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
-
公园北京林峥《公园北京:文化生产与文学想象(1860—1937)》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考察“公园”作为一个新兴的西方文明装置,如何进入晚清及民国北京,在这个过程中又如何实现了传统与现代、本土文化与外来文明的对接与转化。旨在从公园入手,以小见大,呈现晚清至民国北京政治、社会、历史、文学、文化诸方面纷繁复杂的变革。《公园北京:文化生产与文学想象(1860—1937)》的研究内容是晚清至民国时期北京的公园,既包括清末民初政府正式建造、开放的公园,也包括具有公园性质的公共游览空间。采取个案研究的方式,选取若干最有代表性的公园,借此折射清末民初北京的现代性转型。近代北京各大公园多由清代的皇家禁苑改造开放而成,其等级和风格有着明显的分野,地处不同的城市区域,吸引了阶级、政治、文化背景各异的人群,并形成具有不同功能与审美风格的公共空间。《公园北京:文化生产与文学想象(1860—1937)》以万牲园、中央公园、北海公园、城南游艺园与陶然亭为个案,借以一一对应传统士绅、新文化人、新青年、普通市民、政治团体这五种人群的生活及表现,同时也分别反映公园所承担的启蒙、文化、文学、娱乐、政治等功能。
-
小说的细节黄昱宁 著本书是一部文学评论集,聚焦二十余位世界级知名作家,其中既有简·奥斯丁、大仲马、福楼拜、狄更斯这样的经典作家,也有加缪、菲茨杰拉德、纳博科夫、菲利普·罗斯、多丽丝·莱辛、艾丽丝·门罗、石黑一雄、托卡尔丘克、麦克尤恩这样的现当代文学大家。黄昱宁正是这些小说家所期待的理想读者,她秉持传统的细读方法,却不落窠臼,以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别具一格的审美发掘小说细节的灵光闪耀之处,向读者揭示小说艺术的魅力。她的这些文字,自始至终,都从细节中来,往细节中去。 同时,在本书中,她又是一位极好的文学阅读领路人,以译者的天然优势、写作者的亲身体悟和评论家的敏锐透彻,游刃有余地穿梭于文学与现实、小说与评论之间。其细腻的感知、独到的见解、切中肯綮的分析,如一个个通往文学密林的路标,引领读者进入深幽的文学世界。
-
从新时期到新世纪孙桂荣 著《从新时期到新世纪:女性小说叙事形式的社会性别研究》试图以代表性文学文本、文学现象的解读为中心,对从新时期到新世纪的女性小说叙事形式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其各要素在近40年来的发生、发展、流变过程中所体现的社会性别蕴含。它的研究对象包括叙事形式视角下社会性别研究的理论资源,新时期以来中国女性文学从内容到形式的社会性别研究理路变迁,叙述视角、人称、引语方式等女性小说形式要素从新时期到新世纪的性别话语表达,从个人型叙事到集体型叙事、从碎片性结构到碎片性微文本、从“她写作”到“她阅读”的文本方式流转等。内容涉及叙事形式层面上20世纪80年代女性小说的发生,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以及新世纪文学的女性小说叙事形式方面的微妙变化与调整,新媒体语境下新的叙事形态的生成及其社会性别原因,叙事形式与读者接受及其性别建构间的关系等。
-
后现代的现代性陈晓明 著雅克·德里达((Jacques Derrida,1930—2004),法国哲学家。20世纪下半叶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德里达本人的写作史、阐释德里达的历史,以及历史语境本身都在当下悄然发生变化,这使我们有必要重新阐释德里达以及解构的历史。《德里达的底线》在整个后结构主义兴起的知识背景上来阐释德里达及其解构主义,考察解构主义在当今知识领域产生的必要性。作者就德里达的代表性文本展开具体分析,追踪其解构思路展开的路线,揭示他解构的意义和困扰所在;同时,对解构主义进行一次“寻底”探讨和重新“修复”。
