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
-
宋代杜诗学研究左汉林,李新 著本书从诗歌创作和艺术批评两个角度,探讨了杜甫诗歌对宋诗的影响,梳理了宋代杜诗艺术批评的主要内容,并提出诸多新见。基于宋代诗歌和诗论的文本,本书全面揭示了宋代诗歌创作学杜的阶段性及其特征,探讨了杜诗对宋代诗歌创作的影响,以及宋人学杜的成就和局限;并从诗歌成就、艺术渊源、体裁特征、主体风格、对仗、用典等不同方面,系统总结了宋人对杜甫诗歌艺术的体认,从而较为细致地勾勒出宋代杜诗学发展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征。
-
启蒙晚期德语文学中的时间诗学张珊珊本书主要研究德语文学中的时间问题和历史意识。文学文本作为历史、社会、文化话语交织之中的话语场,成为记载精神思想史的一种媒介,但同时,它自身具有的独特自主性和美学自治原则,使得文学系统本身也生产出本系统特有的认识,与时代历史话语形成张力。由此,该研究将在文化学视角下,考察文学与历史、文化之间的对话关系,具体将探究文学文本随着历史的演进所表达的时间概念、时间意识的嬗变。选取研究对象为20世纪初期的德语文学文本,主要为里尔克的作品,也可能会涉及托马斯•曼。这一时期,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西方的精神思想史进入一个巨大的文化转向期,传统与现代之间出现跳跃、断裂。科学发现和媒介革新带来的巨大变革从某种程度上也深刻影响着西方社会的历史认识和时间意识。哲学、心理学、物理学等领域都对时间问题表现出极大的敏感。文学中的时间与这些话语之间必然有着或隐或现的关系。本书将在梳理启蒙以来时间话语的基础上,以文学文本为例,着重探讨该时期文学中时间形态的独特特征,以及它们与历史话语之间可能的关联。
-
新旧文学的话语维度孙郁暂缺简介...
-
格雷厄姆·格林的国际政治小说研究房岑格雷厄姆· 格林(Graham Greene),20 世纪最重要的英国作家之一,曾获21次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却最终颗粒无收。格林的五部国际政治小说《文静的美国人》《喜剧演员》《名誉领事》《哈瓦那特派员》《人性的因素》,其创作由“矛盾”经由“多元”走向“融合”的主题思路一以贯之,它们将视角落在不同国家的人民受到现代政治挤压和反抗的心理和行为上,从微观着眼,讨论了20 世纪后期政治意识形态碰撞、大国对抗、小国夹缝求生等状态下普通人的生活。本书着重讨论了五部国际政治小说的“信仰与怀疑”“希望与绝望”“忠诚与背叛”三大伦理美学问题,亦从“权力政治”“人权政治”“人本政治”三个维度解读了格林的政治批评。
-
以电影为媒介张慧瑜 著本书由六个部分组成,以专题研究的方式,讨论80年代、90年代和新世纪以来主旋律电影的叙事形态、类型转换和传播机制等问题,既对电影产业化改革做出历史勾勒,又对重要文本进行个案研究。通过研究主旋律电影的文化流变,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主流文化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
联合副刊文学生产与传播研究李光辉 著“联副”根植于报纸媒介进行文学生产,其与政治场、经济场、文化场等场域之间始终保持着密切互动,也正是在这种互动中,来自不同场域的力量分别在不同时期主导了“联副”的文学生产,并因此形塑出不同时期殊异的文学景观。本书以“联副”前四十年的文学生产为考察对象,借鉴布尔迪厄场域理论的研究框架,分别从“联副”与政治场、经济场、文化场互动的角度,回到文学生产的“现场”去历时性地细致考察相关文本。一方面试图梳理并廓清“联副”前四十年文学生产所创造的具体文学图景,另一方面也试图从关系的视角切入,厘清“联副”不同时期殊异文学景象背后更深层次的生成机制。
-
梦演红楼张丽红 著《红楼梦》的梦是神话原型式的梦,《红楼梦》的人物命运既是对他们梦境的重复也是对神话原型的重复。红楼女性悲剧命运重演了贾宝玉的“太虚幻境梦”和林黛玉等人的梦,其实就是对女性悲剧命运的历史原型的重演。曹雪芹在西方理论家揭示梦和神话原型秘密之前,就运用梦和神话原型创作了《红楼梦》,这无疑显示了曹雪芹的超前与伟大。
-
北美学者中国古代诗学研究徐志啸本书是徐志啸先生所作的一本关于介绍北美学者对中国古代诗学研究情况的著作,主要内容有介绍代表学者及其学术成果、研究特点和方法,以及整体的学术成就、影响与不足等。该书着重阐述20世纪北美地区学者研究中国古代诗学的状况、特点、方法及中西诗学比较。具体内容包括:总体特点概况及文化背景分析;代表学者及其研究状况评述,涉及到陈世骧、周策纵、刘若愚、高友工、叶维廉、孙康宜、斯蒂芬·欧文、余宝琳、蔡宗齐,加拿大的叶嘉莹等;着重对他们的研究风格、特点及其内容作实事求是的客观剖析,从中引发启示与思考。
-
中国新诗理论的现代品格吴思敬 著中国新诗理论的现代品格》收录了笔者所写的有关新诗理论的文章45篇,分为5辑。第一辑:“新诗理论:回顾与思考”:本辑文章立足于新世纪大文化环境的背景,对百年来中国新诗理论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与反思,并对其中的某些规律性的东西予以探讨,对中国新诗的传统、中国新诗理论的基本品格、中国新诗理论的历史发展、中国新诗理论的现代转型加以阐述,对相关的理论流派予以介绍,以期引起大家对新世纪中国新诗理论建设的进一步思考。第二辑:“当代诗歌:历史与现状”:本辑文章一方面结合中国诗歌通史当代卷的写作,对中国当代诗歌的发展进行梳理,并对其中涉及的理论性问题予以探讨;另一方面则把眼光投射到当代诗坛,考察当下中国的诗歌生态,对改革开放以来的当代诗歌现象予以追寻与剖析。第三辑:诗歌评论家群像:对新诗理论史上有代表性的评论家如胡风、艾青、蒲风、任钧、阿垅等加以介绍的同时,对新时期以来涌现的以谢冕、孙绍振为代表的老中青三代诗评家群体予以关注。对不同时代评论家理论的阐释与个性的介绍,可丰富与加深对中国新诗理论现代化进程的理解。第四辑:诗歌理论著作述评:选择当代诗评家有代表性的著作予以评论,力求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从而使对中国新诗理论史的研究深入到文本的层次。第五辑:《诗探索》与我:介绍笔者与诗歌理论刊物《诗探索》的学术情缘。笔者1983年介入《诗探索》的编辑工作,1994年后任《诗探索》主编,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历经艰难,甘苦自知,所写内容可供读者了解与研究《诗探索》参考。
-
唐诗句型结构及其源流研究张延俊诗歌语言是常见的一种语体类型,唐诗是唐代汉语的宝库,句型是从无穷无尽的句子中归纳出来的一些固定格式。本书以唐诗句型为主要研究对象,深入考察了唐诗句型的整体格局、唐诗不同句型在五七言和近古体中的分布,以及唐诗各种句型或其主要结构形式的源流,并在唐诗句型的实际考察过程中修正现行汉语句型体系学说中的不合理之处,弥补其漏洞。本书是一部立足于句型及其结构研究的唐诗学著作,是一部有关诗歌语言研究的语体学著作,是一部描述唐代汉语句型体系的句法学著作,是一部反映唐代汉语句型发展状况的汉语史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