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作品集
-
基因的复仇景旭枫 著一场突发的地震,使邵子安和几个同学误入到一段濒死体验带来的平行空间中。 苏醒之后,本以为一切都回到了正轨,然而意想不到的是,那段濒死体验经历,却开始一次又一次一一对应地在邵子安的生活中开始应验。 究竟什么才是真实,什么才是幻觉? 是那段濒死体验的经历,还是他的真实生活? 邵子安濒临崩溃之际,最终踏上了九死一生的寻找真相之路。殊不知,在他第一次进入平行空间的时刻,一个关于基因的复仇的故事,就已经在徐徐打开。
-
汤显祖戏曲集[明] 汤显祖 著,钱南扬 校本书收录汤显祖传世的五种戏曲,即《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以上合称“临川四梦”)和早期创作的《紫箫记》,由戏曲研究界大家钱南扬先生花费大量心力点校而成。
-
沈从文典藏文集沈从文 著每个姑娘心中都有两种爱情:一种纯洁美好,一尘不染;一种门当户对,金光灿烂。 《我们相爱一生,一生还是太短》收录沈从文经典爱情小说11篇,或浪漫炽烈、或痛苦挣扎,或历经生死……每一个故事的背后,都隐藏着生命中不可言状的真情与温爱。在《如蕤》中,爱情是固执的、疯狂的,如火焰般熊熊燃烧,同时爱情又是独立完美的,不拘泥于世俗的;在《都市一妇人》中,爱是拥有,也是毁灭,更是一首哀婉凄美的歌…… 沈从文的爱情小说以悲剧的形式,展现了人性中的真善美,以及蕴藏在其中的美好心灵和高尚品质,送给每一个在爱中感动、成长和珍惜的年轻人。
-
毛根儿不沾背黎建飞 著毛根儿不沾背,源自四川土话,意思是整天繁忙,不得休息。作者借90个故事,写了母亲的90个侧面,记述了母亲独自一人抚养教育子女长大成人的过程。母亲是一位没有文化的普通女工,被离异后独自一人带着全部子女,历经种种艰辛、事事煎熬,养活和教育四个子女长大成才。并在一言一行,生活细节中,润物无声的影响了子女和身边的人。母亲是平凡的,母亲亦是伟大的,在子女和家庭面前,柔弱的身躯蕴含巨大的能量。
-
如何读懂中国古典诗歌郑振铎 著暂缺简介...
-
阻隔与爱慕肖波 著牛郎织女、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哭长城,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经典的四大民间传说。本书重点考察四大传说的经典化过程、民众接受心理以及当下的思想艺术价值等。前四章各聚焦一个经典传说,分别解析人物、名胜、地域、情节之于传说的意义、作用以及传说的演进机制;后两章关注经典传说的共性与个性、当下与未来。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四大传说的主人公均面临困境和矛盾,即“阻隔”,他们各自冲破艰难险阻,表现出对“爱慕”的坚守与追寻。阻隔与爱慕,展现了人类爱情故事中的“隔河情结”,传达了经典传说震撼人心的悲剧美与温暖向上的力量。
-
随水而来周西篱 著《随水而来》内容简介诗集《随水而来》收入西篱的诗99首,分为四季,以短诗为主,也有《水》《随水而来》《温柔的沉默》等一些叙事性长诗。西篱说:“诗是我精神的历程,是我的全部秘密。”爱与存在的真实与虚幻,人性与情感的迷惘与魅惑,未来与宿命的知与不可知,由诗之文字弥漫,合成女性灵魂的旋律交响,如流水,如歌吟,声声不息。
-
中国比较文学年鉴曹顺庆,王向远 编比较文学在中国已有一百多年的学术发展史,20世纪80年代以来,成为中国学术中具前沿性、国际性和具活力的人文学科之一。为中国比较文学编纂《年鉴》,是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建设的需要,也是中国比较文学及学术文化进一步繁荣发达的必然要求。1987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杨周翰、乐黛云主编,张文定编纂的《中国比较文学年鉴(1986)》,编辑整理了1985年以前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史上的重要文献,但由于种种原因,《中国比较文学年鉴》此后一直未能续编。