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
-
科幻导论李广益《科幻导论》包含六个主要板块。在“历史”板块,试图摆脱过往科幻史的西方中心模式,梳理和呈现科幻在不同文化土壤中的全球生长;“批评/理论”板块提供了一些经典和前沿的理论视角和路径,读者可循此深入剖析科幻作品,或通过科幻作品走向具有根本意义的人文社会命题;“跨媒介/类型”板块展现了生发于科幻而多姿多彩的文艺创作;“跨学科”板块昭示,科幻思维在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乃至自然科学研究中大有用武之地;“创作”板块是资深科幻作家创作心得的凝练,帮助广大读者从“临渊羡鱼”到“退而结网”;最后,“关键词”是对科幻作品的基本主题或母题的一个概括,方便读者快速建立对于这类创作的整体认知。
-
超越英雄之旅[澳] 安东尼·木林斯《超越英雄之旅》从“人物弧线”这个关键的故事创作工具入手,介绍了一种通俗易懂、适用于各类型故事写作的创作方式,且有高度视觉化的分析图表辅助理解,极大地扩展了编剧们的叙事范围。 以往的编剧指南,大多以“英雄之旅”“三幕式结构”等定式为基础,这些定式仿佛成了令剧本结构万无一失的“神话”。但随着媒介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影视作品本身已经发生了变化。观众对非线性叙事的接受变得更加成熟,对普通人及“反英雄”的角色更为关注。非英语影视作品的传播越来越广泛,也使人们对好莱坞垄断之外的本土化故事更感兴趣,人们越来越渴望故事形态的进化。《超越英雄之旅》接受了这些新挑战,它超越传统定式,摒弃严格的叙事结构,聚焦于“人物弧线”。作者从编剧实践和优秀影视作品中提炼出三种“人物弧线”以及两种“角色类型”,从中可以幻化出无限组合,帮助你探索和讲述更复杂、更真实、更独特的故事,并向你展示如何与世界分享你独特的、原创的声音。在对人物弧线法则进行探讨之后,本书还就剧本实际创作过程遇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无论是新手编剧还是讲故事的老手,无论是电影还是剧集,都能从中获得启发。它也是媒体/电影研究以及任何创意写作课程的绝佳教材。本书包含30部精彩电影案例分析,既有经典名作,如《教父》《死亡诗社》《星球大战》《穆赫兰道》,也有近些年的佳作,如《爱》《困在时间里的父亲》《小偷家族》《社交网络》《伯德小姐》《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等。
-
审美趣味与文化权力黄仲山著本书围绕审美趣味与文化权力的关系命题,从历史和社会两个维度进行开放性的辨析与延展,对美学史上出现的种种审美趣味理论进行梳理比较,对社会历史变迁中出现的趣味层级差异进行分析解读。同时,基于趣味与权力的关系视角分析审美文化生活和艺术实践,对生活、艺术、文化的一些关键性命题进行探讨,最终的指向是,探讨如何在现实的文化权力影响下,建构一种合理的、能最大限度体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审美趣味形态,以实现社会审美文化的和谐发展。
-
日本学者明清赋役制度史研究[日]鹤见尚弘、吴滔、陈永福 主编《日本学者明清赋役制度史研究》收录了日本明清赋役史领域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共25篇,包括山根幸夫、岩见宏、小山正明、鹤见尚弘、谷口规矩雄、滨岛敦俊、山本英史、岸本美绪等人的相关研究成果,涉及明清赋役制度改革等内容。本书对于夯实并推动国内明清赋役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各篇目大致以明清赋役制度变革的进展为序排列,条线清晰。同时,书中既有专题研究,也有针对相关专题研究的述评,为读者提供多角度视野,以便读者对同一问题有较全面的认知。
-
重塑中华黄兴涛著著名学者、教育B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黄兴涛先生作品,十六年磨一剑厚积薄发之力作,政治思想史和社会文化史结合的上乘之作,全面呈现“中华民族”这一重要观念的历史之旅,深刻揭示近代中国的民族认同与国家命运。本书将传统的精英思想史与“新文化史”的有关方法结合起来,对现代中华民族观念的孕育、形成、发展及其内涵,作了系统深入的整体性考察和阐释,既注重历史脉络的精心揭示,典型文本的发掘解读,以及重要概念的透视剖析,也重视国家体制、政党政策、关键人物和重大事件的影响和意义分析,并努力呈现了此一观念得以社会化的诸多历史面向。书中强调,现代中华民族观念一直伴随着中西思想的遇合与古今观念的交汇,表现出民族与国家的纠结与互动;对于认知主体而言,则始终包含着情感与理智的冲突与融合,见证着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和调适。它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和认同,可以说深刻地反映了那个时代中国的政治文化精神与民族、国家的命运,是极为重要的政治思想史和社会文化史现象。
