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作品集
-
如果可以重新遇见你陆丽萍 著《如果可以重新遇见你》分两个专辑,分别由《他们》和《他她》组成,一共55篇人物通讯,曾分别刊载于《浙江日报》《湖州日报》《湖州晚报》等纸媒。这些文章是陆丽萍在最美好的时光里,与最美好的人、最美好的事物相遇后,激情进发时留下的刻骨铭记的记忆。本书融真实性、可读性、贴近性于一体,以讲故事的方式来展现各行各业劳动者的精彩人生。
-
温州学二十年温州大学温州学研究院 编《温州学二十年(套装共2本)》分上下两册,上册为论文精选,从“温州学”理论建设、永嘉学派研究、温州历史研究、温州文化研究、温州模式研究等方面精选正式发表的论文。下册是著述提要,精选有关温州历史、文化、经济研究方面的论著作提纲挈领的介绍,揭示温州经济和社会发展内在规律,是对温州区域文化研究的一次较为全面深入的整理。《温州学二十年(套装共2本)》通过盘点二十年来有关温州研究的论文、论著,呈现“温州学”二十年成果,为下一步深化“温州学”研究提供了值得借鉴的基础文献资料,也是对做“温州学”研究的一次系统性梳理。
-
阳明心学海外传播研究文炳,潘松,刘吉文 等 著《阳明心学海外传播研究》是文炳教授领衔,国内外十多位阳明学研究者参与的宁波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重大招标课题“阳明心学海外传播研究”的结项成果。课题组系统、全面地梳理了涵盖十余个语种的大量阳明心学海外传播与研究的文献资料,访谈了十余位海外阳明心学学者,从而掌握了阳明心学海外传播与研究的真实状况和新动向,拓宽了阳明心学海外传播研究的范围,弥补了国内学界在阳明心学海外传播与研究资料系统性搜集和梳理上的匮乏。在此基础之上,课题组对阳明心学在日本、朝鲜半岛、俄罗斯、越南、欧洲大陆、美国等海外国度和区域的传播与研究做了梳理和分析,并以国别和地区为划分脉络撰写成本专著。
-
胡适谈文学与历史胡适 著胡适先生是一个杂家,领域广泛,作品众多,有学术方面的,也有社会人文方面的,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红学等诸多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他的研究著述,在中国文化史、思想史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书主要收录了胡适先生对中国文学与历史的一些看法和观点。“谈文学”讲述了什么是文学,再谈文学的发展历史和文学革命;“谈历史”则讲述了一些历史典章制度、中国的文艺复兴、八股文的起源以及新文学运动等。阅读本书,不但能让您能窥见胡适先生思想宝库中闪烁的数不清的珍宝,也彰显其治学、为人、处世的大师风范。
-
胡适谈社会与文明胡适 著胡适先生是一个杂家,领域广泛,作品众多,有学术方面的,也有社会人文方面的,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红学等诸多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他的研究著述,在中国文化史、思想史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书收录了胡适先生的部分文章,分为“谈社会”与“谈文明”两部分。“谈社会”讲述了胡适对个人与社会的一些观点以及对当时社会问题的一些看法;“谈文明”则讲述了胡适对中西方文化的冲突下我们应持有的态度和应对。阅读本书,不但能让您能窥见胡适先生思想宝库中闪烁的数不清的珍宝,也彰显其治学、为人、处世的大师风范。
-
胡适谈哲学与理想胡适 著胡适先生是一个杂家,领域广泛,作品众多,有学术方面的,也有社会人文方面的,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红学等诸多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他的研究著述,在中国文化史、思想史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书主要收录了胡适的一些哲学观点以及他个人所持有的社会理想。“谈哲学”讲述了胡适对中国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哲学思想的看法以及他个人的哲学观点;“谈理想”则讲述了胡适在政治、文化、教育等领域的理想和追求。阅读本书,不但能让您能窥见胡适先生思想宝库中闪烁的数不清的珍宝,也彰显其治学、为人、处世的大师风范。
-
现代汉语与中国现代诗歌王泽龙 著《现代汉语与中国现代诗歌》探究了现代汉语与现代诗歌形式建构的关系,阐释了现代汉语及其传播在新诗发生期与转型过程中的现代性作用与意义。具体论述了现代汉语白话、现代汉语虚词、现代汉语人称代词在现代诗歌形式建构中的特征、功能与意义;分析了现代汉语诗歌对称形式、分行形式、节奏形态、科学思潮与现代诗歌形式现代变革的关系。本项研究旨在从现代汉语诗学、语言学、传播学与现代诗歌文体研究的结合中,推进现代汉语诗歌形式研究,深化现代汉语诗歌语言的学理探讨。
-
人称代词与中国现代诗歌倪贝贝 著,王泽龙 编现代人称代词大量进入现代诗歌,多方位地影响了现代诗歌的传播与形式特征,成为中国现代诗歌区别于古代诗歌的一个突出标志。该著从考察汉语诗歌人称代词的历史演变、现代人称代词大量入诗的历史语境入手,系统地探讨了现代诗歌人称代词入诗的基本特性、形态功能、生成机制,阐释了现代人称代词大量入诗与现代诗歌形式变革的关系。人称代词在现代诗歌中不同语法功能上的表现,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现代诗歌表达策略的多样化。现代人称代词的大量入诗促成了诗歌散文化句式的形成与扩充,影响了自由体诗体的建构。古文和歌谣中人称的常见用法为现代诗歌中人称代词的运用提供了历史参照,“五四”白话新诗对西方诗学及以英语为代表的西方语言词汇与语法体系的自觉接受及有意模仿,带来了诗歌创作观念和思维方式的现代性转变。
-
虚词与中国现代诗歌钱韧韧 著,王泽龙 编大量现代汉语虚词入诗是中国诗歌由古代向现代转型的一个重要特征,带来了新诗形式的变化,打破了传统诗歌外在固有的格律,促进了文言合一的自由体诗体建构和新诗现代诗意的有效生成,对推动中国新诗的传播与接受具有重要意义。《虚词与中国现代诗歌》以胡适《尝试集》、郭沫若《女神》和冯至《十四行集》等为例,具体阐释了中国新诗史上经典诗人诗作中现代汉语虚词的使用现象与特征,考察了新诗史上西方科学主义思潮影响下大量虚词入诗的历史语境,阐释了现代汉语虚词入诗与现代汉语诗歌的产生,以及与诗体、诗歌功能、诗歌思维、诗歌美学趣味现代变革的关系等问题。
-
科学与中国现代诗歌金新利 著,王泽龙 编中国现代诗歌作为独特的文本存在,历史性地受到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科学精神。科学知识及技术文明的影响。从传播与接受的角度看,科学一方面是中国现代诗歌发生发展的语境动力,另一方面也塑造了现代受众的阅读习惯。《科学与中国现代诗歌》从科学思潮与诗歌理论、科学思维与诗歌思维、科学主义与诗歌意象、科学语境与诗歌语言、科学风格与诗歌审美等五个方面系统阐释了科学对中国诗歌现代转型的系统性影响,从而形成了中国现代诗歌不同于古代诗歌,具有现代性的理论创设、思维模式与语言运用的特点。《科学与中国现代诗歌》从科学传播与接受的角度进入诗歌研究,较为立体地梳理科学与中国现代诗歌的关系,对于中国现代诗歌诗体建构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