有鉴于此,四川大学双一流学科中国语言文学与中华文化全球传播,四川大学2035先导计划文明互鉴与全球治理,四川大学国家重点学科比较文学研究基地和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所与有关方面专家教授协商,决定继北大版《年鉴》后继续编纂,到2012年底前,分别以一年一卷(2008,2009)、二年一卷(2004-2005,2006-2007)、三年一卷(2001-2003)、五年一卷(1986-1990,1991-1995,1996-2000)的体式,用三四年的时间,以共八卷的规模,陆续编完1987-2009年各年度《年鉴》,补齐二十多年来年鉴编纂的空缺,陆续出版发行。自2010年后,可做到按部就班一年一卷。《中国比较文学年鉴》的编撰宗旨,是为读者系统全面地提供和保存中国比较文学的信息资料。本着明确学科边界、恪守学术规范、甄别轻重、去粗取精、科学定性、恰当定位的原则,对严格意义上的比较文学成果加以初步的整理、筛选与评介。为此,本《年鉴》将比较文学分为五个分支学科。一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与学科史研究。包括:①比较文学学科基本理论与方法;②比较文学学术史与学科史研究;③民族文学、区域文学、世界文学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二比较诗学研究。包括:①中外文论与诗学的平行比较研究;②中外文论与诗学交流史研究;③文化与诗学的跨学科、跨文化研究及相关理论问题。三东方比较文学研究。包括:①中国与东方各国文学关系研究;②东方各国文学之间的关系研究;③东方文学的综合研究与总体研究。四中西比较文学研究。包括:①中西作家作品比较;②中西各体文学比较;③中国与西方各国文学关系研究(含华人文学的跨文化问题、各国汉学中的比较文学问题);④西方文化文学思潮与中国文学;⑤西方各国文学之间的文学关系与比较研究。五翻译文学研究。包括:①翻译文学基本理论与方法论;②翻译文学家及其译作的评论与研究;③中外翻译文学史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本《年鉴》除卷首的年度概观外,共分五个栏目:一、分支学科研究综述;二、重要论文摘要;三、重要论著简介及要目;四、大事记;五、文献索引。其中,各分支学科研究综述力求眉目清晰重点突出,重要成果的遴选力求科学公正,成果摘要与简介力求简明扼要,文献索引的收集编排力求齐全可靠。
-
中国文学名著速读洪礼顺 著《中国文学名著速读》以中国文学发展史为纵坐标,以中国文学文体发展史为横坐标,详细介绍了众多兼具有时代代表性和文体代表性的名家名作。全书共两卷,分为古代部分和现当代部分,包含近七十部作品。 书中设置了作者介绍、作品档案、内容概要、主要人物形象、文学成就以及名家点评六大板块。能快速了解文学名著的内容、时代背景,以及作家的写作风格,是不可多得的了解中国古代及现当代文学名著及相关文学流派、体裁的通俗入门读物。读者在阅读中,可以体验中国古今文学的抒情、叙事与审美特质,提升文学修养以及文学鉴赏能力。
-
绿子午高凯 著《绿子午》是一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主题长篇报告文学作品,作品通过追溯子午岭发展历程,对新中国成立后陕甘革命老区人民在子午岭森林保护、建设方面的成就以及子午岭林区改革发展和干部职工生产生活进行全方位记录,作品语言流畅,事例选取鲜活,感情充沛,是一部非常难得的精致的长篇报告文学作品。《绿子午》以报告文学的体式,在纵的方向宏阔了子午岭远古至今的沧桑历史变迁,在横的方向触及了子午岭林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子午岭职工的生存现状、子午岭生态保护的影响与成果等多个侧面,注入了对于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之共存关系的深切思考。《绿子午》展现了中国林业人植树护林、养林育林的艰难历程,书写了他们在根深叶茂的林海中的寂寞却坚定的守望。作品塑造众多具有奉献精神、生态意识的护林员的群像,深情地讴歌了驻守在子午岭的林业人甘于寂寞、的“子午岭精神”,深刻地诠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