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集
-
生生死死陈平原编人类最难摆脱的诱惑,或许就是生的欲望和死的冥想。死促使人类认真思考生命的价值以及人生的意义。《生生死死》就是这样一本关于生死与人生意义的集子,由陈平原选编,收入许地山、冯至、何其芳、李健吾、杨绛等41位名家的59篇文章。在书中,他们追问生与死的意义;谈论丧礼之礼与改革;从“生命价值”与“选择权利”分析国人对于自杀看法变化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分享在中年这一人生盛衰交界的重要阶段,人在身心和情感上的变化。人终有一死,如何向死而生?书中作者对于生死各自不同的感悟、对生命意义的总结让我们看到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生死观的同时,也提醒每个人“好好的活”“好好的死”,努力追寻生命的意义。
-
十二背后宋潇凌这是一个关于爱、伤害与宽恕的故事。作品讲述了重庆草根青年刘方正,一事无成,被父亲视为“废物”。他为钱所困,遭遇女友退婚之际,有化名“黑猪”的神秘人士命令他赶到十二背后——一片来自寒武纪时期的原始森林,他将得到两百万。是玩笑?是阴谋?是圈套……刘方正与二货女友踏上这场探险之旅,朱小妖、成栋梁、桂花、黑猪等各路人马纷纷登场,经过层层探秘,他终于揭开自己被人篡改的命运谜团。当真相大白,他们该何去何从?这是十二背后的秘密,也是人类得以生存的秘密。
-
致女儿书王朔 著王朔经典自传体长篇小说,《致女儿书》 《和我们的女儿谈话》。 王朔从自己爷爷奶奶的爸爸妈妈讲起,一直说到自己的爸爸妈妈,ZUI后说到自己。每一句话都是掏心窝子的话,以自己的经验告诉女儿一些心路,并对自己的作为进行了反省。我们可以看到王朔作为一个父亲,与我们日常印象中的他不同的那一面。这是很私人化的文本,甚至是被“当作遗书来写的”。他写到对离去的亲人的思念,对女儿不留余地的坦白,他心中对真正的温暖和尊重有一种极大渴望,裸露情感的程度在其他书中未曾见过。《致女儿书》证明王朔也可以很好地抒情,他的另一面非·常柔软、浪漫。
-
父父子子钱理群 编《父父子子》一书由钱理群选编,收录了朱自清、丰子恺、周作人、鲁迅、傅雷等23位大家描写的“人生里最基本的事实,最单纯的,最普遍的,最平庸的,最近人情的经验”,39篇关于亲子之情、母爱天性、师长观念和“爱”的哲学“的“人伦”题材作品,既“真”且“纯”,不仅表现了真挚的亲子之爱,尊父之情,而且有着相当深广的历史、文化内涵,也包含了对于文学艺术本质的思考与感悟。
-
世故人情钱理群 编《世故人情》由钱理群选编,所谓“世故人情”主要是一种人生智慧与政治智慧。全书节选了23位在现当代文学史上享有盛名的大家如鲁迅、老舍、聂绀弩、郁达夫、叶圣陶等人的散文和小品文,他们观察到中国人处世哲学的若干范例或突出表现,如爱面子、凑热闹、劝菜、寒暄、做客等等,通过选入的这47篇文章向读者展现了一个个鲜活而又充满情趣的精神世界。选文短小精炼,意旨深远,语言幽默,是诸多大家人生经验的凝练总结,是他们长时期的思考琢磨融铸成的智慧隽语,给人启发。
-
徐志摩散文精选徐志摩《徐志摩散文精选》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徐志摩的散文集,收录了著名他的多篇代表性散文作品,包括《我所知道的康桥》《印度洋上的秋思》《济慈的夜莺歌》等。徐志摩作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他在散文创作中融入了他的诗歌创作的艺术特色,作品感情真挚、风格飘逸、意境优美,充满浪漫主义气息。自我思想情感的坦率披露,哲理与抒情的融合,散文的音乐性与诗性,是徐志摩散文的突出特征。
-
陈丹青精选集陈丹青 著《为什么我不是读书人》为陈丹青近十年精选访谈、讲演的合集,分五辑:采访、讲演、关于《局部》、关于木心、关于木心美术馆。对话中依旧有谈不完的艺术与文学,还有他从事《局部》与木心美术馆工作以来的不少文案。面对当下流量时代的浮躁,他问道,观看,被观看,传播,被传播,你身在哪一端?《除非我们亲历》收录过去十年间陈丹青为亡故师友写的十篇纪念文章。他说,他的写作都是受人所托,这十篇,却是闻知噩耗,便坐下来写。当感慨前辈的身世与受难,他说,要懂得过去的记忆,除非我们亲历。《目光与心事》收录陈丹青过去十年最新的艺术评论文章,跨越戏剧、小说、音乐、摄影,以及素人的绘画。作者自嘲这些皆为“轻佻”的评论,却能看到其中对“真”的赞美,对“灵”的惊异,对“艺术家命运”的慨叹……
-
杜甫和草堂赵丽宏 著本书是著名散文家赵丽宏全新创作的一本文化散文集,收录了《杜甫和草堂》《望江楼畔觅诗魂》《且听先人咏明月》等十一篇,随文附有作者的“薛涛笺”书法作品彩色插图。作者以草堂、望江楼、望丛祠、王建墓、罨画池等文化古迹为线索,用诗文结合的方式,串联起了作者对杜甫、薛涛、陆游、苏东坡等文化名人生平经历的探寻、对他们诗作的赏析和对他们精神品格的思考。作者以丰富的阅历、独特的视角,带领读者身临其境地领略诗词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
聆听父亲张大春 著《聆听父亲》是张大春回忆父亲的长篇散文作品。年迈的父亲意外摔倒,张大春于父亲生命进入末期的时候,开始给还未出生的孩子说故事,讲述自己父亲的一生,以及从父辈那里听来的家族历史。我们看拳击比赛,认为直拳是高潮的时候,勾拳往往是略过。我想这本《聆听父亲》是直拳式的作品,它能够直接打到你的心脏上。——阿城九岁那年,父亲纵身跳进清澈见底的河水。他未作多想,只是想要离开那个家。跳下去的刹那,他感受到一个还不懂得意思的词:自由。随着眼前的泡泡越来越多,他才想起来,自己根本不会游泳。这是他第yi次尝试逃离,但绝/不是蕞后一次。和他的父亲、他的父亲的父亲一样,我的父辈将在个人与时代的际遇下,一次次出走又一次次回家,和同时代许许多多的中国人一样,在抗拒某种牵引的过程中留下细腻繁琐的挣扎痕迹。
-
新东方 蓝茧王欣婷在伦敦的大学生活和我最初的想象完全不同:过海关时听不懂检查官的英语问话;上课要阅读如海如山的材料让我感觉像在太平洋里游泳,难过到一次次躲进厕所哭;远离家人和知心好友,能够带来慰藉的,只有跨越时差的越洋电话。伴着不服输的倔劲,我开始孤独地奔跑。我把图书馆当成最好的朋友,从校报报社的新人成长为主编,为坐在轮椅上的同学发声争取权利……我曾因寂寞和嫉妒而憧憬过不必走心的爱情、不用依偎的洒脱,最后才明白真正想要的不过是一个每天陪我来图书馆,坐在我身旁认真看书写字的人。毕业的时候回看,三年时光如同被温柔地包裹在茧中,做了一场虚浮天真的梦。而那些成长路上你们有过的迷茫、灿烂、愤怒、失落……我也都有过,最终都成了记忆里的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