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
-
没有英雄的诗王家新著<br>这是一部当代先锋诗人的随笔集。作者在当代诗歌界受到广泛的关注,他的作品被称作是前卫艺术的代表诗作。这部随笔集展现了作者艺术创作的心路历程,创作情感中的理性视野。此书是作者诗集《王家新的诗》(人民文学版)最好的诠释,也是知识分子写作的一种典型状态。<br>本文集中收入的,大都是近四五年以来作者的诗学论文、诗歌评论、文学随笔及诗人研究、文本解读文章。多年来作者在写诗的同时一直注重对一些诗学问题和写作问题进行探讨,这就像拉提琴的人有时忍不住要在钢琴前乱弹一气一样;
-
视角与方法吴晟,纪德君主编本书包括“诗学审美意象论”、“论中国古代意象诗的哲学探究”、“杂剧起源新论”、“古代长篇小说章回体制形成原因及过程新探”等。
-
文学理论陈文忠主编面向21世纪高等院校课程教材。本书共分十章,包括文学本质特征,文学作品结构,文学作品类别,文学创作过程,文学创作风格,文学史等内容。
-
中国诗学史陈伯海,蒋哲伦主编;朱易安著本书为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中长期课题研究成果之一。全书分为七卷,前六卷按历史朝代分编,起于先秦,迄于清末,每卷详述一个时期的诗学状况;另设《词学》一卷,综述词学的发展历程。本书以诗歌理论的演进为经,以诗歌的种类活动为纬,将诗学观念与接受主体、对象之间的互动关系及其在阅读、批评、写作诸环节的展现相结合,建立起一种以诗歌的接受史为视角,用接受范式来整合多元材料的论述模式,进而架构起历史与逻辑相互的理论体系。
-
中国古代文论话语曹顺庆[等]著本书讨论了“言、象、意、道:从存在到超越”、“以少总多:诗性智慧的和弦”、“虚实相生:从宇宙大化到艺术表现”等中国文论话语问题。
-
中外古代文学与作品选讲郭开平编著高等师范院校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教材。全书分中国古代文学和外国古代文学两部分。中国部分分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五代、宋代、元明清文学五编;外国部分分古代、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欧洲古典主义、启蒙运动时期的欧洲文学等六编。
-
隋及初盛唐赋风研究韩晖《隋及初盛唐赋风研究》讲述了:韩晖的博士论文是颇有特色的。首先是搜罗材料。他从数百种古籍中收集隋及初盛唐时段的有关赋和赋评,并细加甄别考证,去伪存真,然后再结合各位作者的个人生活经历和所处的时代背景,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考察、分析研究,从而得出自己的结论。用一句白话说,就是先拿到真凭实据,再实事求是地作出结论。论文答辩委员会的评委们也都如此置评。如费振刚教授说:论文“从赋体文学创作和赋学批评两个方面,结合时代、社会、文化、心理诸因素,对这时期赋的演变及其面貌进行具体描述……言之有理,论皆有据。”王志民教授说:作者“获得并整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并从较高的理论视角,考证辨析,使论文立论坚实,观点新颖”。杨端志教授说:论文“全面钩沉考订了这一时期的赋作赋学批评资料”,“参以时代、文化、心理诸因素,探寻了辞赋盛唐气象形成的过程”,陈炎教授说:“作者将隋及初盛唐的辞赋创作和批评放在政治、经济、文化、心理等全方位的社会背景下加以综合考察,既分析了辞赋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也看到辞赋与其他艺术形式乃至整个时代风气的相互影响。”所以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写道,论文对“数百种古籍”“进行钩沉考订”,“在此基础上,从赋学批评和创作两方面,参以时代、社会、心理诸因素,探寻了辞赋盛唐气象形成的过程”,“论文观点新颖,结论正确,论证周密,论据充分,说理透彻,文笔流畅,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
东方后现代曾艳兵 著本书论述了西方后现代主义东方化的可能性、必然性及其东方化过程。展示了东方后现代景观及其基本特征。本书重点论述了西方后现代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本书试图回答:当代中国在接受和借鉴西方后现代主义时,中国的传统文化,包括中国的思维模式、表述方式,诗学体系、历史精神,魏晋玄学、女性意识、语言特色等等是如何发挥着作用,并在多大程度上发挥了作用。而这种”作用”影响并制约着中国当代的后现代只能是怎样的一种“东方后现代”。本书对东方后现代文学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作了考察和探索,对中国当代文学,尤其是有过轰动效应和有争议的文学现象、文艺思潮,作家作品进行了深入而又独到的分析。本书对东方后现代进行了回顾和展望。对东方后现代的功利弊过作了概括,并对东方后现代在中国文学史和文化史上的地位和意义作了某种定位和评价。在东方后现代终结之后,21世纪的东方将选择怎样的“主义”?本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思考,并做出了自己的回答。
-
百年文学与宗教谭桂林著文学对现实艺术表现必然包含着价值判断,文学家的赞赏与贬抑、肯定与否定都或明或隐地体现在作品的各要素中,形成文本的召唤结构,引导读者从审美活动中获得人生境界的提升。
-
大学生必读书目浙江师范大学编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汉语言文学专业必读书目;历史学专业必读书目;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哲学等学科必读书目;教育学专业必读书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