学史。唯有如此,文学才鞥阔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