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史
-
中华新文学史金钦俊,王剑丛,邓国伟编著暂缺简介...
-
殖民与后殖民文学(英)艾勒克·博埃默著(Elleke Boehmer);盛宁,韩敏中译牛津精选 (共24册), 这套丛书还有 《结尾的意义》,《古典思想》,《我们为什么有文化:阐释人类学和社会多样性》,《理解柏拉图》,《当代学术入门佛学-牛津精选》 等。
-
中日现代文学比较论王向远著本书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的中日现代文学比较研究的专门著作,分“思潮”、“流派”、“文论”、“创作”四个方面,对20世纪上半期的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做了深入的比较分析。作者熟练地运用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把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结合起来,发现并解答了中国现代文学及中日文学关系史上的一系列重要课题,深化了该领域的学术研究。全书资料翔实,视野开阔,角度新颖,分析透辟,见解独到,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
唐五代文学编年史傅璇琮主编;陶敏,李一飞,傅璇琮著本书分初唐盛卷、中唐卷、晚唐卷、五代卷。这部集十余位专家的精力,历时十年左右才完成的集体著作,使几百位唐五代诗人的生平事迹,获得了空前细密准确的清理,也使唐五代文学的研究随之而提高到一个空前的水平。
-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郑振铎著但假如一部英国文学史而遗落了莎士比亚与狄更司,一部意大利文学史而遗落了但丁与鲍卡契奥,那是可以原谅的小事么?许多中国文学史却正都是患着这个不可原谅的绝大缺憾。唐、五代的许多“变文”,金、元的几部“诸宫调”,宋、明的无数的短篇平话,明、清的许多重要的宝卷、弹词,有哪一部“中国文学史”曾经涉笔记载过?
-
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罗宗强著自文学发展之角度考察,隋朝建立前夕,文学的发展有三种可供选择的方向。梁、陈之际,有重抒情的一支,创作上的代表是阴铿、何逊、吴均等人,理论上的代表是钟嵘。
-
上海现代文学史王文英主编;袁进等著暂缺简介...
-
中国现代文学史吴宏聪,范伯群主编本书分十二章,介绍了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1917~1949年的文学创作以及鲁迅、郭沫若、茅盾、老舍、巴金、沈从文、曹禺等人的文学理论及作品。
-
后殖民主义文化理论罗钢,刘象愚主编<br>后殖民主义文化理论是当今北美和欧洲方兴未艾的文化学术思潮,它基于欧洲殖民主义的历史事实以及这一事实所造成的种种后果而发展为一套理论话语。这套话语具有明确的政治取向性,同时又调和并利用了60年代以来的各种理论模型。本书精选了后殖民理论中最具影响和代表性的论文:包括赛义德著名的东方主义讨论,芭芭、斯皮瓦克等人后结构主义理论,法侬的文化抵抗及后殖民与女性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关系等。<br>
-
贵州汉文学发展史黄万机著根据贵州汉文学发展的实际状况,本书采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与叙述方式,把全书分为7编42章:综论编5章,元明诗编10章,清诗编4章,近代诗编1O章,词曲编4章,散文编7章,小说戏剧编2章。综论编属宏观研究,对贵州汉文学的产生和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发展阶段的分期,文学的特点与风格流派,文化内蕴,以及发展的动因与规律,作总体的探讨与把握。以下各编属微观研究,基本上以文体来划分。诗歌数量多,占的篇幅也多,又以时代先后分为几段。其次是散文和词;小说、戏剧数量最少,合为一编。对作品的分析,以作品内容为根据,进行多侧面、多视角的剖析与观照。或运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探求所反映的时代风貌与揭示社会生活本质的深广度。或运用文艺美学的研究方式,探求作品内容的抒情美,文学形式的画面美、音乐美,以及作品所开拓的意境和所体现的风格美。或从审美心理学的角度,探寻作家体验生活、创作文学时的心理动态,以及摄取典型、构思框架、提炼文辞过程中的微妙心态。此外,本书也采用西方学者的研究方法,如法国丹纳从文化大背景中研究文学艺术的方法,留意发掘文学的文化内蕴,从而扩展文学的研究视野。总的目的,是想让读者对作家、作品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明瞭贵州汉文学发展的社会历史和文化大背景,从中得到某些审美的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