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
-
风光无限话西游吴微著本书将《西游记》天宫地界般般风景予以集中罗列,对人神妖魔的异情奇彩予以阐扬,对佛光道影索照儒骨的精神风貌与哲学光芒予以折射,并由此汲取数百年来的《西游记》方家精辟之论,进行多维的接受与解读。本书既立足于通俗易懂,读者群定位在具有初高中文化程度的在校学生和社会各阶层人士;又兼顾学术性,为研究者提供某些参考的价值和检索的方便。但是,《西游记》的传大与深刻,并不是作者本人所能企及、所能究尽的。一鳞半爪的体悟、挂一漏万的阐述,倘若能合读者更顺利地阅读《西游记》,更快捷地领略《西游记》的风采,那将是本书的荣幸。即使如此,读者也应该在读完本书后,再去欣赏那奇瑰的《西游记》原著,感悟那“成人的童话”中深邃的旨意。于是,善莫大焉。
-
新时期文学二十年王铁仙等著本书适用于文科大学生、文学评论研究者、文学爱好者及中学语文教师进修。本书分六章:一、反思的涌潮;二、原始的回响;三、自我的张扬;四、形式的追求;五、庸常的生态;六、宏大的场景。将新时期文学的发展,起伏与现状构勒得十分清晰,论证翔实,资料的引用以及分析很严
-
律赋论稿尹占华本书是专门研究律赋的学术著作,是这一研究领域填补空白之作。律赋为赋体文学之一体,是科举制度的产物。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考察了律赋与科举的关系,关于科考律赋的起始、在宋代的反复与在元、明的中断,以及于清代的复兴都有详尽的论述,资料丰富而且内容翔实。下编为律赋发展史。著者将律赋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初盛唐为律赋的发轫期,中唐为律赋的鼎盛期,晚唐五代为律赋的转折期,宋代为律赋的再变与衰退期,清代为律赋的回光返照期。这一部分内容不仅描述了律赋发展演化的整个过程,而且于每一阶段的特点也有准确的把握与论述。除此之外,对于每个时期的重要律赋作家及作品也有精到的论述与评析,并尤注重关于作家与作品的资料的发掘与核查考辨。全书内容充实,条理分明,叙述平实,文风谨严。
-
报告文学探论陈进波,马永强著与报告文学创作的浩繁阵势相比,关于它的研究著作则寥若晨星,完全不成比例。只要看一看当今的书肆和书摊,占压倒数量的,不是纪实、秘闻、传记,便是通称为报告文学的书籍,连最热闹的小说也要退避三舍了;可是,如此庞大的文学族类,占尽了生存空间,对它的评论和研究,却极少,这未免令人费解。于是有人感慨说,这叫“流行的寂寞”。
-
唐音阁文集霍松林本书共分五册,内容包括论文、随笔、译诗、鉴赏以及诗词。收录了霍松林先生的论文,随笔、译诗、鉴赏文章及诗词作品。 本书内容极为丰富,涉及面广,充分显示了霍松林先生的文学创作及学术研究上的累累硕果,具有较高的科学性、系统性、理论性、学术价值及可读性。读者通过这一套五册内容函量极大的读物,对霍松林先生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
全宋词典故辞典范之麟主编本书供中等文化程度的读者,大、中、小学教师和文学艺术工作者阅读元曲时查找典故的工具书。凡属作品中引用或化用史实、故事、戏曲、神话、传说、典章名物,以及前代作品中有影响的诗、词、文佳句,均收作典目。对每条典故的主释,包括三项内容:(1)出典,征引典故原文,指明出处。尽量引用较早的出处,并辩证前人之歧义。如史实或故事文字过长者,可用现代语概括,但在注明出处。所引籍应注明时代、作者;凡属著名典籍如《论语》、《文选》、《二十四史》、《世说新语》等的时代、作者则予省略。(2)释义,概述出典原文要义,说明典故一般涵义。如属一典多义,解释时应逐一说明,但不分义项。(3)例句,举出典故在元曲中的用例,结合作品逐例阐明该典具体用法和特定涵义,点出其修辞、谋篇作用。例句均注明作者、篇名,元曲部分例句取自《全元散曲》、南戏部分用《六十种曲》。立目原则:(1)立目从细。对所引用的某一人物的事迹,不笼统以人名标目,而取所引用的事例标目。(2)遇用典语与出典语字面不符,取例句中语词标目。但例句中以两句以上暗用或化用某典故,难以摘出恰当词语音,也可作为适当概括,然力求简明确切。(3)字面相同,来源不同,涵义不同的典语,均分别立目,并在典目右上角以阿拉伯字1、2等标出区别。(4)同一句子用典两个以上,分别标目;各自下均引此例句,对例句的说明,则各有侧重。(5)同一典故,字面迥然不同,为方便读者查验,均分别立目。出典与释义放在常用典目之下,若难以分别主次,则放在典目第一字笔画少的那条下面;例句分别附在与典目字面相同的条目之下。<
