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作品集
-
江南收藏世家过云楼沈慧瑛 著“江南收藏甲天下,过云楼收藏甲江南。”作为江南名楼的过云楼以其书画珍品收藏著称,过云楼第一代主人顾文彬与其家族的传奇经历更令人乐道。本书以苏州市档案馆丰富的馆藏资料为基础,梳理过云楼的前世今生,向读者揭秘了发生在顾家与过云楼中的一系列往事,在对过云楼收藏史进行剖析的过程中,也生动地描绘出一幅晚清文人生活的画卷,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为研究江南藏书文化和顾文斌家族历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参考。
-
以武悟道陈丕武 著奇儒从1985年开始创作部武侠小说,至今出版发行14部小说。因他对佛学颇有研究,故其作品风格独特,幽默风趣而不流于低俗,处处充满禅理,对武学则从另一个角度来描写,自有其意境。叙事巧妙,情节紧凑,人物众多。书中人物的对话充满佛学义理、禅宗公案。特别的是他选用的兵器,十分别出心裁;而人物的意念、欲望、情绪、语言、行为各不同,但都统摄在光明、圆满、慈善的佛乘世界中。读者因此或汗颜惭愧,或欢喜感动,或广扩胸襟,或恢弘气度,或开通思想,或提升精神,都能各据智慧而有所开悟。
-
金缕曲李忠 著这是一本关于苏州历史文化的散文集。本部书稿汇集多篇美文,书稿中展示了一个经济发达、科教先进、文化繁荣、生活富裕、社会文明的苏城,这也是二十一世纪新的人间天堂。本书体现了苏城文化的繁荣,让我们看到其繁荣渊源于悠久的历史,植根于今天的实践。全面、系统而深入地研究苏州文化资源开发与现代化建设之间的关系,这是我们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本部书稿充分挖掘苏州文化的丰富宝藏,为读者展示一个更加有内涵的苏城。
-
花开有期郭书霞,赵景祺 著这是一部母亲写给大学女儿的书信集,每月一封,一共48封,从入校开始到毕业,谈及了大学生活和青春成长的方方面面,语言朴实,情感细腻。后半部分是女儿对母亲四年书信内容的随感,对书信中涉及的高考复读、专业选择、大学生活、出国交换学习、旅行、爱情观、消费观,等等,一一做了回复。这是一次母女间的心灵对话,也是一个优秀女孩儿的成长记录。
-
说不尽的废名陈建军 著废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具有鲜明个性和独立精神的作家、学者,有“奇才”“僻才”之称。本书内收录近30篇文章、近100幅图片,集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废名研究专家陈建军数十年废名研究之大成,也是对废名形象及其作品的一次全面研究和展现。其中,许多图片系首次公开披露。 这些文章涉及的内容比较驳杂,既有对废名生平事迹的钩沉、佚文佚简的发掘、作品版本的梳理、学术著作的研究,也有对具体史实的考辨、商讨或争鸣,还有对废名文集编纂问题的看法、对废名研究著作的介绍与评议,等等。作者恪守“论从史出”的基本原则,用事实说话、用证据说话、用第一手材料说话,力争接近废名、抵达其“真”。 20世纪末,汪曾祺曾断言:“废名的价值的被认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真正的被肯定,恐怕还得再过二十年。”直到21世纪的今天,废名依然是“说不尽”的。本书通过详实的考据和珍稀的图片资料,展现废名作为诗人、学者的方方面面,也可从中一窥废名所处的时代,具有很强的史料性、学术性和可读性。
-
我只知道人是什么余华 著“文学包罗万象,但最重要的是什么?就是人。” 好的文学作品,让我们感受到作品背后的那个人,也因其独特的生命感超越了文化和语言。《我只知道人是什么》是著名作家余华亲自编选的一本新杂文集。作为当代中国文学走出去的代表人物,余华长年受邀世界各国的演讲与活动,他从个人和中国经验出发,打开与世界文坛的交汇,本书正是他近年来所发表的杂文结集。余华充满睿智又真诚分享了他的观察和思考,内容包罗万象,从往事到现实,从自我到时代,既漫谈生活体验,也谈及创作心得,他生动回忆了他和福贵、许三观等笔下人物的相遇,也讲述了走访世界时和勇敢的波兰农民、和意大利精神病院病友的相遇……有时候他们千千万万,有时候他们就像是同一个人。这些对人性宽广与丰富的探究,展现出一位优秀作家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对一切事物理解后的超然,而命运无常中凝练出的一个个故事,不仅连接着我们的过去与未来,也最终指向了所有文学和艺术创作中最根本的力量来源。
