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作品集
-
大师国学经典书系曹伯韩 著《国学常识》是一本面向普通读者的国学入门读物。适合中学生、大学生、社会上热爱传统文化的读者阅读。本书首先对国学作了概述,进而分章节对语言文字、史学、哲学、文学、自然科学、艺术及其代表性的人物、派别和学术观点予以介绍,并作了评述。阅读本书,读者可以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进而形成关于国学的较为全面的概念。
-
小二黑结婚赵树理 著本书收入中国现代文学大师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两个经典短篇小说。 《小二黑结婚》小描写了抗战时期解放区一对青年男女为追求婚姻自由,冲破封建传统和守旧家长的阻挠,最终结为夫妻。小说语言通俗,富有地方色彩,开创了评书体的现代小说形式。《李有才板话》描写了李有才和村里的小字辈,以“快板诗”为武器,与地主阎恒元把持的村政权作斗争,最终取得胜利。小说语言质朴明快,采用有说有唱、夹叙夹议的板话形式,实现了艺术性与通俗性的完美结合。
-
以热爱抵抗寂寞刘颖余 著在体育人生中 有姚明、刘翔、李娜 这样熠熠生辉的名字 也有更多 默默无闻的背影 他们挣扎、奋斗 他们成长、收获 人们艳羡他们的成功和荣耀 却看不到他们背后的伤痛和付出 聚光灯终将关闭 欢呼声也会散场 无论结果如何 人生还要继续 《以热爱抵抗寂寞:21世纪中国体育的文化记忆》是刘颖余体育记者职业生涯的精选作品集。不同于普通的作品集,这本书涵盖了本世纪中国体育最有代表性的人物、事件、现象,以人物为核心,以客观、温和、理性、建设性的态度,和极具个性化的表达,清晰地勾勒出一个多元而丰富、不可复制的中国体育新时代。 作者不仅书写姚明、刘翔、李娜等划时代的巨星,更注目桑兰、汤淼、王相军等“小人物”,聚焦万众瞩目的竞技体育、职业体育,更以较大篇幅为群众体育、凡人微光立言,有历届奥运会、世界杯的生动记忆,更有作者游走世界各地的“我思我在”。加之作者甚少关注单纯的赛事,而是将更多触角伸向场外的故事、个人的内心,这让本书既有文化趣味,更有浓浓的人文关怀,从而拓宽了体育活动的深度、广度和厚度。
-
香畹楼忆语[清] 陈裴之 著本书是中国古代“忆语体”文学的经典之作。作者陈裴之深情追忆亡妾王子兰(紫姬)。 在作者半枝半影读到的《香畹楼忆语》里,他与紫姬的爱情,并不完美、也不纯粹,不是童话也不是传奇,甚至是残缺的、苍白的、单薄的,经不起推敲和细究;但它又是如此真实,真实得仿佛一篇心理学病理报告,真实得仿佛就是你我身边随处可见的故事,甚至是你我都会遇到、拥有、错过和怀念追忆的感情。而这样的感情,仍然顽强地要焕发出自己的声音和光彩,一种不死的欲望,一星疲惫生活里的英雄梦想,因而成为那么温柔动人的一点光亮,经历百年一直传递到今天。 全书包括译者的前言导读、今译、原文&注解、家人小传、文中诗词、译者的后记评述,并在附录里补充了作者母亲写的《紫姬小传》、作者正妻汪端写的《紫姬哀词并序》、紫姬姐妹为《香畹楼忆语》作的序等,视角不同,文体各异。
-
此处无声宁可 著收入本书的文字,前前后后跨越了二三十年,既是一本私人写作史,也是一本散文阅读史,可以说本书既是关于中国散文写作脉络的梳理,也是作者个人写作阅读的思考总结。本书传达了有关当代文学的独立观念,是对当下写作的有益探索。对于与读者也是一本指导阅读和写作的重要指南读物。 文学史不只是过去时,更是进行时。文学史是不断生成的,我们正在经历着,甚至是创造着文学史。唯有如此,文学才鞥阔步向前。
-
古典小说论集杜贵晨 著《古典小说论集》为作者40年间所作古典小说研究论文的选集。内容主要是关于明代“四大奇书”和所谓的“乾隆三大小说”(《儒林外史》《红楼梦》《歧路灯》)、《聊斋志异》等“八大名著”的研究。研究应用作者所提出的“文学数理批评”理论,揭蔽古典小说叙事的“三复情节”“三极建构”“二八定律”“‘六一’模式”“‘中点’模式”“五世叙事”,以及多书相关之“石头记”“女仙指路”“方位学”“反模仿”叙事模式或创作方法:提出并论证“罗(贯中)学”、破解“太行山梁山泊”千古之谜、发现泰山与《水浒传》《西游记》等小说之隐秘关系,以及提出“‘雅’观通俗”即以“治经”的态度解读“八大名著”的研究方法。
-
可爱的中国方志敏 著本书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方志敏写于狱中的遗作选集,包括《可爱的中国》《狱中杂记》等广为人知的名篇。这些作品是他被捕后在极端恶劣的环境里创作并历经千难万险才得以保存下来的珍贵的历史遗产,虽然写于20世纪30年代,但至今读来仍能强烈感受到方志敏在狱中进行斗争的艰苦和残酷,更能感受到他坚定的革命信仰、热烈的爱国情怀和伟大的牺牲精神。
-
国学概论 国学略说章太炎 著《国学概论》是章太炎先生于1922年在上海讲授国学的记录稿,系统介绍了传统经学、哲学、文学的流变,对各时期学术发展的特点、代表人物、著作等都有精湛、独到的评价。《国学略说》主要讲述了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五个国学门类的基本知识。帮助普通读者鸟瞰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系统性的认知。
-
明史讲义孟森 著本书原是孟森先生在北京大学授课时的讲稿,长期以来被作为各大学的教材使用。全书分两编:第一编总论,为提纲挈领的说明文字;第二编分为开国、靖难、夺门、议礼、万历之荒怠、天崇两朝乱亡之炯鉴、南明之颠沛七部分,对明朝各个时期的史实进行了评述。本书以正史《明史》为基础,以私修史及野史笔记等作为引证,将《明史》中诸多疑问勘正清楚,考证翔实,具有极高的学术深度,在明史研究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为现代明史研究的代表作之一。
-
王守常品孙子兵法王守常 著北京大学教授王守常认为,《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现存最早的兵书,素有“兵典”“武经”之称,其十三篇约六千字, 不是只讲“谋略”“战略”,而是对战争本质的深刻反思,总结了春秋时期的战争经验,揭示战争一般规律,以及具有普遍意义的作战治军原则,在世界军事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 《孙子兵法》的精神是学会欣赏你的竞争对手,而不是在“敌”“友”的二元选择,应是用“叩其两端而执中”的思维去观察、分析和选择,能给人以触类旁通的智慧。 《孙子兵法》主张尽量不用战争的方式解决存亡问题,其思想是中国文化中“人本”观念的重要体现。《孙子兵法》内在的逻辑本质是“屈人之兵而非战”。从格局上讲,《孙子兵法》是“道”,《三十六计》是“术”;所以,借鉴学习《孙子兵法》,只关注“谋略”“诈道”,而全然不解《孙子兵法》中所强调的道德关怀和人本精神,那是把《孙子兵法》庸俗化了。 综上,王守常“品”孙子兵法,多维度多视角地呈现了中国文化的内在人文关怀、道德关怀与哲学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