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集
-
祖国在危急中(法)奥·布朗基(Auguste Blanqui)著;顾良,冯文光译奥·布朗基的革命本能和他的果断精神并不是每个人都具备的,无论哈姆雷特说过多少次要有毅力,但哈姆雷特始终是哈姆雷特。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革命先辈,为了学习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编者翻译了布朗基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祖国在危急中》,并写了一篇布朗基传略,附在书后。本书主要包括了巴黎的防务、博爱、改组巴黎各区的国民自卫军、全民族的抗战、拉维叶脱事件等内容。
-
太阳城(意)康帕内拉(T. Campanella)著;陈大维等译《太阳城》是早期空想共产主义者意大利人康帕内拉的重要代表作。他抨击了由私有制产生的各种弊病和罪恶,主张废除私有制。同时,他描绘了一个理想的社会制度,在那里,人人必须劳动,而且一切生产和分配活动都由社会来组织。康帕内拉在《太阳城》中提出的空想共产主义的体系,是嗣后很多空想社会主义体系的雏形,因此,这是一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的重要文献。
-
被欺凌与被侮辱的(俄)陀思妥耶夫斯基(Ф.М.Достоевский)著;南江译内容说明这部长篇小说描写贵族资产者瓦尔科夫斯基公爵和一些受他欺凌的人们之间的冲突。公爵在青年时期为了夺取某工厂的财产,诱骗并遗弃了厂主的女儿,使她流落在彼得堡贫民窟。作者着重描写了公爵和厂主女儿的私生女涅莉的悲惨命运和病态心理。此外,公爵为了使自己的儿子阿辽沙和富翁的女儿结婚,不惜破坏了阿辽沙和管家的女儿娜塔莎的爱情,欺侮了管家一家人。小说对贵族资产阶级社会的罪恶进行了揭露,对被欺凌与被侮辱者寄予同情,还反映出俄国在资本主义冲击下产生的动荡不安的气氛。作者指出,在彼得堡那样的城市,充满“愚钝的利己主义、种种利害冲突、令人沮丧的荒淫无耻和种种隐秘的罪行”,经常发生着“阴森可怖、使人肝肠欲断的故事”。
-
被欺凌与被侮辱的(俄)陀思妥耶夫斯基(ф.М.Достоевский)著;南江译作者简介: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俄国19世纪文坛上享有世界声誉的一位小说家,他的创作具有极其复杂、矛盾的性质。 陀思妥耶夫斯基生于医生家庭,自幼喜爱文学。遵父愿入大学学工程,但毕业后不久即弃工从文。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思潮影响下,他醉心于空想社会主义,参加了彼得堡进步知识分子组织的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组的革命活动,与涅克拉索夫、别林斯基过往甚密。1846年发表处女作《穷人》,继承并发展了普希金《驿站长》和果戈里《外套》写“小人物”的传统,对他们在物质、精神上备受欺凌、含垢忍辱的悲惨遭遇表示深切同情。唤醒他们抗议这个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双重人格》(1846)、《女房东》(1847)、《白昼》(1848)和《脆弱的心》(1848)等几个中篇小说使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别林斯基分歧日益加剧,乃至关系破裂。后者认为上述小说流露出神秘色彩、病态心理以及为疯狂而写疯狂的倾向,“幻想情调”使小说脱离了当时的进步文学。 1849~1859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因参加革命活动被沙皇政府逮捕并流放西伯利亚。十年苦役、长期脱离进步的社会力量,使他思想中沮丧和悲观成分加强,从早年的空想社会主义滑到“性恶论”,形成了一套以唯心主义和宗教反对唯物主义和无神论,以温顺妥协反对向专制制度进行革命斗争的矛盾世界观。他流放回来后创作重点逐渐转向心理悲剧。长篇小说《被侮辱与被损害的》(1861)继承了“小人物”的主题。《穷人》里偶尔还能发出抗议的善良的人,已成了听任命运摆布的驯良的人;人道主义为宗教的感伤主义所代替。《死屋手记》(1861~1862)记载了作者对苦役生活的切身感受,小说描写了苦役犯的优秀道德品质,控诉了苦役制对犯人肉体的、精神的惨无人道的摧残,无情揭露了沙皇俄国的黑暗统治。《罪与罚》(1866)是一部使作者获得世界声誉的重要作品。《白痴》(1868)发展了“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主题,女主人公娜斯塔西亚强烈的叛逆性和作为正面人物的梅什金公爵的善良与纯洁,使小说透出光明的色调。但一些用以攻击革命者的“虚无主义者”形象,削弱了小说的揭露力量。在《群魔》(1871~1872)中已没有被侮辱与损害者的形象,而只有对革命者的攻击了。 最后一部作品《卡拉马佐夫兄弟》(1880)是作者哲学思考的总结。作者以巨大的艺术力量描写了无耻、卑鄙的卡拉马佐夫家族的堕落崩溃。对颠沛流离、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人们表示...[更多内容]
