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史
-
甘肃汉民族民间信仰调查研究答小群,何其敏从学术研究角度来看,甘肃民间信仰的研究起步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量研究成果的涌现则是21世纪以来之事,学者从区域民间信仰概述、伏羲女娲西王母崇拜、湫神龙神水神雨神信仰、多元地方性民间祭祀、民族民间信仰及文化交融、民间信仰艺术文化展演等层面展开了广泛而积极有效地探索 ,方法主要涉及历史学、人类学、民俗学、民族学、艺术学等学科,为甘肃民间信仰多元文化样貌的呈现,整体性宗教研究的实例资料积累,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本书为甘肃汉民族民间信仰综论,主要以宗教学及其分支学科相关理论为纲,辅之以历史学、人类学等学科方法,将文献梳理、田野调研、文本分析与理论探索相结合,尝试从文化生态环境、多元神灵世界、民间信仰活动、基层社会治理、文化传播特点等层面对甘肃汉民族民间信仰作整体性研究,并对民间信仰现实发展中出现的若干问题进行反思,以较为全面地阐释当代甘肃汉民族民间信仰的总体发展状况。
-
新中国的主教们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今年是中国天主教自选自圣主教60周年,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特编辑出版《新中国的主教们》一书,对中国天主教自选自圣的历史进行了梳理,围绕新中国历史上各位自选自圣主教的生平等进行了材料的搜集和整理,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天主教坚持中国化方向所取得的辉煌成果。内容涉及基本历史的纵向梳理,并收入203位主教的生平略述,为作者从各地出版的《宗教志》和教会出版物的片言只语中整理出的各主教的简历小传,以及其晋牧典礼的珍贵照片。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天主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原则和自选自圣主教所取的丰硕成果,既是对已故主教们的深切缅怀,同时也对当前中国天主教坚持爱国爱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坚持中国化方向、具有重要启迪和现实意义。
-
神仙李玄辛神仙,是道教基本信仰“道”的形象化体现,道教历来十分重视神仙的造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传播的需要,吸收和造构的神灵愈来愈多,有的被淘汰了,有的被保存下来,最后形成一个复杂庞大的体系。研究剖析这个神仙谱系,是认识道教的重要方面。本书系统研究了道教的神仙谱系,有一定学术价值。
-
2014黄河河情咨询报告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1986年以来尤其是自2000年以来,黄河上中游产水产沙环境发生了显著改变,水量明显减少,沙量减少更甚。来水来沙条件的显著改变尤其是洪水过程的大幅度减少,导致黄河河道冲淤演变特点发生了明显改变,同时,致使小浪底水库进出库水沙条件与设计阶段相比业已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了解变化环境下河床演变规律,科学优化水库调度方案,成为水沙变化条件下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在往年黄河河情跟踪分析的基础上,本年度重点开展了新的水沙条件下小浪底水库汛前调水调沙和汛期调水调沙模式及优化研究,同时对宁蒙河道泥沙输移规律、黑山峡河段开发对宁蒙河道减淤作用等关键问题开展了研究。《2014黄河河情咨询报告》内容分为两部分:综合咨询报告、专题研究报告。
-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年鉴梁胜本年鉴是一部记述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变化的综合性、年度性资料工具书。本年鉴全面、准确地记述本地区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期间的情况。本年鉴设“区情概况”“特载”“文件选载”“大事记”“产业促进”“主导产业”“新兴产业”“支撑产业”“科技”“综合经济管理”“规划·建设·管理”“区属国有资产经营”“财政·金融”“社会发展”“公用事业”“党建党务”“综合行政事务”“法治”“统计资料”“附录”20个类目。
