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集
-
天边的春雷高有鹏自辛亥至新中国成立,虽然不到40年,但其间民间文艺新文本、新现象、新思想层出不穷,中国民间文艺的发展进入全新阶段。对该时期的民间文艺发展状况,以三卷篇幅来论述,分别考察民间文艺现代阶段的发展脉络、现代民间文艺思想理论体系和现代民间文艺学的发展状况。《天边的春雷:现代中国民间文艺思想变化与文化转型》重点考察现代民间文艺的发展脉络,共9章,分别为中国现代民间文艺的历史发展与民间文艺思想理论体系的建立、五四歌谣学运动、现代民俗运动、乡村教育运动、《古史辩》学派与现代神话学、红色歌谣、“林兰女士”与《民间故事》、抗日歌谣与现代民间文学和延安民间文艺运动。探讨民间文学思想理论体系建立过程,各类民间文艺运动的缘起、方向、转折及思想文化价值,不同地区、不同时期民间歌谣的表现形式及留存意义,不同民间故事的内容和类型所展现的时代特征及其历史价值,对现代民间文艺的新文本和新现象作了全面研究和论述。
-
罂粟与牡丹高有鹏《罂粟与牡丹:近代社会裂变及民间文艺思想流变》本卷考察中国民间文艺在近代的发展脉络。全卷共3章,分别为关于中国近代民间文艺的发展问题、近代社会民间文艺的记述和中国近代民间文艺思想理论。近代中国动荡的社会现实和人心思变的社会思潮作用于民间文艺的发展,民间文艺成为社会现实生活的晴雨表。采用理论研究与社会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总体论述辅之以个案解读,探讨民间文艺同包括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在内的农民起义等历史社会现实之间的关系,社会民间文艺存在于神话传说、歌谣、叙事诗、戏曲唱本等各类体裁中的发展历程、表现形式、象征意义,以及民间文学受到新兴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冲击后出现的内容和思想理论构成的变化等问题,为研究近代中国民间文艺发展开拓新路。
-
万花飞扬高有鹏《万花飞扬 : 元明清时期民间文艺学新潮》主要考察元、明、清三代民间文艺发展面貌。三代各立一章,论述各具特点、各自精彩的民间文艺成就。元代民间文艺首先突出其具有浓郁民间文化色彩的元杂剧之中的民间曲调与大量民间传说故事;其次是元代刊刻的民间“说话”中的小说话本和笔记小说中的传说故事;第三是反映社会风俗生活的民间故事和民间歌谣、谚语等。明代突出政治、经济,尤其是商贸经济的发展对民间文艺的影响。民间叙事诗、民间谚语、民间故事传说等民间文学成为考察该时期社会民俗生活的重要参照,明末农民起义的兴起、各种社会矛盾的加剧等,都融入明代民间文学,导致呈现出与其他历史时期民间文学迥异的局面。而神话的复活成为此时期民间文艺发展的一个小亮点。清代的民间文艺除了传统的民间文学外,还出现了弹词、鼓词、道情等新的民间文艺形式,民间叙事诗更加旺盛,少数民族中的民间文学被记叙于文献中的也更多。从清代民间文学的新气象中,可以看到清代民间文学对旧时代的告别和它对新时代的召唤。
-
花落知多少高有鹏《花落知多少:宋代社会民间文艺学思想》主要论述两宋时期民间文艺思想理论的时代特点和开创性意义。全卷共7章,以社会风俗思想为论述角度,分别论述了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苏轼、朱熹等人的风俗思想。通过对这些宋代文化思想集大成者的研究,从其诗文论著、生平事迹等提炼出其核心的风俗思想及其文艺学思想,以此展现宋代民间文学在社会风俗生活中的形成、传播、发展,阐述宋代民间文艺思想的发展规律及实质、价值、意义。全卷重在阐明宋代民间文学思想理论以社会风俗思想为重要内容,标志着我国民间文学思想理论的系统形成与成熟发展。
-
夜来风雨声高有鹏《夜来风雨声:宋代社会民间文艺新面貌》考察两宋时期民间文学的繁荣景象。全卷共9章,从民间歌谣和谚语、笔记小说和民间传说故事、宋代“说话”与民间文学、民间戏曲、故事传说与社会风俗生活等各个方面,分别概述民间文学在宋代的发展脉络、时代特征及其与宋代政治制度、文化风尚、民俗发展等的关联,以及其与前朝及后世相关文学体裁的勾连,体现民间文学的继承和发展情况。又设专章论述《突厥大词典》《福乐智慧》《路史》《太平寰宇记》《宋史》等作品的文化谱系及文化价值。作者充分肯定宋代民间文艺所取得的成就,认为在艺术形式上几乎具备了所有类型,犹如一幅《清明上河图》,融会了中华民族在这个特殊时代的各种各样的生活。
