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集
-
元白诗笺证稿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以元稹、白居易诗为研究对象,分别论述了白居易的《长恨歌》和《琵琶行》,元稹的《连昌宫词》和《艳诗及悼亡诗》,以及“元白诗”中篇幅*的《新乐府》和《古题乐府》,共六章及附论五篇。作者以考据的形式对元稹、白居易*重要的诗歌作品进行笺证,借助唐诗考证唐史,旁及唐代制度、器物、风俗习惯、文坛风气等许多问题,对唐代文学的研究影响极为深远。
-
石谿集(清)官献瑶 等本书主体为《石谿集》,另附三种篇幅不大的《秋声诗自序》《荔枝话》《西海纪游草》。《石谿集》包括《石谿诗钞》二卷、《石谿文集》三卷、《石谿读周官》六卷,以及官献瑶生平传记、家族谱系与其他相关资料。其中《诗钞》和《文集》为其生前所作各体诗和不同体裁的文章,《石谿读周官》为其研究《周礼》的学术著作。《秋声诗自序》被清安徽张潮编选的笔记故事集《虞初新志》收录。后被选入当代中学课本,改篇名为《口技》。该文惟妙惟肖地描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通过对口技表演中各种声音的生动逼真的描摹,赞扬了一个口技艺人的高超技艺,反映了我国古代口技艺人的智慧和才能。全文故事情节完整曲折,行文波澜起伏,跌宕多姿,是古代散文中的精品。《荔枝话》是一篇记述闽南荔枝的科技小品文章,记载了明末清初闽南荔枝的品种、生产和供销情况。用拟人手法,如“红襦半解”“衣冠朴古”“丰肉微骨”“白晢单衣”“欣身耸肩”“旧赐绯袍”等,形象地写出荔枝的色、香、味。体裁新颖,材料丰富,行文严谨有序,亦诗亦文,极有田园风味,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西海纪游草》撰写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四月,同治六年(1867)刻本印行。由《西海纪游自序》和《西海纪游诗》组成,附录《救回被诱潮人记》等二篇,首尾有序、跋和题诗二十六篇。序和诗记述城市风貌、高楼大厦、街道、水陆交通工具以及避雷针、自来水等甚详,也涉及美国的历史、政治、经济和社会风情等。此书被后世誉为部关于美国的游记,林鍼也被称作近代中国“测海窥蠡”的先行者。此次点校整理,以《走向世界丛书》所收《西海纪游草》为底本。
-
中国古代文论专题讲读党月瑶,熊湘本书书名暂拟为《中国古代文论专题讲读》,是针对中文专业本科生而撰著的古代文论读本。本书重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围绕古代文论的核心论题进行专题式分析,转化自己的研究成果,并积极吸收学界新近成果,在具备学术性的同时,让学生(读者)了解相关研究动态,加深对传统文论的理解。二是有效融合文论主题的梳理和文论作品的讲读。文论选偏重作品的注解而短于理论思想的梳理,文论史偏重理论思想的梳理而短于作品的深入解读。本书则将经典作品的分析融合到相应的主题脉络当中,对文论作品的讲读重点不在于字词的解释,而在于考察文论作品的话语构成和意脉的流动,即解决“作者为何这样写”这个问题,进而指示一种文本细读的方法。以下是暂拟的目录,目前只完成了一部分,后面可能会再增加一到两章。
-
幽思难忘曾庆存《幽思难忘—缅怀我的至亲和师友们》不是科学著作,而是对一个专注于科学工作的学者得以成长的人文环境的叙述。特别是作者对亲人、领导、老师、同学和朋友的生平及生活往事加以回忆记叙并加上一些注释,成为一册,名之为“幽思难忘”。借以虔诚表达作者对他们的感激之情,并用来鞭策自己,不许懈怠。《幽思难忘—缅怀我的至亲和师友们》前五篇是纪念已作古的亲人,后八篇是缅怀已作古的领导、老师和同学挚友。其中有八篇的主体部分及三篇的部分内容,曾在报刊中发表过,并被多种报刊大量转载(例如“和泪而书的敬怀篇”就有从黑龙江到广东的不少报刊转载,在德育和做学问等的教育上起了示范作用)。本《幽思难忘—缅怀我的至亲和师友们》除新写的几篇外,对其余各篇都做了大幅的事例补充(因原文过于简略),内容充实,更富情感。
-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38李维屏 主编我们知道,中西理论话语并非二元对立。能够很好地阐释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的理论话语体系都是可取的。不过,我们经过这么多年的探索,也看到西方理论话语体系中的一些问题,特别是他们用来阐释中国文学时所暴露出来的偏见或谬见,这让我们不得不考虑建构一种既能够用来很好地阐释我们自己的文学,也能融入世界文学这个大家庭里的文学理论和话语体系。就建构中国话语体系而言,关键在于不要盲目地追随西方批评话语,而是要有所分析、有所取舍地看待西方批评话语,树立中国学者的主体意识。西方批评话语的深入研读,让读者有了比较意识和国际视野,基于以上理解,我们在“学者访谈”栏目中安排了对朱刚教授的访谈——《“入乎其内、出乎其外”: 习得与研究现当代西方文论的一点体会》。