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
-
上海市黄浦区档案馆馆藏精品选上海市黄浦区档案局(馆)黄浦区是上海的中心城区,包括原黄浦区、卢湾区、南市区三区范围,是上海开埠最早,城市发展最全面的区域,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我们党的初心始发地,伟大建党精神的所在地。黄浦区档案馆是该区域内负责档案管理、编研的权威机构,馆藏丰富,代表了上海基层档案机构馆藏的最高水平,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区域的城市发展和文化特色。本图录精选馆藏精品历经多年汇编而成。其成果对于一部分研究上海城市变迁的学者和专业工作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于该区域的居民,也是了解区域历史变迁的乡土材料。
-
超脱寻味《红楼梦》黄伟宗《红楼梦》是一部中华文化美味集成大著,蕴涵着丰富多彩的人生世态之美味境界。本书以层层的超脱境界,寻找出十二个美味境界,既解答了曹雪芹设下的“谁解其中味?”的神秘提问,又开拓了享受欣赏的超脱境界。本书丰富和加深了读者对红楼梦诸多细节的认知和理解,集学术性和可阅性、历史性与审美性于一身,使读者增长知识的同时获得美的享受,是一部既有享受性又有欣赏性、既有学术性又有知识性、既有历史性又有前沿性的大众读物。
-
中国营造学社史略林洙《中国营造学社史略》是我国第yi部研究中国营造学社史的作品,全书以详实的档案、严谨的考证、大量的图表,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中国营造学社成立的背景、奋斗的历程和践行的理念,可谓开风气之先,影响深远。王世襄先生亲笔为此书题写书名。此次新版,修正了旧版的部分讹误,补充了部分重要信息,同时以图表的形式生动再现了梁思成、刘敦桢、林徽因等先生考察古建筑的情境,用更丰满的内容,更优化的结构,使读者更为清晰地了解、认识营造学社所做的贡献。 ? 中国营造学社在20世纪初的建立和它后来开展的学术活动以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都是我国近代科学技术史上十分突出的重大事件,不仅填补了旧中国科技界一项突出的空白,而且用实际事例向世界昭示了中国学人奋斗的决心、顽强的意志以及不可思议的巨大成果。——刘叙杰? 林洙以其多年对此热诚关注,阅读文献,走访故老,摘录梁、刘的手记,让当时情景得约略于眼前,使这种一丝不苟、锲而不舍的精神也能为后来学人所继承。——汪坦
-
宋代散文研究杨庆存 郑倩茹 著中国古代文化历经数千年发展演进,造极于两宋。 宋人在文化的各个领域和不同层面,几乎都有辉前烛后的新创获。由此拔萃而出的宋代散文, “抗汉唐而出其上”, “轶周秦”而“冠前古”,成就卓越辉煌,为世艳称。其馨烈所及,不仅直接沾溉后代学人,启渥了众多的散文作手,而且播芳海外,光彩汉学,大量名篇隽章,成为世界文库中的瑰宝,盛传不衰,炳烁艺林。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学界对于宋代散文的研究,目前还相当薄弱。有鉴于此,笔者试图在考源辨流和清理中国古代散文研究有关理论问题的基础上,从宏观角度,系统绎理、全面考察宋代散文发展的实际状况和体派衍传的独特模式,并多侧面地审视宋代散文发展过程中同其他文化层面的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及其社会效应,进而探讨其发展的规律性特征,在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同时,为当今文学的发展和新文化建设提供借鉴。本书初版于2002年,此次推出增订版,增加了近20万字的全新内容。
-
欧美文学的讽喻传统刘林著“讽喻”是欧美文学史上最具原创性、整体性和延续性的核心概念之一,至今仍广泛运用于文学创作与研究。讽喻传统源远流长、影响深远,彰显着欧美文学的文化底蕴、艺术创新和语言特征。本书系统考察讽喻传统的孕育与起源、发展与兴盛衰落与复兴,细读《伊利亚特》《奥德赛》《神曲》《鲁滨孙飘流记》《红字》《序曲》《都柏林人》《拍卖第四十九批》等16部经典作品,阐释斐洛、奥古斯丁、柯勒律治、本雅明、保罗·德曼、詹姆逊等13位理论家、批评家的讽喻理论命题,将讽喻传统的理论演进与艺术表现融为一体,从讽喻传统这一独特视角对欧美文学进行整体阐释。