-
也说李白与杜甫张炜全书分七讲,分别是:李杜望长安,嗜酒和炼丹,李杜之异同,浪漫和现实,遭遇网络时代,批评的左右眼,苦境和晚境。每一讲又分众多小节,每一小节分别处理一个议题,共计130小节。李白与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的高峰,两位天才诗人各以其旷世的创作力与魅力,而成为后世艺术家、诗人们隐形的榜样。张炜先生在本书中通过时代和生活的细节,走近李白与杜甫:诗人的家庭、身世、游历,诗人对实现政治抱负的渴望,诗人与女性的关系,诗人与炼丹、嗜酒的关系,诗人观念谱系的构成,诗人受前代诗人的影响,诗人的性格特质与生命韵律……张炜先生通过其匠心独具的解读,使两位大诗人的光华与魅力向当代读者充分敞开。张炜先生对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之分,对“史诗”概念等诸多诗学问题都进行了犀利的评析,深富洞见,并以富有时代感的穿透力,给当代身处网络时代的人们诸多警醒,颇为发人深省。
-
大师们的写作课 好文笔是读出来的舒明月《大师们的写作课:好文笔是读出来的》全书以“串珠体”写法,将鲁迅、汪曾祺、萧红等48位顶级作家的经典文本深度解析,既是“读书地图”,也是“写作宝典”。 每篇围绕一个主题(如“颜色”“容貌”等),将经典片段串联起来,并进行独到的赏析、精准的点评、提炼出模仿的技能点,从而行之有效的写作宝典。 此版为全网畅销30万册的增订纪念,新增批注篇10篇文章,通过全文精批的形式,手把手带领读者领受作家们的繁密招式,解锁写作难题。
-
红楼艺术的魅力周汝昌这本书的写法迥异录常。作者不凭籍任何舶来品的文艺理论而全用我国传统文学艺术的各色理论为武器,来分析阐释《红楼梦》的艺术特点,从微观(生活细节)到宏观(全书结构),从事件的脉络到人物的特征,无不探微抉秘,发前人之所未发。作者诚然是一位经学家,而同时他还是文艺批评家,书画理论家和音乐评论它。他不仅通小说戏曲,而且长于旧诗词与骈体文的写作 大而上自中华文化,小而下至民间底层的风俗习尚,他无不有深广而细致的研究,否则他是不可能把《红楼梦》析解得如此深透细腻的。周汝昌一生心血都倾注于曹雪芹及其《红楼梦》,锲而不舍,研究的深度和力度与年俱增。他不仅是曹雪芹的知心人,是《红楼梦》的鉴赏家,而且通过此书还证明了一个事实 没有受过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长期熏沐陶冶的人,是不是易真正理解[红楼]三昧的。
-
以玩为生吴飞晨起,“我”背上千岩古剑,继续在提瓦特大陆遨游,并在旅途中与赵云、孙尚香、蜀山派掌门徐长卿、蒲公英骑士琴结识。我们在前往银月城探宝的路上到不少拦路虎,在锁妖塔与纳什男爵、炼狱亚龙以及维克兹大战一场,还受邀在阿拉希高地参加法奥瑞斯国王与背叛者尼斐塞特一族的战斗。“我”无意间遇到了一位名叫小乔的女子在被人欺负,怀着一股侠义气,我收小乔为徒,带着她一同游历仙境……这不是生活中的场景,也不是小说或电影的情节,这是玩家在网络游戏虚拟世界中游历成长、纵横驰骋的日常。通勤的路上或是在下课的间隙,捧着手机全神贯注,那横着的屏幕和迅速移动的双手,表明他们在此刻已切换到另一个频道,开启在另一个世界的生活。那么,他们在游戏中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他们扮演这个角色想要表达什么,他们如何与其他人交往和对话,又如何在游戏衍生产业中寻找到自己的位置?立足于此,本书希望通过描述玩家怎么“玩”,探访游戏之于他们的意义,为青少年玩家、以及家庭和学校正确对待和管理游戏行为提供一些思考。
-
科幻理论的未来版图吴岩《科幻理论的未来版图》综合分析,指出未来科幻理论发展可能围绕如下三个方面。首先是对通过哲学思考,拓展对科幻本质的认识。在跨越认知、思想边界探索、思想实验等方面,科幻文学和相关艺术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这些优势还没有被广泛开发出来。其次是当前科技变化对科幻的影响,会导致科幻理论形成一个跟学科重叠的重要方向。这个方向不但朝向科技发展,也朝向伦理和消费与社会文化的发展。第三是在研究方法方面,科幻理论的研究可能更多结合当代信息科技、人工智能科技,并且逐渐从博物学走向演化学。对所有这些方面的研究,我觉得都必须围绕中国科幻本身的问题来进行。在中国的世界地位逐渐改变、中国文学的世界影响力逐渐发展的状态下,科幻文学中国性和世界性方面的相关研究可能会形成一个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