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史
-
中国俗文学史郑振铎郑振铎先生的这部著作,上起先秦歌谣,下迄清代的东西调,所包甚广,为俗文学史一本划时代的名著。虽然它不能说是“空前绝后”的著作,但无论如何是最扎实、最有价值的一本中国俗文学史,而且长期没有一本同类著作可以替代它。本书是中国俗文学研究史上具有开创性、奠基性的专著,上起先秦,下迄清末,对中国历代歌谣、民歌、变文、杂剧词、鼓子词、诸宫调、散曲、宝卷、弹词、子弟书等等民间文学作了系统的梳理,材料丰富,引证广博。此次重版加配45幅珍贵图片,以图辅文,相得益彰。
-
中华爱国文学史徐培均徐培均,原名徐佩珺。1928年8月生于江苏建湖,196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后在上海戏剧学院研究班从龙榆生、周贻自习词曲,毕业后历任上海越剧院院编剧、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古典室主任、研究员.教授,兼任上海作协古典组组长、上海古典文学学会秘书长、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理事、中国秦少游学会会长等职。主要研究古典文学.尤以词曲见长,代表作有《淮海居士长短句校注》《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著作奖、中国韵文学会夏承焘词学奖二等奖)、《淮海集笺注》《全三册)、《秦少游年谱长编》(全二珊)、《李清照》、《李清照集笺注》(获华东地区古籍优秀图书二等奖),《唐宋词小令精华》.(获全国古籍优秀图书二等奖)、《苏轼选注》。合著并主编有《宋词精华》、《中国古典名剧鉴赏辞典》(获全国古籍优秀图书三等奖)、《三百种古典名剧欣赏》、《诗词曲名句辞典》、《中华爱国文学史》及论文、文章数十篇,总计不下六百万字。
-
中国当代小说叙事变史程文超,郭冰茹 主编本书从叙事角度进入,集中研究中国当代小说的各种叙事现象,突出小说作为叙事艺术的特征,通过分析不同时期小说在叙事层面的不同探索,揭示小说的叙事演变轨迹,从而彰显出当代小说被以往研究所遮蔽的层面。本书在对中国当代小说进行叙事学的解读的同时也借鉴以往的研究成果,对文本进行社会历史层面的分析,也关注“作者讲故事的年代”,关注社会、文化、历史语境对一部作品的影响。本书的研究思路是对不同时期小说文本的叙事张力进行具体的分析,这些分析一方面是对中国当代小说叙事特征的提炼和总结,另一方面也是用当代小说的叙事经验来丰富中国叙事学研究的努力。
-
宋代文学与宋代文化曾枣庄本书为《人文社科新著丛书》之一种,是关于宋代文学和文化的专题研究。内容分三个部分:宋代文体研究、苏学研究、宋代文化研究。作者在书中提出了许多学术上的创见之说,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本书向以传播和译介学术文化为已任,为将优秀的学术成果转化为高质量的出版物而努力。出版一流学者的一流学术著作固然是我们不懈的追求,但学术成果的价值常需要时间的检验,凡能采用新材料、运用新方法、提高新观点,新颖、扎实的学术著作我们均竭诚欢迎。列入这套丛书的著作,或许在各自领域里所取得的成果有大有小,但这些成果都是逐步成长累积的学术大厦的必要组部分。古人云,“积微成大,陟遐自迩”,我们相信,假以时日,这套丛书中一定会出现若干部对学术有重大贡献的不朽名作,这是我们和作者的共同期待。
-
明代文学史徐朔方,孙秋克 著小说与戏曲无疑是明代文学最有特色、最重要的内容。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明代文学的高潮要到晚明才真正到来。这样说并不等于本书要把诗文从明代文学史上开除,它们也是明代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小说、戏曲和西方不同,有它自己独特的发展史。其独特处在于小说和戏曲同生共长,彼此依托,关系密切。不把它们联系起来加以考察,要弄清其发展规律简直就不可能。因为相当多的作品是在书会才人、说唱艺人和民间无名氏作家那里经世代流传之后,才最终由文人写定的。它们是不同世代的作者,在连续不断的流传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世代累积型集体创作。文人的小说、戏曲,在它的带动下成长起来。 本书通过对明代作家作品、创作实际、文学现象、文学理论、相关史料的个案和综合研究,比较清晰地展示了小说、戏曲、诗文三种主要文体的发展演变轨迹,探讨和总结了明代文学的特点和规律,进一步推动了明代文学研究。
-
20世纪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编年史梁庭望、李云忠、赵志忠20世纪过去了,研究和总结百年来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着眼于21世纪,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另外使命,也是我们编写这套丛书的目的。20世纪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搜集、整理、研究,并取得辉煌成就的时期。民族文学从小到大,由弱洄强。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学开始了大规模的收集、整理工作,并初步奠定了民族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神话,弥补了中国神话不足的缺憾;《阿诗玛》《嘎达梅林》等长篇叙事诗的整理、发表,丰富了中国文学史;著名的三大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江格尔》《玛纳斯》,震惊了世界文坛。
-
中国莎士比亚批评史李伟民 著自20世纪以来,中国学术文化从传统向现代转型,中外学术的冲突和融通在这种转型中尽管步履蹒跚,却也不断走向成熟和繁荣。《中国莎士比亚批评史》从莎学发展史的角度出发,梳理中国莎士比亚批评脉络,研究中国莎士比亚批评的特点,对中国莎士比亚批评进行阐释。
-
中国现代小说史论阎浩岗著本书从创作方法独特性的角度,对中国现代小说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作品进行论述,旨在揭示其不同个性。作者认为,优秀作家的创作方法往往是独辟蹊径、与众不同的;作家的创作个性、作品创作方法的独特性,对确立其文学史地位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一次”重写文学史”的尝试,其中有些篇章在对经典的重读重评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 本书试图以史的发展脉络为线索,从一个新的角度,即作家创作方法独特性的角度,对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重要作家作品进行重新审视和评价。本书的基本观点是:只有在创作方法上有自己独特的追求,形成了自己独特个性的作家,才会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
20世纪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编年赵志忠20世纪过去了,研究和总结百年来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着眼于21世纪,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另外使命,也是我们编写这套丛书的目的。20世纪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搜集、整理、研究,并取得辉煌成就的时期。民族文学从小到大,由弱洄强。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学开始了大规模的收集、整理工作,并初步奠定了民族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神话,弥补了中国神话不足的缺憾;《阿诗玛》《嘎达梅林》等长篇叙事诗的整理、发表,丰富了中国文学史;著名的三大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江格尔》《玛纳斯》,震惊了世界文坛。
-
朱自清凌云岚朱自清,著名散文家、诗人。江苏扬州人。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31年至1932年留学英国。曾任清华大学、昆明云南联合大学等校教授。1948年8月拒绝接受美国救济粮,因贫病在北平逝世。 朱自清的散文风格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他不但赶着时代向前走,也推着时代向前走;他不但同青年向前走,也领导青年向前走。他从为人生走向人民;从写血汀文学到为人民生存而斗争;从表现“我的阶级”到歌颂群众的集体力量;从“狷者”变为民主斗士。 他是一颗恒星,悄悄地升起在繁星灿烂的天空,默默地闪耀着独特的色彩光耀环宇,经久不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