-
碧海仙居高明见本书以讲故事的形式,将道教的哲学思想、优秀的教义思想、养生文化、慈善文化、生态文化、建筑文化,以及古代道人刻苦修行的事迹等,融入故事之中,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弘扬道教优秀传统文化。本书包含了,一、从康有为到邓小平;二、崂山本即是鳌山;三、碧海仙居话太清;四、汉柏凌霄与开山始祖张廉夫;五、龙头榆与首受皇封的李哲玄;六、华盖老仙驱虎记;七、随山始祖刘处玄;八、王处一崂山采药;九、三丰仙迹遍崂山;十、龙门三派兴崂山;十一、耿祖祠与憨山石;十二、李白崂山餐紫霞;十三、风雨飘摇写书亭;十四、金玉满堂翰林院;十五、太清宫其他景致等内容。
-
云门佛源宋慕新本书为作者精心撰写的关于佛源老和尚的传记。佛源老和尚曾担任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广东省佛协常务副会长、韶关佛协会长。从1953年起,先后担任广东云门寺、南华寺、湖南益阳白鹿寺、栖霞寺、德山乾明寺、南岳祝圣寺等6个著名寺院的方丈。是佛教界很有影响力、号召力的法师,受到佛教界的尊敬。本书作者在写作时,于内容上则参考数十种文献,是对佛源老和尚一生爱国护教、弘扬正信正行感人事迹的追溯。书中涉及的内容符合历史事实,读者可于中体会到老法师无我的精神和高尚品德,这些正能量对社会及后人有策励和教化的作用,有传播的意义和价值。
-
我心目中的教育大师李国豪章仁彪,江鸿波 著作为闻名世界的“桥梁大师”和杰出的战略科学家,李国豪在科学与技术上的卓著功勋早已彪炳史册,但对其作为融贯东西大学理念、且有历时近70年(国内几无人出其右)的大学教学与治校实践,并对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发生过重大影响的“教育大师”的研究却远为逊色。本书作者依据亲身经历对此进行了初步的挖掘与发微,既是为研究李国豪教育思想提供一个“路线图”,也是力图为现代大学史的研究提供一个样本,更是旨在为如何实现“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国家高等教育战略提供一个案例。本书适合教育工作者、研究者及对教育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
禅的传播黄晓军“禅”究竟是如何传播的?长久以来,这一问题隐藏在禅宗发展史和思想史中,与二者有不可分割的关系。禅宗的发展和思想的演变并不能代替“禅是如何传播的”这一问题。历代禅宗祖师在“传禅”的基础上,才有宗派影响范围的扩大和禅学思想的发挥。讲清楚“禅是如何传播的”才能更好地理解禅宗的地理扩展与思想演变,这似乎是一个宗教色彩很浓的问题,不好说清,本书借用拉斯韦尔传播框架,不作系统论述,在剖析鲜活的禅宗文献中去感受它。
-
基督宗教与中国社会卢龙光,唐晓峰自2012年开始,汕头大学文学院基督教研究中心(现更名为“汕头大学文学院宗教文化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基督教研究中心以及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基督教研究中心,决定共同举办“区域基督宗教研究与中国文明社会发展”系列学术研讨会,为期三年。2012年会议的主题为“基督宗教与文明人格的培育(教育、道德及慈善事业)”,2013年的主题为“基督宗教与中西文化交流(宗教对话、文化交流、全球化)”,2014年的主题为“基督宗教与中国社会(不同阶层、民族及性别的和谐、制度设施的发展)”,本文集便是辑选系列会议的优秀论文,并分类编排而成,其中包括理论探讨、历史回溯、区域研究、社会关怀、文化比较、人物聚焦、文字出版、热点研究。本论文集既体现于基督宗教在中外发展史中的脉络流变、也体现于基督宗教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地位与作用、亦体现于基督宗教在中国社会中的现实存在与发展。通览每篇论文,无论是理论的探讨,历史的考证,还是文本的探索,抑或田野的访谈,学者们总是力图探究基督宗教在其所处历史背景、社会文化中的“真”,寻找“真实”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及社会意义,即其善的维度与内涵,并怀抱一种美好的预期,畅想基督宗教及其研究在未来的种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