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集
-
觅我游踪 汪曾祺记游汪曾祺本书精选作者多地的行旅、记游散文四十余篇,并配以汪曾祺亲绘插图十余幅,以记游为线索,立体生动地呈现了汪曾祺一生求学、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作者曾长期生活过的昆明、北京、张家口等地、行旅途中的新疆、湖南、湖北、山东、福建、浙江乃至海外,皆在笔端留下独特印记。不仅不同地域的山川美景、风土人情、饮食文化、草木虫鱼,也蕴含着浓厚的人文气息,彰显出动人的生活情趣和人性人情之美。
-
家山万里梦依稀浦丽琳(心笛)本书系著名政治学家浦薛凤之女浦丽琳(心笛)的回忆性散文随笔集。浦丽琳出生于清华园,漂泊海外半个多世纪。本书收录作者历年来所撰写的回忆故人往事的散文随笔和海外见闻,包括“深深的怀念”“难忘的记忆”“远去的白马社”“永远的中国心”“海外情思”等五个篇章38篇文章。既有对父母深切的想念,也有对两代留美学生的追忆;既有与周策纵、黄伯飞、王辛笛的过从,也有对梅贻琦、胡适、顾毓琇、杨联陞等大家的景仰,还有对冰心、张爱玲、丁玲、凌淑华、卞之琳等作家的怀念。本书同时收录浦丽琳私人收藏的珍贵照片和众多名家的书信影印件。
-
润声周生祥这是作家周生祥继出版《跨界》《天候》等长篇小说和生态散文集系列五卷本之《润物》后又一部生态散文集。《润声》是作者从近些年作品中精选的100个小故事,以作者居住的小区为背景,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描写了生活在这里的香樟、银杏、枫香、沙朴、桂花等植物之间发生的趣味盎然的故事,植物能讲故事、猜谜语、做奥数、玩游戏。将植物故事与现实生活中的风土人情相结合,具有很强的画面感,树立了众多个性鲜明的植物形象。本书从一个小小的植物园为切入口,以小见大观照社会现实,以贴近生活的立场,深描生态环保建设的变迁、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得失,以及环保人的万千情怀、信念力量。
-
西南联大文学课朱自清 等 著《西南联大文学课》收录了朱自清、闻一多、浦江清、萧涤非等国学大家的文章、演讲以及授课实录,并以时间的顺序梳理从先秦到清朝的文学发展脉络,并将重要的文学作品和作者进行细致的分析,帮助读者从不同角度了解、读透中国古代文学。 书中所选文章均为西南联大教授所作,通过阅读书中的文章,也能使读者感受到西南联大高质量的通识教育以及西南联大的学术风采,领略到大师们的教学风格和人格修养。
-
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杨敏《古诗十九首》中对人的精神描写具有时代性和文化意蕴。那种对生命短促的深邃感受,对生存的强烈危机感,对生活的忧伤嗟叹,都远远超出了历代士人的人生悲歌,是一个王朝末期文人群体无所归依的终极痛苦。正因如此,《古诗十九首》充满了对人生价值的追求,跳动着生命的活力,闪烁着超越的焦灼,透射着顽强的生命意志。本书从人类精神和灵性层面入手对《古诗十九首》进行深刻解读,透过这扇窗,探究先民的精神空间,并由此领悟汉末士人是怎样把对生存现状的感受升华为对人类一系列本质问题追问的。
-
贤咏集汤世贤 著本书著者汤世贤先生,乃世居浙江金华多湖街道孟宅村的一名老者,虽事稼穑,却爱读书。农事之余常以诗词自娱。 世贤先生的诗词里承载着一位农村老人的“中国梦”和世界观。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了中华大地,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汤氏家风的传承,使得老人在尽享天伦之乐的同时,得以在更广阔的世界里丰富自己的生活,挥洒自己的文思。与那些高居庙堂的诗人相比,世贤先生的诗显得“土”,但正是这种“土”,让人感受到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炽热的乡土情怀。人民群众与文艺创作相生相伴,相辅相成。世贤先生以自己的诗歌创作实践,生动诠释了文学艺术根植于乡土,不断从劳动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汲取养分,切实反映老百姓的喜怒哀乐,才能真正为人民所喜,为读者所爱。
-
盛名之下彭洁明帝王、将相、英雄、美人、高士、才子——在这些带有“刻板印象”的头衔之下,是和我们一样有温度的人。本书所要聚焦的是这样一些出于特定原因,在某种意义上长期“被误读”的人物,力图通过文献梳理、文本细读、场景还原与深度分析,讲述那些或感伤、或苍凉、或悲壮的人生故事,抽丝剥茧地还原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也希望能给身处时代洪流中的现代人某种启发。
-
赢在中学贾荣涛本书讲述了针对叛逆期中学生的教育方法和对策。中学阶段是打好人生底色的关键阶段,是塑造正确价值观的重要阶段。面对00后的孩子,面对全新的教育课题,面对极其复杂的教育环境,很多家长掉以轻心,没有与时俱进,他们还用老方法来教育新时代的孩子,其后果可想而知。新旧观念激烈碰撞,亲子关系遭到破坏,孩子成长出现偏差,比如沉迷网络游戏、早恋、厌学甚至辍学等。父母也因此受尽煎熬。本书揭秘中学生的成长密码,从众多案例中总结出中学生的发展特点和心理特征;如何与这一时期的孩子相处,如何引导这一时期的孩子顺利度过叛逆期,并走向健康的人生之路,给家长以方法和理念上的指导和支持。
-
前卫的承诺鲁明军2018年,青年学者鲁明军围绕创刊于1976年的美国著名当代艺术评论杂志《十月》的诞生、运作以及历史变迁,采访了罗莎琳·克劳斯、道格拉斯·克林普、本杰明·布赫洛、伊夫-阿兰·博瓦、大卫·乔斯利特、莱耶·迪克曼等10余位杂志编委成员和作者。这些受访者大多都是继格林伯格之后,美国最重要的当代艺术评论家和当代艺术史家,其著述和观点的影响力不限于美国本土,也早已辐射至欧洲,乃至全世界。然而,时至今日,我们对于其理论背后的故事特别是批评发生和理论实践的动因依然缺少了解,这一系列访谈恰好弥补了这个缺憾。它不仅立体地呈现了“《十月》学派”,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20世纪60 年代以来当代艺术批评与理论的历史概貌。
-
打赤脚的孩子龙彦波教育片想诉衷肠/两载欧游抒怀想/异国他乡诗意扬/赋诗撰文叙友情/“青春迈步向前淌”/书翰泛舟技能长/国外身行影也行/后记扬帆启新章/——《打赤脚的孩子》七言律诗作品集编排体例 好书是沉淀岁月冲刷的沙金,很重,不耀眼,却有保存的价值。当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不再衣食之忧时,叶茂根深的传统文化成为我们日常陶冶性情,滋润心灵的诉求。读懂一纸情怀,听小桥流水乡土乡音,徜徉田园风光洗净一身铅华。感叹我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时光怎么在弹指间就过去了,一眨眼的工夫。时间哪时间!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所以有时候我们得为自己编造梦想虚构故事,不是逃避,而是为了找到更多笑对生活的理由。岁月留香。年轻的漂泊是一生的养分!全书记载了作者几十年的生活历程,每一章以七言律诗绝句起首开篇(皆有子目录),编排上新颖别致,引人入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