-
朝花夕拾鲁迅 著《朝花夕拾》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这十篇散文,是“回忆的记事”,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生动了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质朴善良的阿长、博学方正的私塾先生、严谨认真的藤野先生、热血青年范爱农、“可怖而可爱”的无常……这些个性鲜明的人物,在鲁迅充满爱与温情的回忆中跃然纸上。《朝花夕拾》洋溢着个体生命的天真之气,展现了作者童年体验的追忆和成年沉淀后的思考,文笔深沉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之作。
-
故事便利店骆以军 著这是一家只贩卖故事的便利店,店长是华语文坛最会说故事的小说家骆以军。在这家“故事便利店”,他为我们讲述40个主题故事,以及包含在动人故事之中的无穷启示:发光的房间,梦里寻梦,一件很小很美的事,白色的眼泪,陷入奇怪处境的蜜月旅行,弄假成真的顺风车游戏,少女食梦貘,最短暂的爱的故事,南方的故事,火车的故事……这些故事既有世界经典小说与电影的故事,更有小说家亲历或听闻的真实故事,它们关乎父亲、爱、死亡、后悔、安慰、同情、许愿、身体、疯狂、梦境等人类共通经验,打开我们心中那小小的密室,让我们会心一笑或捧腹大笑,温暖怅然又回味无穷。 故事是人类文明最后的防线。《故事便利店》是小说家骆以军的40堂故事写作课,汇聚毕生说故事的精粹,展示故事的八百万种讲法。他用其独特的“故事炼金术”,并以罕见的幽默与戏谑、坦诚与柔情,讲述一个个像蔓生植物般迷幻感伤又温暖爆笑的好故事,点亮属于故事的魔术时刻,弥合现实与虚拟的边界,还原故事原本的魅力,难以言喻又百感交集。我们用故事,去扛我们存在的源头,映照人类自己的面貌。在人类无法承受的恐怖、噩梦和哀痛中,在神遗弃我们而去、找不到一丝丝救赎可能的时候,故事却常常在无意中,救赎了听故事的我们。 人生的范围有多广,故事的范围就有多广。走进这家“故事便利店”,取走属于你的人生故事。
-
孟繁华文学评论集孟繁华 著我们正在面临和经历的新的城市生活,是一个不断建构和修正的生活。不确定性是其最主要的特征。作为一个新兴的快速发展的城市,深圳*具代表性,从某个方面也可以说深圳文学是当下中国城市文学的一个缩影。作者以彭名燕、曹征路、邓一光、李兰妮、南翔、吴君、谢宏、蔡东、毕亮等几代作家的讲述深圳历史和现在的作品为切入点,肯定了中国城市文学取得的一些成绩,评论分析了当下城市文学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为中国的城市文学的进一步实践和发展,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本书大体分三个部分:一是作者对城市文学的理论思考;二是对深圳作家的评论;三是几位其他作家与城市文学有关作品的评论。 建构时期的中国城市文学,表现出了它过渡时期的诸多特征和问题。探讨这些特征和问题,远比作出简单的好与不好的判断更有意义。在我看来,城市文学尽管已经成为这个时代文学创作的主流,但是,它的热闹和繁荣也仅仅表现在数量和趋向上。中国城市生活最深层的东西还是一个隐秘的存在,最有价值的文学形象很可能没有在当下的作品中得到表达,隐藏在城市人内心的秘密还远没有被揭示出来。 ——孟繁华
-
无限循环文九柔 著故事始于一场旷世之灾,乘着穿梭机逃生的幸存者们以为这就是地球最后的时刻。他们迫降在一个寸草不生的陌生星球——力微星,人类社会的生活经验在这里全部归零,一同丢失的还有浩瀚的历史记录和数据。 元莱却在这个陌生的星球上发现了地球历史被篡改后留下的痕迹。她循着线索,历尽千辛万苦,在无数个碎片世界中找到了属于自己那个,也找回了爱人,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然而,新一轮的危机,似乎又在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