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集
-
北纬四十二度(美)约翰·多斯·帕索斯(John Dos Passos)著;董衡巽等译二十年代成名的美国作家约翰.多斯.帕索斯(1896-1970)的代表作《美国》三部曲以藏而不露的写实风格及大胆的新写作手法,描写了瞬息万变的美国生活,再现了美利坚广阔的生活场景,这是其第一部,全书的十二位男女主人公有一半在本卷中先后登场,作者从每人的童年写起,文笔生动活泼,一直写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另有三种短文穿插在各人的故事之间:“新闻短片”由当时的报纸标题、流行歌曲、官方文件等摘录组成,点出时代背景:“摄影机眼”用意识流手法描写作者当时的心情及活动;“人物特写”为摩根、福特、爱迪生、邓肯、威尔逊总统等风云人物立传。本书是“20世纪外国文学丛书”的一种。
-
封神演义(明)许仲琳编暂缺简介...
-
复活(俄)列夫·托尔斯泰(Л.Н.Толстой)著;汝龙译编辑推荐:贵族青年聂赫留朵夫早年诱奸了卡秋莎·玛丝洛娃,随即便抛弃了她,致使其堕落,被诬投毒害死人并判处流放。作为陪审员的聂赫留朵夫与玛丝洛娃重逢于法庭。聂赫留朵夫的良心深受谴责。为了“赎罪”,他开始了对玛丝洛娃的“救助”。聂赫留朵夫在为其奔走的过程中,目睹了俄罗斯农村人贫穷凋敝与广大农民的苦难,认识到贵族专制制度与土地私有制的罪恶,决心跟随玛丝洛娃同赴西伯利亚流放地——在实践了“道德的自我完善”的同时,聂赫留朵夫亦获得了自身精神的“复活”。
-
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德)本雅明(Walter Benjamin)著;张旭东,魏文生译近代中国人之迻译西学典籍,如果自1862年京师同文馆设立算起,已逾一百二十余年。其间规模较大者,解放前有商务印书馆、国立编译馆及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等的工作,解放后则先有50年代中拟定的编译出版世界名著十二年规划,至“文革”后而有商务印书馆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所有这些,对于造就中国的现代学术人材、促进中国学术文化乃至中国社会历史的进步,都起了难以估量的作用。“文化:中国与世界系列丛书”编委会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的支持下,创办“现代西方学术文库”,意在继承前人的工作,扩大文化的积累,使我国学术译著更具规模、更见系统。文库所选,以今已公认的现代名著及影响较广的当世重要著作为主,旨在拓展中国学术思想的资源。梁启超曾言:“今日之中国欲自强,第一策,当以译书为第一事。”此语今日或仍未过时。但我们深信,随着中国学人对世界学术文化进展的了解日益深入,当代中国学术文化的创造性大发展当不会为期太远了。是所望焉。谨序。
-
珂雪斋集(明)袁中道著;钱伯城点校《珂雪斋集(套装全3册)》之编辑校点,即汇合以上四种版本,而以前集作为底本,合编为珂雪斋集。近集佚出诗一首,文十五篇,集选佚出诗五十八首、文六十四篇,全部补录,编入相应卷数。总计卷之一至八为诗,卷之九至二十二为文,卷之二十三至二十五为书牍;游居杮录十三卷;附录一为袁祈年诗(包括楚狂之歌、小袁幼稿、近游草、德山杂咏)。附录二为题名袁中道编撰柞纪谭,载李漫陵外纪。全书正文三十八卷,附录二卷,共四十卷。《珂雪斋集(套装全3册)》基本不作校记。唯各本间有异文,涉及整句整段文字改易,显示作者前后修改痕迹者,则为列出。原本常有误字,如澧之作沣,戟之作战,舂之作春,祟之作崇,是皆确无可疑者,即迳为改正。又多有同音异义之字混用不分者,如藉谓、常尝、梁粱之类,皆据各字所在句中音义,为之区别改正。异写字则一律予以统一。上海杂志公司袁小修日记排印本每则以中文数字编号,甚便查阅,今取其法,唯改用阿拉伯数字置于每则第一字之首,每卷编号自为起迄,以便检索。
-
安娜·卡列宁娜(俄)列夫·托尔斯泰(Л.Н.Толстой)著;周扬,谢素台译本书问世一百多年了。随着岁月的流逝和风云的变幻,这部出自巨匠之手的艺术杰作,不但没有减色,反而显得更为瑰丽。而当它出现之初,却曾招致不少的非议。令人诧异的倒不在于有关内容的品评。任何反映当前生活的作品,是难免激起不同的反应的。令人诧异的是对这部作品的艺术表示怀疑。其中问题之一就是所谓缺乏结构。
-