-
源氏物语(日)紫式部著;丰子恺译《源氏物语》成书于公元1001-1008年之间,是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写实小说,为三千万日本家庭不朽的国民文学,是世界上公认的亚洲文学十大理想藏书,亦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件珍品。本书以日本平安王朝全盛时期为背景,通过主人公源氏的生活经历和爱情故事,描写了当时社会的腐败政治和淫乱生活上层贵族之间的互相倾轧和权力斗争是贯穿全书的一条主线,而源氏的爱情婚姻,则揭示了一夫多妻制下妇女的悲惨命运。在贵族社会里,男婚女嫁往往是同政治斗争的手段,妇女成了政治交易的工具和贵族男人手中的玩物。评论认为,《金瓶梅》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世态图,在那里,女人是男人生理发泄的工具;《源氏物语》则是日本贵族社会的写真集,在那里,女人是男人政治交易的商品。全书五十余回,近百万字。故事涉历三代,跨越70年,所涉及人物四百多位,印象鲜明的也有二三十人。此书颇似我国唐代的传奇、宋代的话本,但行文典雅,极具散文韵味;加之书中大量引用汉诗,及《礼记》、《战国策》、《史记》、《汉书》等中国古籍史实和典故,因此读起来具有浓郁的中国古典文学气氛。《源氏物语》开辟了日本物语文学的新道路,是日本古典现实主义文学达到一个新的高峰。
-
华盖集鲁迅著本书收入鲁迅1925年所作杂文31篇。
-
二心集鲁迅著本书收入1930年至1931年所作杂文37篇,末附译文一篇。
-
随想录巴金 著《随想录(套装全5册)》是一部“讲真话的书”,巴金先生说:“这些文字只是记录我随时随地的感想,既无系统,又不高明。但它们却不是四平八稳,无病呻吟,不痛不痒,人云亦云,说了等于不说的话,写了等于不写的文章。”巴金也因此被誉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良心”。
-
华盖集续编鲁迅著本书收入鲁迅1926年所作杂文33篇。
-
卡拉马佐夫兄弟(俄)陀思妥耶夫斯基(Ф.М.Достоевский)著;耿济之译《卡拉马佐夫兄弟》是伟大的俄罗斯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一八二一—一八八一年)创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是他的最主要的代表作之一。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初开始,他就在构思这部小说了,经过近三十年的酝酿,一八七八年才动笔写作,边写作边发表,历时二年,于一八八○年,在《俄国导报》上连载。费多尔·卡拉马佐夫是俄国外省县城里的一个暴发户。他积聚了十万多卢布的家当。但没有宗教信仰(在作者看来亦没有精神生活),一味追求感官享乐,为人卑琐,贪财好色,他有三个儿子。大儿子米卡是个军官,和他同时迷恋上了一个名叫格鲁申卡的外来女人。同时,他家还养着一个厨子叫做斯麦尔佳科夫。由于争风吃醋,米卡扬言要杀死父亲,但是却没有去杀,真正杀死他的是厨子。厨子是费多尔和一个白痴女人的私生子。厨子斯麦尔佳科夫之所以要杀死他,原因是受了费多尔的第二个儿子伊凡的影响。伊凡虽然在行为上很高贵,但在思想上却和费多尔一样没有任何信仰,因而也就没有道德观念。他主张“什么事都可以做”,因此促使斯麦尔佳科夫杀死了费多尔,并拿走了三千卢布。案发之后,却阴差阳错地弄到了大儿子米卡头上,在审判过程中,虽然斯麦尔佳科夫向伊凡承认自己杀害了费多尔,但他马上自杀了。没有了证人,又由于米卡前后两个情人的争风吃醋,搅乱了口供,法庭最判决米卡二十年苦役,米卡后来也意识到自己应该主动经受苦难的磨练,宽恕一切人,为人类赎罪。小说中的理想人物是费多尔的儿子阿辽沙,他扳依宗教,献身于上帝和人类的爱。便即使他也主张并参与策划米卡越狱潜逃,至于越狱是否能成功,小说则留给读者去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