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作品集
-
粮食,粮食何弘 等 著本书着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从国家粮食安全的高度出发,以主要粮食作物的进化历史、生产历史为背景,以我国粮食核心区建设发展、生产技术进步、粮食生产取得的辉煌成就为主线,讴歌和书写了河南在小麦、玉米等育种、生产技术和食品加工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奋斗在农业战线上攻克难关、攀登高峰的优秀集体、个人典型感人故事,诠释了粮食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命脉作用和新中国粮食事业在短短的70多年时间里取得的飞跃式进步,力图在对河南从“天下粮仓”到“国人厨房”转变的描写中,促使民众牢记粮食安全的重要性,深刻理解我国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的巨大进步,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而更加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
大雪围城张国勇 著《大雪围城》是一本工业题材的长篇小说,故事发生在一座工业城市,曾经有过辉煌历史的老工业城随着资源枯竭而沉寂了下去。如何实现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升级,成为这座老工业城市干部群众们心中共同的执念。为了达成转型的目标,众人决定走出艰难的第一步。在此过程中,作者通过深沉的笔触,生动塑造了以基层党员干部姜示范、民政干部左英红、社区书记徐文婕、农村支部书记姜济祥等为代表的一批全心全意为人民做实事的基层干部形象,客观展现了在城市改造这样的重大民生工程中党员的先进带头作用。同时,书稿还从一些细节处将底层职工在转型中形形色色的面貌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刻画的淋漓尽致。最终,一幕幕鲜活的反映老工业基地历史变迁和社会生态的故事场面,连缀成了跨度长达30年的宏大历史画卷。
-
菽园杂记·升庵外集[明] 陆容,[明] 杨慎 著此书是由《菽园杂记》《升庵外集》的饮食部分合编而成。《菽园杂记》为明代陆容所撰,共十五卷。这里选的是散见于全书各卷中有关饮食烹饪的部分,其中包括食品名称的考订、食物制备的方法、历史上有关饮食的传说、饮食具的考证、食疗偏方的介绍、各地特有的出产以及当时的饮食风尚等内容,许多都是作者亲身经历和亲眼所见,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这个注本系由《墨海金壶(嘉庆本)》本选出。《升庵外集》系明代杨慎著,曹兹编。这里注释的仅是《饮食部》一卷。此卷中收录了饮食品目76条,述及茶、酒、粮、肉、蔬菜、水产、调味品、奇特食品,以及饮食掌故轶事等诸方面,时限上溯商周,下迄明代;地域东至沿海,西极巴蜀,南达交趾(今越南境地),北抵大宛(今中亚费尔干纳盆 地),同时,对各种食品的产地品名、生产加工、烹制食用过程都作了简明的记叙,是研究中国古代烹饪的重要参考书。
-
如花在野宽宽 著如果说《36岁,人生半熟》是人生面临选择之际的“破”和迷茫,《如花在野》则是作者宽宽对人生新阶段的“立”的记录,书写的,是年近不惑、穿过迷雾后的笃定与从容。23篇生活哲学随笔,包含“怀偿”和“惜今”两部分,从对幼时生活碎片,到个人情感的回溯,及至友人的生死悲欢,更多的,却是在平凡的日常中挖掘出的美,以及对写作、对东方美学、对时代背景下个人之路的深入思考。这个“立”的过程,从有为到无为,从行动到感受,从外转向内,是一个人的狂欢,也是能引起广泛共鸣的生命吟唱。而一贯真诚,毫不造作的文字,延续了前作的优点与沉思,向读者展示了选定自己的路后,坚定地往下走,可能到达的方向——为精神丰盈所充实的人生,在远离都市的苍山洱海间,如花般绽放,展现生命的原初能量,欲望的自然姿态。
-
无限循环文九柔 著故事始于一场旷世之灾,乘着穿梭机逃生的幸存者们以为这就是地球最后的时刻。他们迫降在一个寸草不生的陌生星球——力微星,人类社会的生活经验在这里全部归零,一同丢失的还有浩瀚的历史记录和数据。 元莱却在这个陌生的星球上发现了地球历史被篡改后留下的痕迹。她循着线索,历尽千辛万苦,在无数个碎片世界中找到了属于自己那个,也找回了爱人,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然而,新一轮的危机,似乎又在酝酿……
-
牡丹绽放 花开有声中国曲艺家协会 著本书内容主要包括10位培育对象的个人自传、心得、两年时间里新创作的作品等。 10位培育对象为: 刘靓靓,重庆市曲协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国家一级演员,第八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表演特别奖获得者 沈彬,苏州市评弹团国家一级演员,第六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新人奖获得者 冯欣蕊,中国曲协北方鼓曲艺术委员会委员,天津市曲协副主席,天津市曲艺团副团长、国家一级演员,天津市河西区政协委员,第三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表演奖获得者 赵丹丹,中国曲协二人转艺术委员会秘书长,吉林省二人转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吉林省人大代表,梨树县地方戏曲剧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国家一级演员,第六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表演奖获得者 