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
-
文学与恶[法]乔治?巴塔耶 著,柏颖婷 译,陶听蝉 校文学并不清白。法国当代著名思想家巴塔耶认为,只有承认自己与恶的认识“同流合污”,文学才能进行全面而深刻的交流。在这部精彩绝伦的文学评论的经典著作中,巴塔耶分析了八位作家及其作品,包括艾米莉·勃朗特、波德莱尔、米什莱、威廉·布莱克、萨德、普鲁斯特、卡夫卡和热内,探讨了暴力、色情、童年、神话和僭越等主题。
-
故事形态学弗拉基米尔·雅可夫列维奇·普罗普 著,贾放 译俄罗斯著名民间文艺学家弗•雅•普罗普的《故事形态学》(1928年)是整个叙事学领域里的一部里程牌式的著作。在当今文艺创作领域和书评领域依旧享有盛誉。在写作课越来越大众化的当下,是众多写作爱好者呼唤的经典参考书。《故事形态学》的写作初衷是为了“在民间故事领域里对形式进行考察并确定其结构的规律性”。作者根据对阿法纳西耶夫故事集里100个俄罗斯神奇故事所做的形态比较分析,从中发现了神奇故事的结构要素,即31个功能项,以及这些功能项的组合规律、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与整体的关系。这部作品被20世纪中期欧洲结构主义理论学家们奉为精神源头,其影响远远超越了民间故事研究领域,成为人文学科众多分支学科的经典。。
-
陈寅恪的学术世界桑兵 著暂缺简介...
-
鲤·严肃点!文学张悦然 主编严肃文学和类型文学的边界在逐渐消失,文学正变得越来越不“严肃”。《使女的故事》《别让我走》《2666》《我的天才女友》等在评论界获得不俗反响、又拥有广泛读者的“严肃小说”,似乎都在某种程度上借鉴了类型小说的方法和元素;反过来,雷蒙德·钱德勒、厄休拉·勒古恩、斯塔尼斯瓦夫·莱姆等 “类型小说”作家,似乎也正在挣脱其固有的标签,被迎入“严肃文学”的万神殿。 如何面对“严肃”与“类型”的这种交融?它是象征着娱乐文化入侵文学,还是代表着一股新的文学潮流?严肃文学对类型文学的借鉴,意味着活力,还是“堕落”?身为读者,应当如何看待这种交融,是提出“严肃点!文学”式的呵斥,还是继续沿着这个交叉点,享受这种交融带来的新体验?带着这些问题上路,《鲤》邀请数十位创作者一起讨论、思索,给出自己的观点或方法。这些文字也许无法提供最终的答案,但至少可以提供一些路标,为读者在这个问题上的自行探索提供些许帮助。
-
当代学术·反抗绝望汪晖汪晖“鲁迅研究”的早期代表作,也是新时期以来从内在视野重新理解鲁迅的典范作品之一。作者以颇具开创性的研究视角和理论范式,通过对鲁迅的思想与文学世界及其相互关系的深入剖析,揭示出鲁迅精神结构的矛盾性、复杂性和悖论性特征,及其历史“中间物”意识的深刻内涵和“反抗绝望”的人生哲学;并以此呈现鲁迅小说在叙事原则、叙事方法上的文化心理内容。本次推出的是全新修订版,首 次补刊了1988年作者博士论文所附参考资料,还一并呈现了前三版的序、导论、后记和跋语等。
-
笔补造化杨万里 周剑之 著本书中,笔者于唐代部分选取了在诗歌叙事艺术方面有创新性的诗人(杜甫、元稹、白居易、李贺等)作为研究对象,希望通过个案研究的方式来剖析唐代诗歌叙事传统的某些特质。至于宋代部分,则采用专题研究的形式,这也是考虑到宋代诗歌创作的现实状况而选取的研究策略。宋代很少有像白居易、元稹这样写叙事诗的典型作家,但在普遍倾向性方面规律性更强。作为唐宋诗体文学的一个大门类,唐宋词的叙事传统也是本书关注的重点。唐宋诗中诗题、诗序和诗注的叙事性研究亦在本书中呈现。
-
《中国小说史略》校注鲁迅 著;陈平原、鲍国华 编注本书以鲁迅生前最后修订的《中国小说史略》版本,即1935年6月北新书局第十版再次修订本为底本,对各版本展开汇校,借此呈现鲁迅在文字、观点和体例方面的历次增删修改。本书不注基本知识,采用“以鲁注鲁”方式,将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以外的各类著述,包括学术著述(专著、论文、演讲、辑校古籍序跋等)、杂文、书信中涉及中国小说史的内容,附注于相关语句之后,以呈现鲁迅著作的多元性与复杂性,并展现鲁迅对中国小说史的研究历程与观点全貌。同时,本书选择鲁迅1924年7月在西安讲学的《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若干段落,放置在相关位置,配以精美图片,以显示根据记录整理的《变迁》与课前准备讲义的《史略》之间的差别,除了听众迥异、场合不同、时间长短不同等因素,还有文言与白话的巨大缝隙,两厢对照阅读,相信对一般读者与专业学者,都会大有裨益。
-
21世纪数字文娱审美透视何志钧 等 著21世纪以来,数字文娱(文艺)审美蓬勃发展,显示出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也暴露出了多方面的问题,值得深入研究。本书将现象透视、文本细读、案例剖辨、理论分析冶于一炉,对近年涌现的网络剧、微动漫、短视频、电子游戏、文字冒险游戏、“蒸汽波”艺术、网络文娱节目、网络创意文本和新世纪以来的重要网络写手今何在、唐家三少、血红、飞天、月关、风御九秋等的代表性作品进行了全方位、多维度的透视和解读,力求大处落墨、细处着眼,在勾勒21世纪数字文娱审美发展的整体概貌的同时,对新世纪数字文娱审美进行细部特写和文本具体解析,并对数字美学发展前景进行了探究和论析。
-
中国古代文体观念研究党圣元 著本书在对中国古代文体观念研究历史和现状进行学术史梳理的基础上,着重对传统文体思想研究的学术理念与方法、传统文体思想发展演化脉络及其特点、传统文体分类、传统辨体批评、传统文体思想中的若干重要理论范畴和关键词、总集选本与传统文体批评、出土文献与古代文体形态和观念、传统文体思想研究文献史料学等论域中的重要学术问题展开分析与阐述。本书力求对传统文体思想史研究的学术理念与方法论建构有所思索、有所创获、有所献力,期冀进一步推进和深化中国古代文体思想史研究。
-
四十年,四十人梁鸿鹰《四十年,四十人——“茅奖”作家作品观澜1982—2022》是由著名学者梁鸿鹰编选的一部评论集。收入茅盾文学奖设立以来,八十位评论人对40部获奖作家作品的评论文章,共80篇。 他们带领我们回顾重温了“茅奖”作家作品,并进行了重新解读,为文学界呈现一个多元立体的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研究新概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