-
唐高力士周忠泰 著本书主要研究唐代著名宦官高力士。研究不仅仅是着眼于高力士大权在握时的事迹,而是先从其背景——其岭南旧族冯氏研究起,研究其家族南迁入岭南后的二三百年历史,特别研究了这个家族与岭南大族冼氏和麦氏与岭北经史笥许家和李唐宗室的联姻,弄清了这个家族由岭南第一豪酋至被籍没抄家的历史过程。本书还对高力士的文学形象作了历史还原。了解清楚高力士的家族史,有助于我们研究高力士,特别是了解家族发展对他的性格和言行产生的影响。
-
文海拾贝程桂婷,范桂真,朱晓莲,李艳 著本书是2019年广东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入选作品之一。本书以现代报刊的博搜精考为基础,发掘、考证、研究并辑校了中国现代作家(包括梁实秋、台静农、覃子豪、谢冰莹等)的一些集外文章。这些作家曾积极从事文学创作、翻译、批评活动,或组织社团,或创办、编辑文艺报刊。为客观、全面地展现他们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本书在广泛搜集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给他们编撰了详实可信的文学年表。
-
现代散文理论个性说研究王炳中 著《现代散文理论“个性”说研究/学术集刊》主要采用聚焦透视、以点带面的研究方法,把“个性”说作为现代散文理论批评的核心问题,将其置于具体历史语境和散文发展坐标之中进行专题研究。在全面梳理原始资料的基础上,《现代散文理论“个性”说研究/学术集刊》探寻了个性理论的渊源因革,辨析各种个性话语的形态、脉络及其互动和对话,寻绎诸家对散文个性内涵达成的理论共识和互补意义,并进一步考察“个性”说在批评实践方面的应用和创新,从而形成对“个性”说由表及里、史论结合的综合研究,建构以“个性”为焦点的散文理论研究范式。
-
文化自信与文学发展王兆胜 著本书主要是王兆胜先生近年来关于散文研究的文章合集。第一辑从宏观上探讨文化自信和文学发展问题,包括文艺对国家战略发展的使命担当、文学研究的创新性、中国现当代散文的观念变革等,力求突破文学创作研究的自说自话与西方化追求。第二辑从中观方面考察散文创作与研究的诸现象,包括散文创作研究趋势、散文与传统的关系、散文的文体等,充分显示散文创作研究与中国传统文学文化的紧密关联,以及在与西方对话过程中的中国化过程。第三辑是从微观角度论述中国现当代作家,如林语堂、郁达夫、季羡林、林非、路遥、张炜、穆涛、郭文斌等的作品,以实例说明他们是怎样通过文学创新发展获得中国文化自信的。
-
传统与现代刘建朝 著三明市地处福建省中部,拥有丰富的地方文化。本书分“三明传统诗人诗歌探析”“三明传统诗歌的现代利用”“三明民间故事传说探讨”“三明文化探寻与思考”“集体神话下的个人化诗歌写作反思”等内容,主要围绕三明的传统诗歌、民间故事传说、闽学文化、客家文化、生态文化等,勾陈史料,兼容雅俗,论述三明市11个县(市、区)的文化现象,并探讨地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发地方文学、文化的潜能与活力。本书有助于读者加深对三明地方文化的了解,也为地方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借鉴。
-
文学与地域文化变迁于蕾 著本书以文学与地域文化变迁为大主题,围绕“地域与士族南迁:六朝高门与会稽山水”“地域与科举迁移:文化地域变动中的唐宋古文运动”“地域与商业流动:明代江南士、商区域互动与文学商品化”三个分主题,考察了西晋“衣冠南渡”,唐代士族科举、仕宦迁移和中晚明江南都市人口聚集三个时期的人口迁移和流动现象,并选取地域文化变迁影响作家创作和文学活动的个案进行分析,从而论述了文学与地域的关系。本书视角独特,研究扎实,可为文学与地域文化变迁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