-
诗与酒高有鹏《诗与酒:中国民间文艺思想的魏晋风度与隋唐新声》论述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700多年间民间文艺的发展历程。从《山海经》、《世说新语》、《水经注》、乐府民歌、《大唐西域记》、《酉阳杂俎》、敦煌曲子词、唐代传奇等史料中挖掘大量民间文艺内容,站在社会大动荡、民族大融合、文化大发展大交流大繁荣的时代背景上,揭示与文化高度繁荣的时代特征相适应的民间文艺成就。肯定隋唐文化对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的继承,以及宗教文化、异族文化、外域文化和传统的文人生活对该时期民间文艺创作和发展的巨大影响。
-
先秦定鼎高有鹏《先秦定鼎:中国文化的醒目“路标”》本卷重在考察神话作为民族记忆在民间文艺研究中的重要价值。全卷7章,以史论结合形式,论述神话作为历史的概念与历史的关系,神话概念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通过对神话与青铜器、岩画、画像石的关系的论述,考察民间文艺中图像的审美问题和所体现的原始思维特点。专章介绍了《山海经》的内容构成和其所表达的庞大的神话群与中国文化发展的关系。此卷中,作者重点提出了历史从大禹时代开始的立论,认为大禹以治水为中心内容,标志着神话走向消亡,历史传说代之而起。
-
东方文明的曙光高有鹏《东方文明的曙光:中国神话重构与文明诸阶段》重在对中国古典神话时代进行划分和阐述。神话是中国民间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特殊的历史解说方式,具有民族性、地域性和时代性特征,其产生与流传蕴含了先民对历史的认识、对传统文化的总结、对精神品格的认同与弘扬。全卷共8章,按神话的具体内容所呈现的特定时期社会性质与文明状况,将中国神话时代划分为八个阶段(盘古时代、女娲时代、伏羲时代、炎帝神农时代、黄帝时代、颛顼帝喾时代、尧舜时代及大禹时代),通过专题形式,阐述中国古典神话作为民族古老记忆在各个时代的特征,及其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建构与民族精神传承方面的积极作用。
-
文化的底色高有鹏《文化的底色:中国民间文艺思想发展史论》是全书的纲领,通过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民间文艺学思想理论的探索,为全书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此卷共13章,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在广阔视野下建构中国马克思主义民间文艺学思想理论体系,分析中国民间文艺学理论构成的基本内容,全面、系统地阐述中国民间文艺的起源、发展,深入分析其存在实质、内部特征、表现形式及发展规律等,揭示中国民间文艺学研究对建设中国社会主义文化、推动和完善相关理论与学科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
-
仲国鋆诗文集仲力为 编在《仲国鋆诗文集》一书中,可以了解到仲国鋆的革命生涯,也可以清晰地看到他的作品如何一步步演绎成被他人推到红色经典的过程,让读者认识了一位信仰坚定、忠贞不渝的优秀革命者。对常熟革命史和中国文学史都是一个重要的补充和丰富。收在书中的文稿分为五个部分:辑一“烽火记忆”,选编了仲国鋆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和80年代撰写的30余篇革命回忆文章;辑二“英雄礼赞”,收录了仲国鋆根据回忆切身经历,创作并发表在《上海文学》杂志的两篇小说;辑三“岁月吟唱”,选编了仲国鋆从抗日战争年代开始到新中国成立后创作的部分诗词作品;辑四“园林漫笔”,选编了“文化大革命”后仲国鋆重返工作岗位,撰写介绍苏州园林的学术性文章和在园林管理人员培训班的讲稿,以及关于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古钓台景区的修缮建议;辑五“百年纪念”,收录了作者子女们对父母亲的追思与怀念文章和沈秋农、沈伟东两位先生的纪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