-
外国儿童文学名作导读本曹文轩主编;秦文君点评“外国儿童名作导读本”共遴选了一百多位作家的一百二十多篇作品,体裁包括小说和童话,时间跨度由古至今,地域跨度由欧陆至美洲,由非洲至大洋洲,由东亚至南亚。名作家抒才情,扬正气,发宏论。作品有充沛的时代性内容,鲜明的民族性特质,卓著的个体性风格,严肃的人类性课题。作家们的点评,都是追求高雅,崇尚经典,守望神圣,呼唤良知,熔铸个性,营造精品。接受全人类的精神文明的优秀成果,吸纳古往今来的文学宝库的精华,是每一个民族、第一个时代的教育必备的内容,也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尤其是广大中学生阅读的永恒主题。
-
蒙古神话比较研究那木吉拉著暂缺简介...
-
诗论与子论王长华著这是一本关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文集。大体有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作者十年研究诗经学的主要论文,后一部分是研究子学的大部分论文。这些论文是作者多年围绕研讨《诗经》和先秦诸子随手写下的文章,这些文字全部在各种学术刊物上发表过,极具见解性和可读性。本书前言特色及评论文章节选《诗经》的意象及其审美经验截止目前,关于中国最古老歌谣《诗经》的研究成果可谓“夥颐”,但对《诗经》意象的研究分析似还不多,本文仅就这个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意象作为一个美学概念,早在刘勰的《文心雕龙》里就被明确提出来了。《神思篇》说:“是以陶钧文思,……然后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规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此后历代文论专著也常使用这一概念,直到当代的许多诗歌评论家,还一直把它作为判断某首诗审美价值高低的标准之一。尽管不同时代、不同的人都使用了这一概念,但对其内涵的界定却并不完全一致。这里我们并不打算对这一概念的历史发展作更多的陈述,也不想—一辨析各家之说的得失正误,而是要明确提出我们自己所认同的看法,意在说明本文正面阐述是建立在一个什么基础之上,以便展开我们的讨论。我们认为,所谓意象就是主观心意在客观物象上通过比喻、象征和寄托而获得的一种具象表现。它是客观物象与主体情感的统一,是意与象的有机结合,是构成全诗审美境界的基本元件。1924年美国著名美学家威尔斯在他的《诗歌意象》一书中,通过对伊丽莎白时代文学的综合研究,按照比喻“上行的顺序从最低级排向最高级,也就是说,从最接近字面的含义排向最有想象力或者印象主义的高度”,划分出诗歌中强合性意象、繁富意象、潜沉意象等七种意象类型。我国诗歌评论家骆寒超出曾对中国新诗的意象作过四个类型的划分,这对我们都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但是《诗经》又有自己的具体情况。它既不同于富于浪漫激情的伊丽莎白时代的异国文学,也不同于白话自由体的现当代新诗。我们从《诗经》实际出发,把其意象划分为五个类型,论述如次。
-
外国儿童文学名作导读本曹文轩主编;梅子涵点评“外国儿童名作导读本”共遴选了一百多位作家的一百二十多篇作品,体裁包括小说和童话,时间跨度由古至今,地域跨度由欧陆至美洲,由非洲至大洋洲,由东亚至南亚。名作家抒才情,扬正气,发宏论。作品有充沛的时代性内容,鲜明的民族性特质,卓著的个体性风格,严肃的人类性课题。作家们的点评,都是追求高雅,崇尚经典,守望神圣,呼唤良知,熔铸个性,营造精品。接受全人类的精神文明的优秀成果,吸纳古往今来的文学宝库的精华,是每一个民族、第一个时代的教育必备的内容,也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尤其是广大中学生阅读的永恒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