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作品集
-
一笑人间万事余光中 著本书是著名作家余光中的名篇合辑,精选了作者多篇经典散文作品,如《书斋·书灾》《何曾千里共婵娟》等。本书以“生活”与“文艺”为主题,包括生活智慧、文化思考、艺术审美等内容。书中有壮阔铿锵的大手笔,有细腻柔绵的小写意,还有深沉真挚的情感和思考,以及深厚的人文情怀。读者阅读此书可以进一步了解作者的内心,感受大师丰富的精神世界。
-
青年烦闷的解救法宗白华 著宗白华先生将生活中的多元化问题以“悟道”的形式来理解:既跳出来又扎进去,才能将问题看深、看透!这是一种淡泊的生活之道,也是大众排遣日常烦闷、规避生无用之气的清心之道,是真正觉悟后的生活美学。 辑录本文集的目的正是如此。 唯美的眼光、研究的态度、积极的工作,用三种方法去缓解年轻人的“烦闷”,在繁杂、多样的世界里学会“悟”,即保持住生命的诗意和对人间、生活的憧憬。
-
以诗词养性情蒋定之 著《以诗词养性情:蒋定之诗词选》是一部古体诗词合集。全书共分“国事抒怀”“山水寄畅”“物情遣兴”“感事咏叹”“随笔偶记”五部分,作者曾在重要的工作岗位上主政一方,亲历民生疾苦,立足火热的现实生活,博闻强记,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交八方友,以传统诗词为载体,记录丰富生动的时代脉搏,赞美人民,吟唱生活,讴歌时代,展示了政协委员履职的多彩多姿。秉持家国情怀,以诗词涵养性情,是本书作者研习创作传统诗词的一种坚守。
-
铸艺韩丽 著全书分“叙议之间”“散缀情思”“戏说人生”三部分。“叙议之间”主要收录了作者在成长中的困惑和收获,同时记述了读书给自己带来的对世界的认知与思考;“散缀情思”中的文章情景交融,将亲情、友情、工作情、爱国情交织体现在一次次经历中,满富感情,道尽情思;“戏说人生”收录了作者创作的十个小□□,故事紧贴生活,人物刻画丰满立体,作品短小精悍。
-
宋词群星闪耀时周公子 著,颜同学 绘《宋词群星闪耀时》上篇选取闪耀于宋代诗坛天空的“十颗明星”:李煜、范仲淹、晏殊、欧阳修、王安石、苏东坡、宋徽宗、李清照、陆游、辛弃疾,讲述他们让人唏嘘的一生。每篇人物小传都结合了若干经典宋词,并将其置于写作背景之下,让人能更准确、更生动地理解这些词人与他们的作品。下篇是轻松的人物番外故事。读历史,品诗词,从浅斟低唱到金戈铁马,翻开本书,领略大宋词人风雅又激昂的百味人生。
-
潞水长流张丽君 编本书是一部纪念北京通州潞河中学建校一百五十五周年的师生作品集,以“潞水长流”为名,为百岁的潞河□□、庆生。全书共分“潞河溯源”“长歌以颂”“水润诗情”“流芳向远”四辑,收录了1867年建校之初至今一百多年里潞河中学校长、教师、学子的原创文章。兼容并包,勇于开拓,如此,才能历久弥新,乘风破浪。
-
尺素寸心余光中 著本书是著名作家余光中的名篇合辑,精选了作者多篇经典散文作品,如《思台北,念台北》《凭一张地图》等。本书以“故乡”与“旅行”为主题,包括乡愁记忆、游记见闻等内容。书中有壮阔铿锵的大手笔,有细腻柔绵的小写意,还有深沉真挚的情感和思考,以及深厚的人文情怀。读者阅读此书可以进一步了解作者的内心,感受大师丰富的精神世界。
-
学林忆往陈美林 著本书收录陈美林教授对平生交往的师友、名人的回忆性文章四十余篇,包括夏承焘、沙孟海、任铭善、王焕镳、孙席珍、唐圭璋、何满子、钱仲联、程千帆、冯其庸、霍松林等。书中所记内容均是作者与这些知名学者的亲身交往,特别是其中涉及浙江大学已故诸教授的文章,对于浙江大学校史研究是一个很好的补充。陈美林教授以研究《儒林外史》著名,他笔下的当代儒林人物也颇为客观,文章可读性极强。尤其还附有大量珍贵图片、手迹和往来信札,应颇受读书界欢迎。
-
巍巍中文胡可先 著,胡可先,张广海 编浙江大学中文学科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1920年之江大学成立国文系,1928年浙江大学文理学院成立中国语文学门,作为现代教育意义上的中文系成立,至2020年正好100周年。一代又一代的中文人坚持守正创新,心系国家与民族的命运,建立传承有序的血脉,形成博雅与专精并重的学术风格,阐释了诸如夏承焘、姜亮夫、蒋礼鸿、徐朔方、吴熊和、郭占仪(音)等众多的著名学者。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教育科研等方面铸造辉煌的成就。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当中浙江大学中文语言文学学科被评委A类优秀等级,位于全国同类学科的第一方阵。本书以2020年11月18日召开的百年庆典为主要内容,展示了庆典的筹备、召开、学术会议、愿景讨论等一系列内容,展示了百年中文系的发展历程和光辉成就。
-
文学的意思黄子平 著本书包含黄子平的62篇随笔作品,共分三辑,分别为文学的意思、边缘阅读、害怕写作。《文学的意思》是一系列最初连载于《文学自由谈》的专栏文章,旨在阐述文学的意义及趣味性;《边缘阅读》则希望阅读者能保持旁观者的姿态,并养成一种读缝隙、读字里行间的阅读策略,将阅读当成文本与意义的游击运动;因为“没有喜欢的害怕不是真害怕,没有害怕的喜欢不是真喜欢”而《害怕写作》,惟愿在语言暴力四处泛滥的今天,仍有人喜欢阅读,仍有人敬畏话语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