朱刚认为,我们需要把西方批评理论放到产生它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之下,在“问题”框架中冷静客观地分析其来龙去脉。这会有助于我们从实际出发,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对批评理论做出客观批评与深度反思。这种批评态度旗帜鲜明、提纲挈领,开启了其他三个栏目的学术论文。本期书稿共有四个栏目: 学者访谈、美国文学、英国文学、(后)现代主义文学批评与理论探讨,共收录学术论文29篇。美国文学栏目共有13篇文章,涉及美国文学研究的新思路、新成果。其中,生安锋探索了《宠儿》中魔幻现实主义手法的运用;曾传芳通过对布拉福德的《普利茅斯种植园史》的解读,探究了美利坚民族意识和构建美国国家认同的内在逻辑与深层机理;张廷佺揭示了厄德里克在“北达科他四部曲”中对帕尔帖案的重访,对作品中的“恶作剧者”盖瑞·纳纳普什进行了深入解读;王弋璇分析了罗森堡案件在多克托罗的小说《但以理书》中的文学再现,借此管窥20世纪美国政治文化生态,凸显文本蕴含的抗议精神;李美芹分析鲍德温与赖特两位作家的观点分歧,认为鲍德温的“文学弑父”行为体现了美国非裔文学转向过程中的思想抵牾;李保杰研究了美国拉美裔传记作家如何继承拉美裔文学对于生命书写的关切;李毅峰通过莫拉利斯《布娃娃瘟疫》中的疾病书写,呈现了引发瘟疫的社会问题及莫拉利斯所给出的解决措施;林文静分析了《以莎乐美之名》这部作品的家园重构,进而探索流散的加勒比裔群体的文化身份与归属;王刚以全球圆形流散视角研究《直到世界反映了灵魂最深层的需要》的主题,总结出全球圆形流散的典型特征;陈一雷通过音乐剧《怪圈》所揭示的自我建构之路,对边缘群体如何走出怪圈进行了启发性研究;甘婷从“徘徊的信仰”“怀疑的忏悔”“死亡的超验”三个维度勾勒了查尔斯·赖特创作中的诗歌图景;吴敏之借用叙事伦理学的基本概念,探讨美国犹太作家妮可·克劳斯在大屠杀小说《爱的历史》中的伦理关怀;景一飞探究了厄德里克三部曲中以“‘理想化’对抗‘想象’”的成长主题。英国文学栏目收录10篇文章,其中,张剑以英国浪漫派诗歌为例,梳理了生态意识的产生和发展,并说明它与我们今天的生态意识之间的关系。曹莉研究了I. A.瑞恰慈对中国的意义在于其将批评理论中包含的现代意识和合理成分融入中国当代文论建设和诗歌及诗意复兴的具体实际之中;王改娣论述了唐·帕特森十四行诗的创作,认为帕特森在传统和当代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使英语十四行诗从形式到主题展现出多元化的时代特征;吕洪灵对苏格兰启蒙时代文学评价及时期划分进行研判,揭示了启蒙思想与文学发展的相互作用;罗媛借助有关后现代道德的理论,探讨英国当代作家伊恩·麦克尤恩的小说《阿姆斯特丹》主人公遭遇的中年身份危机和道德困境问题;曲涛基于反常规叙事相关理论,从“反常规叙述者”“反常规情感”“反常规事件”等三个维度来解读麦克尤恩小说故事中的不可能世界;张文围绕詹姆逊在《地缘政治美学》中对新世界体系的图绘,阐述了英国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胡则远以生态反殖民诗学的视角对叶芝作品中的生态反殖民书写进行阐释;尹尧鸿以王尔德作品中“罪人”“基督”“浪荡子”三种人物形象说明王尔德唯美个人主义观的内涵以及具体体现;聂晓戌系统梳理了塞缪尔·约翰逊作品的译介和研究在中国不同时期的特点,以及100多年来中国学者对这位文学大家研究的成果和不足。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于通常意义上的文学思潮,(后)现代主义理论内部派别众多,相互争鸣,对现代文学、艺术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在本期(后)现代主义文学批评与理论探讨栏目中,申富英论述了乔伊斯对阿奎那美学思想、“三位一体”说、生活与艺术观的继承和发展;陈后亮研究了马修·阿诺德现代文学批评的原则以及特里·伊格尔顿对阿诺德的再评价。此外,宋艳芳、李英华、李文军三位学者以新视角、新方法,分析研究了(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与发展状况。
-
耘斋古典文学论丛张忠纲作者为我国唐宋诗研究的著名学者,对杜甫诗歌用力甚勤,是杜甫研究优秀的学者之一。本书收录的文章,均为发表过的优秀论文,如《杜甫是孔孟思想的继承者和实践者》《杜甫献〈三大礼赋〉时间考辨》等是关于杜甫诗歌、思想的研究,《辛弃疾评传》《刘克庄评传》《康进之评传》是对其他诗人的研究。作者为我国唐宋诗研究的著名学者,对杜甫诗歌用力甚勤,是杜甫研究优秀的学者之一。本书收录的文章,均为发表过的优秀论文,如《杜甫是孔孟思想的继承者和实践者》《杜甫献〈三大礼赋〉时间考辨》等是关于杜甫诗歌、思想的研究,《辛弃疾评传》《刘克庄评传》《康进之评传》是对其他诗人的研究。
-