安娜·卡列宁娜(俄)列夫·托尔斯泰著;周扬,谢素台译《安娜·卡列宁娜》是俄国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著于1873年:1877年间的一部长篇小说。安娜是一个内心矛盾的贵族妇女,当她还不懂得爱情时,嫁给了虚伪冷酷自私自利的政府官僚卡列宁,并与他维持了八年平静而无聊的婚姻状况感到不满,她愈来愈明白她不可能从卡列宁那里得到她所渴望的爱情,她也不能爱卡列宁。当她与弗隆斯基表达了火一般的爱慕之情,两人结合了。然而这种结合却没有给安娜带来真正的幸福和片刻的宁静。因为,她所受的贵族生活方式所赋予她的上流社会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在她身上是如此根深蒂固,使她陷入了一种即渴望爱情又深怀负罪感的内心矛盾中,她变得多疑,人格分裂,随着弗隆斯基对她的厌倦和冷漠,她终于失去了一切寄托,精神崩溃,走上了卧轨自杀的绝路。
-
刘禹锡集笺证(唐)刘禹锡著;瞿蜕园笺证刘禹锡(公元七七二——八四二年),字梦得,唐代著名文学家。洛阳(今河南洛阳)人。父名绪,天宝末避难举族东迁,尝为浙西观察使韦元甫幕僚。禹锡出生在其父迁徙之后,故童年时代曾生活在江南。禹锡弱冠即有文名。贞元九年(七九三),年二十二岁登进士第,复登拔萃科。授太子梭书。后渭南主簿。贞元十九年(八零三),擢监察御史里行,与王叔文、韦执谊等始有过从。德宗以贞元二十一年(八零五)正月卒,太子李诵即位,是为顺宗,改元永贞。时韦执谊为相,王伾、王叔文为翰林学士,叔文旋为户部侍郎、度支监铁副使。柳宗元、刘禹锡诸人均擢居要职,宗元为礼部员外郎;禹锡迁屯田员外郎,实掌度支监铁使之文案。正当吏治革新之时,宦官集团与藩镇势力内外勾结,逼迫顺宗逊位,拥立李纯为宪宗。于是,革新集团成员尽遭迫害。禹锡初贬连州刺史,再贬朗州司马。遂居朗州十年。元和九年(八一四),永贞时被贬诸人得以召还。禹锡于次年二月自朗州回京,三月复贬为播州刺史。播州远而请改连州,因复居连州六年。因长庆元年(八二一),得量移改授夔州刺史。长庆四年(八二四),转授和州刺史。大和二年(八二八),起为主客郎中,充集贤院学士,遂重返京师。未几,除礼部郎中,仍兼集贤院学士。大和五年(八三一)十月,为苏州刺史。八年(八三四)七月转汝州刺史,九年(八三五)除同州刺史。开成元年(八三六),授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三年(八三八)改秘书监分司之职。会昌元年(八四一),加检梭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会昌二年(八四二)七月卒,年七十一岁,赠户部尚书。刘禹锡生活的七十年,正值唐王朝经安史之乱而日趋衰败,藩镇割据、宦官擅权、统治集团中各种矛盾激化的时代。故其一生的进退出处,无不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紧密相关。永贞革新失败后他颠沛困顿三十余年。然而政治上的失意,并未使这位才华出众的文学家有所懈怠。相反,在逆境中,他积极从事诗文创作,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著名的枞素唯物主义哲学论著天论三篇,即成于初贬朗州时。其“能执人理,与天交胜”的观念,是他对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深刻观察思索的结晶,也是他身历目击当时政治风云反思的悟徹,这使他对贬谪生活采取了不同流俗、超越同侪的态度,在愤懣中表现出豪健的气概,并贯串于其创作中,这在其诗歌中表现尤为突出。 朗州期间他还创作了不少寓言诗,诸如聚蚊谣、百舌吟、飞鸢操、秋萤引等,均寓托遥深,是发抒政见的怨诽之作,为集中之表表者。
-
普希金抒情诗选(俄)普希金(Пушкин,А.С.)著;查良铮译暂缺简介...
-
战争与和平(俄)列夫·托尔斯泰著;刘辽逸译《战争与和平》以一八一二年俄国的卫国战争为中心,反映了一八○五至一八二○年的重大事件,包括俄奥联军同法军在奥斯特利茨的会战、法军入侵俄国、波罗底诺会战、莫斯科大火、拿破仑军队溃退等,全书的线索既以对拿破仑的战事始,亦以对拿破仑的战事终。作者描写了历史上的真实人物拿破仑、库图佐夫以及沙皇亚历山大一世,表现了战士们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歌颂了俄国人同仇敌忾的抗敌精神和震惊世界的伟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