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史
-
云南抗日战争科普丛书暂缺作者云南各族人民对抗日战争的贡献,是有目共睹、举世公认的。然而,在抗日战争中,有没有一个云南战场?学术界从未提出这个问题,更没有正面回答,因而自然没有人对云南战场的概念、地位和相关问题作出解释和说明。为此,这里对什么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云南战场,再作一些介绍。应当明确提出,抗日战争中有一个云南战场。云南战场的内涵,应当包括:(1)时间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之内;(2)地域主要在云南境内;(3)内容是抗击日寇侵略;(4)性质是全民抗战;(5)作为地区战场,不应只是一次战役或一次较大的战役的战场,而应是多方位、多层次、延续一定时间的综合性战场。云南战场的概念是符合这些要求的。在抗战中云南由抗日大后方,逐步转化为抗日大前方的一个重要战场,并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云南战场至少应该包括滇南战场和滇西战场两大块。近年来学术界对滇西战场论述较多,各种文学艺术作品也反映较多,人们对滇西战场逐渐熟悉起来,而对滇南战场却相对陌生。其实,滇南战场的重要性,并不亚于滇西战场,只是没有滇西战场那样的血与火的惨烈场面,因而被人们疏忽了,换句话说,在抗日战争中,云南从抗日大后方,逐步转化为抗日大前方,不应从1942年的滇西抗战开始,而应从1940年的滇南抗战开始。从1940年到1945年初,云南战场(包括滇南、滇西)的顽强战斗,坚持了五年之久,这是来之不易的。它凸显了云南的重要地位,显示了云南战场是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战场,对挽救祖国危亡、夺取抗战胜利,有着不可取代的意义。这本小册子,是首次对云南战场作的全面概述。
-
清文化编年刘中平 著清文化编年》一书是据清代十一朝之实录和《宣统朝政纪》及相关正史筛选辑成。本成果是采用传统的编年体裁对清代文化史加以论述,以时间顺序对清代不同时期的文行的论述,从而能使读者比较容易地了解同一时期文化事件的相互联系。全书系统地再现了有清一代不同时期的文化现象以及清代各个时期关于文化的典章制度,既描述了生动的文化事件,又反映了形形色色的文化思想,为研究中华传统文化、清代文化、满族及其他少数民族文化提供了科学、便捷的参考书。
-
俄罗斯文化的英伦之花蒋虹《俄罗斯文化的英伦之花——英国现代主义文学中的俄罗斯影响》一书分上篇和下篇两部分。上篇从三个侧面论述俄罗斯文化对英国知识界的影响,揭示英国现代主义文学与俄罗斯文化的内在联系。下篇通过分析三位重要作家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实践中的俄罗斯元素,分三章(第四、五、六章)阐发俄罗斯文化对英国现代主义文学兴起的重要作用。本书表明,由佳吉列夫开创的全新的俄罗斯芭蕾,以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等人为代表的俄罗斯文学,以及俄罗斯的哲学及宗教思想,对英国现代主义文学的兴起和早期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伍尔夫、劳伦斯、曼斯菲尔德等人的文学创作在小说形式和叙事技巧、文学观以及小说情节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和深远的影响,认识到这些,对全面认识和理解英国现代主义文学具有重要意义。
-
任伯年研究大系 珍藏版套装丁羲元 总主编《任伯年大系》涵括《生平与交游》《海派渊源》《艺术综论》《绘画艺术研究》(上、下)、《诗书款题与用印》《鉴定与收藏》《绘画经典》(上、下)、《年谱》,凡8卷10册,巨细靡遗,卷帙浩大。《大系》力求在形式结构上,纵横张弛有度;内容撷择上,贯穿古今中外。我们开创性地收录到《任伯年先生真迹画谱》《芥子园画传·卷五》和前沿性的研究成果,其中包括任伯年同时代友人对他的记录和评价,如国家图书馆藏杨伯润《南湖草堂诗集》(六卷)评其“下笔惨淡魑魅惊,真宰无权诉天府”,此语沉寂书库百余载被首次揭出。
-