文学地理学曾大兴,夏汉宁,郑伟本辑为 1辑,设有文学地理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地理空间与文学研究、文学意象与景观研究、区域文学地理研究、文人流布作品流播与文学研究、硕博论坛、会议综述七个栏目。论文涉及文学地理学的基本理论、文学景观与文化景观、文学地理学的发展展望、三晋文学地理研究、作家行迹与其文学创作的关系等等,文献资料丰富,论证严密,新见迭出,行文规范,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对于推动文学地理学的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
-
文化伦理视域下新移民女作家小说研究刘红英新移民文学在中国当代义学中已然成为一股声势赫赫、不可小觑的文 流,其中,新移民女作家的创作 是引人注目。她们的创作充分显示了杂糅性、边缘性、异质性等特征,从整体上展现了中国当代文学的现代性面貌。本书在文化伦理视域下对新移民女作家的小说创作进行了整体研究,从存在伦理、情爱伦理、家族伦理、革命伦理、技术伦理、教育伦理以及宗教伦理等角度,比较全面而深入地研究了新移民女作家的小说创作,希冀为海外华文文学以及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
中国现当代文学刘勇,李春雨本书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套书中的上册,系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组织专家审定的高等院校小学教育专业教材。《中国现当代文学》分上、下册,上册为现代文学卷,下册为当代文学卷。每册以文体分类,包括小说、诗歌、散文、话剧四篇。两本书清晰而详细地叙述中国现当代文学百年发展历程,深入阐发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思想文化内涵。针对教师的职业特点,两本书以文学史为经,以重要作家作品为纬,让学生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脉络和重要作家作品,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能力及对文艺现象的评价、分析能力,从而敢教、会教文学作品。两本书的主要特色是既有文学史的整体性,又注重对作家作品的介绍;引述原作品及一些相关的经典评论,阅读性较强;设置学习提示、思考与练习、阅读链接等,方便教学。修订版对内容作了调整,各文体新增了引言,上册局部调整结构,下册增加新世纪文学内容;以二维码方式增加了核心知识点讲解微视频、知识链接、作品导读,以及章后拓展学习、全书试卷和参考答案等数字资源。本套教材由在高等院校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与教学的诸多学者、教师共同编写,学术性及教学针对性较强,适合作高等院校小学教育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教材,也可作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材。
-
中国现当代文学刘勇,李春雨本书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套书中的下册,系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组织专家审定的高等院校小学教育专业教材。《中国现当代文学》分上、下册,上册为现代文学卷,下册为当代文学卷。每册以文体分类,包括小说、诗歌、散文、话剧四篇。两本书清晰而详细地叙述中国现当代文学百年发展历程,深入阐发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思想文化内涵。针对教师的职业特点,两本书以文学史为经,以重要作家作品为纬,让学生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脉络和重要作家作品,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能力及对文艺现象的评价、分析能力,从而敢教、会教文学作品。两本书的主要特色是既有文学史的整体性,又注重对作家作品的介绍;引述原作品及一些相关的经典评论,阅读性较强;设置学习提示、思考与练习、阅读链接等,方便教学。修订版对内容作了调整,各文体新增了引言,上册局部调整结构,下册增加新世纪文学内容;以二维码方式增加了核心知识点讲解微视频、知识链接、作品导读,以及章后拓展学习、全书试卷和参考答案等数字资源。本套教材由在高等院校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与教学的诸多学者、教师共同编写,学术性及教学针对性较强,适合作高等院校小学教育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教材,也可作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