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作品集
-
茅盾年谱李标晶 著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郎损、玄珠、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之一。1913年,茅盾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第一类。预科毕业后,入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1981年,茅盾将其稿费25万元人民币捐出设立茅盾文学奖,以鼓励当代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茅盾的代表作有小说《子夜》《春蚕》和文学评论《夜读偶记》等。本书以谱牒学为学术方法,对茅盾一生的生活、工作及创作进行了全面而详细的记录,反映其文学思想及影响力。
-
《史记》词汇研究池昌海 著本书为汉语史研究学术专著,作者是浙江大学汉语言研究所副所长、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池昌海教授。本书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结题的成果。纳入浙大中文学术丛书。本书是第一次系统地对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古代大型文献《史记》(所依据的研究底本是中华书局2013年版本)的词汇系统做了非常全面的调查和分析,研究内容主要分为单音节词和复音词两大方面,归纳出很有认识价值的秦汉词汇的系统构成与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对汉语词汇学,特别是古汉语词汇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和方法作了衍生研究,具有较大的学术和出版的价值,是一本优秀的语言学研究专著。
-
雄安古镇漫记王广乐 著白洋淀传统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财富,作为白洋淀儿女,我们有责任用自己的画笔、歌喉、舞蹈、琴弦和笔墨去挖掘、展示和弘扬它!广乐同志正是本着一个作家、一个文化人的使命与担当,坚定踏上了自己的雄安寻访之旅,二十余座古城、重镇、村庄,被他描摹得鲜活生动,又饱含了历史的厚重与沧桑!作为广乐同志的文友,我愿把这本书推荐给每一位来雄安和白洋淀的游客,希望诸位能通过它感受白洋淀的文化魅力!我也愿把这本书推荐给每一位“土著”居民,希望该书能带领您全面、多维地了解家乡这方水土的灵秀,神奇,精彩与辉煌!
-
始于一次分神胡桑 著《始于一次分神》是胡桑的书评集,共收入从2010年至2018年间创作的书评,指向文学构筑潜能生活的能力。这些书评曾发表在《书城》《新京报》等各类报刊。该书涉及辛波斯卡、米兰??昆德拉、略萨、马内阿、特雷弗、君特??格拉斯、鲁西迪、里尔克、帕慕克、阿兰达蒂??洛伊等著名的中外当代作家。在写作中,胡桑秉承了纳博科夫《文学讲稿》的细读方法,深入文本肌理,揭示文本写作的秘密,为读者开辟出诸多通往文学作品的条条幽径。通过胡桑的解读,我们可以在文学作品中目击一个充满差异和竞争、最终能够和解的完整精神世界。胡桑的书评既拥有诗人的敏锐,又具备学者的严谨,在文本与现实、历史与想象、形式与价值之间游刃有余地自由穿梭,文字摇曳动人,又处处引领着读者去沉思文学、生活与生命之间的幽谧联系。这不仅仅是一本书评集,同时也是一本探讨文学何为的思想论集。
-
诗酒趁年华刘应 著《诗酒趁年华——三百年的宋词王朝》一书以二十位两宋词人为主线,用现代化的语言、有趣的笔调、小说的方式,解读每位词人背后的人生故事。抛开枯燥的讲解,丢掉公式化的程序,用幽默趣味的方式讲述严肃的历史知识,展现一个快意恩仇、跌宕起伏的宋词江湖。让读者在哈哈大笑中熟知宋朝的历史脉络,重新爱上诗词
-
诗唱大唐陈尚君 著本书是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长陈尚君唐诗研究的文史札记。作者细密爬梳文献,审慎独到思考,在多年潜心考订唐诗文本的基础上,将心得与发现以通俗化的随笔形式介绍给读者,讲述了一个个有关唐诗的动人故事。
-
长河逐日薛海翔 著这是作者的生命前传,也是一个中国红色家庭的显微缩影。作者父亲是马来亚华侨,青少年时即投身马共,母亲则是苏北小镇少女,参加新四军成为军医,这原本是两个隔着大海和国界的永不相交的平行人生……半个多世纪后,作者从衡山路上的寓所往楼下街道“凝望”1949年5月随军攻入上海的父亲的身影,开始了遍及海内外的寻根之旅,在每一个历史节点上停留、长思,寻找拨动两条平行线得以相交的历史之手,打捞上一代人的跌宕生涯和家国情怀。
-
知道点中国文学王力 著《诗经》反映了怎样的上古社会生活?为什么说《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竹林七贤”怎样影响了当时的社会风气?……我们都该知道点。
-
