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史
-
二十世纪欧美文学史张玉书主编本书主要介绍欧美文学,内容包括:1900-1918年欧美文学概论,1900-1918年法国文学,1900-1918年德语国家文学、荷兰文学与北欧文学,1900-1918年的英国文学,1900-1918年西班牙文学和葡萄牙文学,1900-1918年的俄国文学和东欧文学,1900-1920年美国文学及加拿大文学,1900-1920年拉丁美洲文学。
-
中国新文学史编篡史黄修己著本书为第一部总结中国新文学研究史的专著,起于20年代初的胡适论著,迄当前最新成果,将前后70余年总计百余部新文学史类著作,进行检视、梳理、评判,按发展阶段,描述了新文学史编纂的艰辛、曲折的过程,展现了几代新文学史家的业绩和学术风貌。全书表现了宏观把握新文学史研究全局的气势,又有典型性作品的细致剖析,史论结合,见解精辟。
-
黑土地文化与东北作家群逄增玉著20世纪中国文学与区域文化的研究,涉及历史学、文化学、民俗学、宗教学、人文地理学、社会心理学以及中国古代文学、近代文学、现当代文学等多种学科,难度比较大,目前的主客观条件不能说很成熟。记得1989年在苏州举行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会上,作者曾建议杭州年会以“中国现代作家与吴越文化”为讨论主题之一,这个建议虽然得到理事会的赞同并通过,但后来的实际研究成果似乎不多。它可能就和学术界对区域文化的研究还刚刚起步,文学研究对区域文化更是比较陌生,知识结构有待调整等状况有关。但正因为这样,决心朝这一方向进行开拓性的艰苦扎实的努力,更其显得可贵。
-
“S会馆”与五四新文学的起源彭晓丰,舒建华著《“S会馆”与五四新文学的起源》试图对近年来的中国文学研究中,学者们已经注意到的文学发展上的区域不平衡现象做出解答。清末文学以上海为舞台,广东、江苏两籍作家堪称主要演员。诗界革命、新小说、反满革命文学,成为五四前夜中国文学的主旋律。陈独秀鼓吹思想革命,把《新青年》从上海搬到北京,谁知在文学舞台上唱主角的,仍是南方人,不过是粤、苏两籍换成了浙籍而已。对这一现象,我们的数十种中国现代文学史教材,都未曾给予正面解释。本书指出这其实是传统的研究思维束缚住了视野。人们只注意时间向度的演进,却疏忽了地域性的空间传动。只有在区域的文化研究兴起后,这种情况才有了变化。本书的作者很注意梳理东南沿海各区域间主要是粤、吴文化和越文化的差别。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占据我国文学舞台的主要是广东、江苏和浙江三省的作家,但这三个省份的文学呈现出不同的色彩。
-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史郭英德等著《》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史的编撰,大致以时代为准,分为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前中期、清后期八个时期。本书的主要部分没有采取通常所见的以研究家和研究著作为主、依序排列、逐个评述的方法,而是抓住每一时期古典文学研究相对集中的一些领域、方法和问题,作专题性的描绘和评述。这种专题性的描绘和评述,有利于展现各个时期古典文学研究的整体状况,有利于揭示各个时期古典文学研究的主要成就和贡献,也有利于勾勒、梳理出历代古典文学研究发生、发展、传承、变异的基本线索。 由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史》的研究对象在时间的跨度上上下二千多年,涉猎的范围又相当广泛,限于篇幅,我们在材料和专题的选择上只能精挑细选,而不可能细大不捐,挂一漏万,在所难免;对专题的描绘和评述也大多只能粗等沟通,点到为止,而不可能详尽地展开,浅薄疏陋,在在皆是。倘若能给同行们提供一些有用的资料和有益的启发,再进而起到引玉之砖的任用,我们觉得我们所做的工作就不是徒劳的了。
-
清淡的歌吟王钟陵、马自力本书路径新颖并很有创见,将清淡诗人群作为一个独立的论题加以集中的论述,这在以往文学史的研究中还从未有过。并且在研究方法上又意图进行突破旧传统的探索,以心态为中心而宏观地勾画了清淡诗风跨代的发展过程,还深入到对其内在机制的说明上。
-
江南士风与江苏文学费振钟著20世纪中国文学与区域文化的研究,涉及历史学、文化学、民俗学、宗教学、人文地理学、社会心理学以及中国古代文学、近代文学、现当代文学等多种学科,难度比较大,目前的主客观条件不能说很成熟。记得1989年在苏州举行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会上,作者曾建议杭州年会以“中国现代作家与吴越文化”为讨论主题之一,这个建议虽然得到理事会的赞同并通过,但后来的实际研究成果似乎不多。它可能就和学术界对区域文化的研究还刚刚起步,文学研究对区域文化更是比较陌生,知识结构有待调整等状况有关。但正因为这样,决心朝这一方向进行开拓性的艰苦扎实的努力,更其显得可贵。
-
简明中国文学史稿白本松,王立群,孙克强主编我国人民长期创造的文学财富,是中华民族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崇高优美的道德情操及高度发展的创造力和智慧的结晶。它反映了我国人民丰富的精神生活内容、对美的追求和美学观念发展的历史,并以其独特的民族形式屹立于世界文学之林,为世界文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它不仅是我国人民的宝贵财富,也是世界文学宝藏中的珍品。
-
20世纪欧美文学史张玉书主编张玉书北京大学德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德语教学研究会(德语学会)副会长、国际日尔曼学会理事、国际茨威格学会理事。主要著作有:论文集《海涅、席勒、茨威格》、译著长篇小说《爱与同情》(原名:《心灵的焦灼》,奥地利著名作家斯?茨威格原著)等。
-
唐代文学史乔象钟,陈铁民主编;王学泰[等]撰著国家重点规划项目“中国文学通史系列”预计出版10种,已陆续完成了6种,分别为:《先秦文学史》、《魏晋文学史》、《南北朝文学史》、《唐代文学史》、《宋代文学史》、《元代文学史》。 这套丛书由中国社科院文学所担纲主持,由北京大学、南京师大协作编纂。参与撰写的都是国内一流的专家。该文学史系列材料丰富翔实,叙述准确充分,在全面科学地对作家、作品进行分析评价的基础上,总结文学创作的成就与不足,阐明各种文学现象形成的历史过程及其继承发展的关系,描述不同时期文学发展的轨迹,揭示了中国文学史的宏观走向。 该系列中已经出版的六种,均得到了学界普遍的赞誉,许多高校将此列为文科教学的参考书或研究生必读书。此次重版进行了整体设计,一次性推出,奉献给广大古典文学研究学者和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