-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代表作洪子诚,刘登翰 著《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代表作:中国当代新诗史》所评述的,是20世纪50-90年代中国新诗的状况。对于这一时期的中国文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称之为“当代文学”,以和前此30年(从“五四”前后到40年代末)的“现代文学”相区别。目前,尽管不少文学史研究者对诸如“现代”和“当代”的划分提出质疑,淡化这种时期划分,从整体把握20世纪中国文学、中国新诗的设想,也肯定会成为文学史(新诗史)写作的前景。但是,作为一种“过渡”,也为着更深入彰显“当代”的文学、诗歌问题,把1949年以后的中国文学(中国新诗)作为相对独立的时期来处理,仍有其合理之处。在20世纪的四五十年代之交,新诗同整个文学一样,发生了重大转折。“转折”的征象,广泛表现在各个方面;而主要表现是,20世纪40年代新诗多种艺术构成的关系发生重要重组,出现了在诗歌观念和艺术方法上统一规范的强大要求,并由此出现了具有“当代特征”的诗体形态。20世纪70年代末“文革”结束之后(当代文学史通常称为“新时期”),诗界出现了反思、重新审视这些观念和规范性要求的潮流,在诗歌写作上出现多种诗歌向度的□革和实验。这种□革、实验的基点和走向,呈现与“当代”前30年诗歌的延伸、悖逆的复杂关系,因而仍与“当代”诗歌已形成的格□发生或隐或明的关联。
-
亲历美学风云胡经之等著本书上编为胡经之先生叙述的当代中国美学、文艺学的发展历程;下编为胡经之先生为一些近年召开的美学会议撰写的学术文章、为后辈学者写的序的合集。上编回顾历史,娓娓道来,尤其是在美学发展历程中,一些由胡先生提出的标识性概念(如“文艺美学”等)的来龙去脉,对于学术史研究很有启发意义;下编的文章大部分都没有发表过,属于学术性散文,凝聚了胡先生的学术思考。
-
汉语重动句的来源与历时演变研究赵林晓本书在对近代汉语重动句的来源与历时演变进行了全面、细致描写的同时,也对该句式(构式)的构成特征、功能特征、形成机制以及在语法系统中的地位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理论思考。这些理论思考,不仅可以厘清以往汉语语法史研究中一些众说纷纭的问题,也可以修正现代汉语重动句研究中的一些结论。
-
元椠宋史校记叶左文 著叶左文生前潜心致力研究《宋史》,以毕生精力著《元椠宋史校记》,马一浮曾称叶最精《宋史》。《宋史》凡四百九十六卷,是“二十四史”中卷帙最多的一部官修史书。《宋史》传世版本有数种之多,中华书局点校本《宋史》,曾以百衲本为底本,引用叶左文(渭清)《元椠宋史校记》中的校勘成果以为参考。1935年华北事变后,叶渭清回衢州,继续研究《宋史》,并以毕生精力著《元椠宋史校记》,手稿本现存衢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现将已发表于《北平图书馆月刊》的校勘记汇为一书,方便学界使用。本书为影印本,经简单分类、编目,并撰写简要出版说明,为学者研究叶左文及其思想提供了诸多便利。
-
黄侃日知录校记汇本黄侃 著《日知录校记》为黄侃代表作之一。黄侃治学严谨,以“年五十当著书”自律,惜年方五十即猝然谢世,遗稿盈箧,多无定稿。是书系其得旧钞善本,校以黄汝成《日知录集释》而成,黄永年《古文献学讲义》称其“校出潘刻为避时忌而删改的文字条目,可补三十三卷本之缺失”。黄侃去世前,将稿本交付高弟龙沐勋校定,刻板蓝印,首有章太炎序,系据章氏手书上版。《日知录校记》最早刊布于归纳杂志,后有中央大学铅印本,仅印两百部蓝印本,版片即毁于日寇。黄侃稿本现藏于上海图书馆,今将《日知录校记》的四种本子汇集,予以原貌影印。本书为影印本,并收有张京华《黄侃校勘钞本〈日知录〉始末记》,为学者研究黄侃及其思想,提供了诸多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