小洞风云中共小洞村委员会该书内容丰富,汇编全面,包括上下两册:上册分“风云篇”和“回忆篇”“文物篇”。“风云篇”以纪事本末的形式讲述小洞在革命时期的重要事件,如成立“激鸣社”、党组织的成立、封江夺粮、抗租保佃、创常备队、“倒钟”始末、第三大队的成立、智取警所、公开大小搞武装斗争等,从中可以窥见小洞人民不屈不挠的英勇抗争精神、与敌对分子斗智斗勇的智慧、成立党组织和创立常备队的前瞻性和战略高度等精神气质。“回忆篇”则以口述史的形式对在世的革命前辈进行采访、记录,留下了重要的第一手的档案资料,再现了“风云篇”所记历史事件的细节,丰满了革命历史画卷,保留了历史当有的人文温度。“文物篇”从空间范畴(历史舞台)的角度简要记述了与革命史相关的历史建筑,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文选楼,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有梁氏宗祠、小洞革命烈士纪念堂、小洞革命烈士纪念碑等,以实物的形式承载了这段不平凡的光辉岁月和革命历史记忆。 下册分“烈士篇”“人物篇”。以纪传体或口述史的形式记录了约90位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单人立传的形式对每一个传主来说,叙事条理清晰,事件完整;借此加深了对小洞历史事件的认识和对革命先辈英勇斗争精神的感悟。对于后来人铭记乡土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大有裨益。
-
四书五经高山《四书五经》是儒家典籍的精华著作,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四书五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更是中国历史文化古籍中的宝典。
-
上庠振铎录张洪刚《上庠振铎录》是作者多年来撰写的有关山大校史及文院历史名人珍闻趣事文章的汇集,其中部分文章曾在报刊发表过。《上庠振铎录》共分上、下两编。上编为“金声玉振”,撷取20世纪30年代有关蔡元培、袁家普、梁实秋、闻一多、洪深、老舍等先生在山大的逸事珍闻;下编为“余音绕梁”,撷取抗战胜利后至20世纪50年代有关山大“五岳”及王统照、吕荧、丁山、吴富恒等先生在山大的趣闻逸事以及采访赵洪太、孔令仁、路遥、臧乐源、吴开晋、吕家乡等先生口述的有关山大文院的故事。为了做到图文并茂,每篇文章均配了2~5幅老照片,图片尽可能是先生们在山大任教期间的留影或资料照片,全书共配老照片上百幅,其中部分照片属于首次刊用,甚为珍贵,为山东大学和学院提供了宝贵的人文史料。
-
明帝执政能力简析黄克彬本书作者长期从事明史研究,在该领域有较为深入的探索。明史给中华民族留下了无穷的启示,大明政权存续276年,它演绎了明朝专制制度由开国皇帝从零开始建立,再传到后世的16位禀赋各异的子孙手中,历经了各种国际、国内矛盾考验的过程,充分展示了一个大国的政治冲突、经济发展、文化变迁,最后由盛而衰的完整过程。可以说,明史是借鉴价值极高的一部断代史。
-
唐代御史进状关白制度刍议林晓炜本书围绕传统御史制度发展最为鼎盛的唐朝进行研究,以唐代御史“进状”、“关白”问题为主线,在探寻整个唐代御史监察制度的演变规律及其背后的复杂动因的同时,以法制逻辑与理性思维,阐释唐代御史“进状”、“关白”制度的认识基础御史弹劾的概念、依据和案源,论述了唐代御史“进状”、“关白”制度的理论基础,重点结合“进状”、“关白”作为唐代御史弹劾的特殊程序在概念考辨、历史沿革、变化特点和原因分析上探求其历史背景与发展趋势,分析论证了唐代御史“关白”制度的流变和终结影响因素,在把握御史制度的运行基础上,提出对唐代御史“进状”、“关白”制度的述评。总体上在综合运用史论结合法、系统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等法学、历史学、政治学的研究方法,立足于各类史料,遵循历史与逻辑相统一,做到论从史出、有理有据。
-
英国文学史及选读李正栓,吴伟仁,吴晓梅《英国文学史及选读》自首版以来多次重印,畅销不衰,其所倡导的“史”“选”结合之编写方式成为同类教材的共同理念,进而成为英美文学课程教学通行的做法。为呼应新时代文学类课程的新需求,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特推出第二版教材。在继承经典之外,第二版教材还有如下特色:1 力求完整呈现英国文学史全貌:在更新经典作家生平材料和作品选篇之外,增补现当代尤其是二战之后重要的作家和作品,增补一定数量的女性作家和作品。2 “史”“论”结合,加强理论储备:在文学作品赏析方面适当引入文艺批评理论知识,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鉴赏分析作品,为将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3 课后思考讨论,促进深入学习与思考:新增的课后思考讨论题从文学技巧分析到中外文学比较,多角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提升思辨能力与文学鉴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