董其峰,中国曲协全国曲艺小剧场艺术指导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曲协副主席,杭州市政协委员,杭州滑稽艺术剧院演艺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国家一级演员,第八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新人奖获得者 王声,中国曲协行风建设委员会委员,西安曲艺团艺术总监,西安青曲社演员,第九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新人奖获得者 弓瑞,山西省曲协副主席,喜善汇文艺社文化传媒公司艺术总监,第八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创作奖获得者 孙铭泽,安徽省曲协副主席,合肥市曲艺团副团长、国家二级演员,第九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文学奖获得者 赵梓琳,深圳市曲协副主席,深圳市政协委员,深圳市阳光曲艺团团长,第八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新人奖获得者 师亚峰,中国曲协山东快书艺术委员会委员,河南歌舞演艺集团曲艺团国家二级演员,第九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新人奖获得者
-
他者幻象与身份建构黄海燕 著《“他者”幻象与身份建构:异域题材作品研究》的研究对象是异域题材写作,主要涉及两类作品,一是具有跨域经验的中国作者的作品,比如晚清使官的域外游记,近代旅日留学生的作品,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之后的三代海外华人移民作家的作品;二是以异域生活为题材的外国作者的作品,比如西方及日本作家笔下的异域题材作品。这些作品的作者往往具有两种以上文化视野,因而能用比较的眼光观照自身与他者。在当今全球化时代,不同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加速,我们必须积极探索中外文化交流与汇通的途径,《“他者”幻象与身份建构:异域题材作品研究》的研究对此问题作出了较好的回应。
-
朝花夕拾鲁迅 著《朝花夕拾》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这十篇散文,是“回忆的记事”,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生动了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质朴善良的阿长、博学方正的私塾先生、严谨认真的藤野先生、热血青年范爱农、“可怖而可爱”的无常……这些个性鲜明的人物,在鲁迅充满爱与温情的回忆中跃然纸上。《朝花夕拾》洋溢着个体生命的天真之气,展现了作者童年体验的追忆和成年沉淀后的思考,文笔深沉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之作。
-
初期白话诗选三种周文 著新诗选在现代白话新诗传播和经典化的过程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目前已知最早的新诗选集《新诗集(第一编)》出版于1920年1月,比胡适《尝试集》早两个月。相较于个人诗集的出版,集诸家新诗的各种“新诗选”不仅在当时文坛影响深远,其研究价值更值得当今学者重视。然而,早期白话诗选尚属稀缺文献,除少数诗歌文献专家外,大多数读者都不曾得见。《早期白话诗选三种》包含《新诗集(第一编)》(新诗社出版部1920年1月出版)、《分类白话诗选(一名:新诗五百首)》(上海崇文书局1920年8月8日出版)和《新诗年选(1919年)》(上海亚东图书馆1922年8月出版),这三种诗选是目前已知最早的白话诗选,其选取的对象正是“五四”时期的白话新诗,这三种文献对诗歌爱好者及现代文学研究者重新认识早期白话新诗大有裨益。为方便读者计,本书将原著繁简转化的同时重新进行整理编排,在遵守新出版规范的同时尽可能的原文原貌呈现这三种诗选以飨读者。
-
镜山全集[明] 何乔远 著《镜山全集》七十二卷,明何乔远著。卷首有陈继儒、黄居中、黄以升、刘洪谟、吴安国、林云程、佚名、洪有助、李懋桧、林学曾、苏茂相、李光缙、张燮、黄泗清、黄文炤、庄际昌、蒋德璟、唐时、张维枢、何楷、苏琰、叶向高、韩霖、黄景昉、阮大铖等所作序,以及像赞、小传、行略、行述等。正文共七十二卷,其中卷一为赋,卷二至十八为各体诗,卷十九、二十为释经,卷二十一为释骚,卷二十二为表,卷二十三为奏疏,卷二十四为议、揭,卷二十五为义、论、策,卷二十六为闽书论赞,卷二十七为箴、铭、颂、赞、文、辞,卷二十八为解、辩、杂记、枚乘体、谕、疏、论、说,卷二十九为识、引、帖、读、题、跋、篇、上梁文、纪事,卷三十为启,卷三十一至三十四为书,卷三十五至四十九为序,卷五十、五十一为记,卷五十二、五十三为碑,卷五十四为世家、述,卷五十五至六十一为传,卷六十二、六十三为行状,卷六十四为行状、诔、哀词,卷六十五为祭文,卷六十六为神道碑、墓表、墓碑,卷六十七至七十二为墓志铭,另有附录收录了何氏师友后学所撰赋、诗、反骚、诔、祭文、疏、揭、传记、墓志铭等。解元李光缙称其集“于诗备歌行、排律、五七言近体,于文备序、赞、传、记、表、志诸雅体,种种胪列,称大国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