老舍作品全集老舍 著《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代表作,描写了20年代,老北京的一个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此小说大量应用北京口语、方言,还有一些老北京的风土人情的描写,是现代白话文小说的经典作品。它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向人们展示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猫城记》是老舍所著具有讽喻及科幻色彩的长篇小说。该书采用游记式的结构展开故事,用第一人称写作,以“我”飞离地球开始,以“我”返回地球结束,描述了”我“在猫国经历了一番奇遇。《猫城记》反映出老舍小说创作时愁肠百结的心境,包含了老舍对社会现实的深思和对国家的深爱。《茶馆》是现代文学家老舍于1956年创作的话剧,1957年7月初载于巴金任编辑的《收获》杂志创刊号。1958年6月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单行本。剧作展示了戊戌变法、军阀混战和新中国成立前夕三个时代近半个世纪的社会风云变化。一个叫裕泰的茶馆揭示了近半个世纪中国社会的黑暗腐败、光怪陆离,以及在这个社会中的芸芸众生。《四世同堂》是中国作家老舍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小说。这是一部表现抗战北平沦陷区普通民众生活与抗战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该书以北平小羊圈胡同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胡同内的祁家为主,钱家、冠家以及其他居民为辅,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反抗与顺从的选择,国家与个人的选择种种艰难的选择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牛天赐传》是老舍先生优秀代表作之一。商户牛老头和其官派的太太年老无子,一天,有人给他们送来了一个孩子,夫妻俩认为这个孩子是老天爷赐予的遂取名牛天赐。天赐从小娇养,加之牛氏夫妇畸形的教育,除了玩和写点小文章什么都不会做。养母病逝,养父的生意破产随后也撒手而去,家中又被不明身份的亲戚抢劫一空,除了曾经的下人和朋友虎爷,天赐一无所有,他的人生面临巨大的困境。怎么办?这时,曾经受过牛老头恩惠的天赐的老师突然出现,给这个“孩子”带来了一线生机……《龙须沟》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原本是为配合时事和政策宣传而创作的戏剧,是一曲社会主义新中国的颂歌。《龙须沟》描写了北京一个小杂院4户人家在社会变革中的不同遭遇,表现了新旧时代两重天的巨大变化。剧中塑造了程疯子、王大妈、娘子、丁四嫂等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尤其是主人公程疯子在旧社会由艺人变成疯子,解放后又从疯子变为艺人,反映了中国人民解放前后的不同命运,体现了人民政府为人民的中心思想以及人民对党对政府的拥护和热爱。该剧通过叙述日常生活的小事反映大时代,以市民社会人物的日常言行和家长里短中所体现出的味道,表现生活的真实。《我这一辈子》是老舍先生创作于1937年抗战前夕的一部著名的中篇小说。描写了一个旧时代普通巡警的坎坷一生,他很普通也很要强,可生活却和他不断开玩笑:心爱的妻子,被最知心的朋友拐走;学了裱纸手艺,可时代变迁,却没了用武之地;无奈之下做了巡警,可是困苦的生活还在继续。以一个平凡的小人物,反映了一部时代的大悲剧。它的结尾是这样写的:我还笑,笑我这一辈子的聪明本事,笑这出奇不公平的世界,希望等我笑到末一声,这世界就换个样儿吧!《正红旗下》是老舍自传体长篇小说。 著于1961年至1962年。本文作者隶属满洲八旗的正红旗,所以这篇自传体的长篇小说,即取名为《正红旗下》。清朝末年,社会动荡,民风腐化,旗人们的生活也日见窘迫。庚子年间,随着义和团的到来,老北京顺民们看似平静的生活陡起波澜,而此后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更让老百姓百思不解、颜面扫地,官军和团民围攻东交民巷,旗兵们尽了职责,报国寺的老方丈也带着满腔的怨恨走进了熊熊烈火……面对这破碎的河山、残存的家园,经受了劫掠的老北京只能将这段历史永远地铭记在心。《济南的冬天》是现代著名作家、剧作家、小说家老舍创作的一篇散文,最初发表于1931年4月,此后长期被中国中学语文教材选用。《济南的冬天》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老舍在英国讲学六年之久,英国的雾气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还去了西南地区,因此来到被誉为“泉城”的山东省会济南后,感受非常强烈。标题“济南的冬天”,简洁阐明了地点,节令。老舍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这一特点,描述出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冬景。
-
未被摧毁的生活李伟长 著青年评论家李伟长阅读随笔集。书与人生,可以互见。 波德莱尔、福楼拜、契诃夫、钱德勒、纳博科夫、松本清张、格拉斯、奈保尔、桑塔格、布洛克、温特森……我们自身所经历的生活,有助于理解一个好作家的长成,他克服了多少困难,化解了多少危机,以及他对生活会中断,但不可能被摧毁的信念。作者勾点连线,问迹追踪,从一本书说到一个人,由一条线索牵出一段故事,从书里翻到书外,见证无数绚烂流离的人生。 作者的阅读随笔里有自己,因此写作比表面看上去紧张得多,苦恼得多,兴奋得多,快乐得多。“接受自己不完美的习性,接受自身的力不足,接受自己的不乐意,都是属于我个人的写作意义。倘能引发别人一些微小的共鸣,就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