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
-
散文的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梁艳萍 刘琴琴 周圣男本书是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文化自信与中国散文丛书”之一种。相比于过去着重从艺术技巧、作家作品、内容主旨等切入的研究角度,本书将中国近现代散文放置在中国近代以来的广阔文化语境中进行考察,对散文这种文体进行知识考古学式的文化体认。本书通过文化认同、文化叛逆、文化构建、文化融合等维度的剖析,营构起一种散文研究的立体文化框架,使散文研究与文化研究达成完美的交互。
-
刚刚过去的时代侯宁燕 著侯宇燕编写的《刚刚过去的时代》是一部由大学子弟自己创作的大学故事,写出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学独特幽微的生活气息。本书以新颖独特的视角,生动描写了六七十年代至改革开放时期一所理工科大学“精神贵族”们的心路历程,极节制而真实地表现了30、40后与70后两代知识分子在两种剧变的时代前后的不同遭遇,对高墙下宁静的校园岁月作了激情与理智并存的全景式阐顾。本书作者是70后,从小生活在大学校园。如果像其他大学予弟那样走上一条顺利的道路,也许作者不会为珍惜眼前生活而著笔;即使著笔,也许不免铺张豪华,肤浅热闹。这种经历与气质决定了作者以一副副极简约的写意画来呈现两代知识分子的奋斗与挣扎、青春和梦想。在反映这些人物对历史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些思潮的认识和困惑:如实刻画他们的理想、希望、期待和沮丧,以及他们面对生命中不可预知与不可避免的痛苦时的挣扎与无奈,笔墨经济,态度严肃,同时充满了深深的同情,甚至爱。本书尤为突出的是对那个刚刚过去时代林林总总的标志性事物如新东方、出国热、经商热……都做了详细的描述,读来如梦如幻,令人唏嘘。
-
雕刻童年时光谈凤霞 著这是一部对中国儿童电影的发展历史进行钩沉、爬梳和辨析的系统研究的理论著作。该书以时间为序,综合运用社会学、心理学、美学等各学科理论,对1922年至21世纪初年各阶段儿童电影创作和接受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展开思辨,发现其规律,审视其症候,以史带论,以论析史,把握中国儿童电影发展史的一些根本性问题。
-
中国文学十讲陆萼庭 赵昌平《中国文学十讲》一套4本,原为香港高中升大学预科性质的教材。全书分十讲,介绍了自先秦至现代两三千年的中国文学概貌。每讲分两个部分,*部分以各个历史时期代表性文体的名篇为纲,分作者、解题、课文、注释、预习、分析和欣赏、讨论问题、参考资料、应用练习等细目,不仅对作品作了比较充分的介绍,而且旁及了学生应该了解的其他有关知识。第二部分是从名篇所属时代和文体展开介绍有关的文学常识学习重点。同时还附有该时段的其他代表性作品。其特点是把作品选、文学史和教学很好地结合起来,堪称是一本简明扼要的多功能中学教材。这种在教材中以作品带史讲述中国文学的做法,具有创造性。
-
社区现场李燕燕 著《社区现场》是一部报告文学作品,作品所有章节虽各自独立但有明线暗线相连,写作对象为城市社区,作者李燕燕集中采访重庆市沙坪坝区相关社区情况。作品从小的单位“社区”入手,叙写重庆直辖、改革开放多年来的城市发展深度故事,讲述社区工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积极作用,力争“一叶知秋”。作者李燕燕深入社区进行采访,全书由近30名不同类型社区的社区工作人员以及热心公共事务的群众,讲述自己亲历的社区故事,采取“以人带事”的手法,以重庆市沙坪坝区的10余个城市社区为“观察样本”,全面展示城市社区“基层党建”“惠民政策引导”“抗击疫情”“困难群众救助”“群众调解”“社区矫正”“农转非”“退役军人融入社会”“公租房新事”等鲜为人知的故事,着重讲述丰富多彩又饱含正能量的社区百姓一线故事,揭示城市社区的多重面向。
-
文化哲学视域下大学道德教育理念的演进逻辑郑忠梅 著在文化哲学的观照下,大学发展史也是大学理念演进史,而世界一流大学的成长史也是其道德教育理念的演进史。展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研究,相比于现有相关研究多关注制度性与结构性的因素,书稿重点关注了文化和价值观念因素对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根本性意义。遵照文化哲学的学术路径系统耙梳了大学理念思想史研究中的道德教育理念,在此基础上,参照马克斯?韦伯的“理想类型”分析手段,提取“一流的学术共同体”和“一流的道德共同体”等核心概念进行历史语义分析和知识考古话语分析,对世界一流大学的道德教育理念给予历史语境的关注,将世界一流大学视为承载了我们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心理渴望和美好期冀的一种文化符号,对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过程视为展现中华民族伦理智慧和核心价值的道德实践过程进行了文化哲学审视。
-
诗与道德心灵余静远本书从爱默生诗学中的伦理维度出发,分别从诗人观、诗歌观、创作观和批评观这四方面重点分析了道德这一因素在爱默生诗学观中的体现,并探讨了爱默生在诗学观中如此强调道德的原因,指出道德是爱默生宇宙一体观中的关键因素,是维系个体、社会、宇宙间平衡和睦的重要手段,也是爱默生在其诗学观中的每一方面都达到统一的核心维度。
-
岁月纷扬黄珏本书是一部作者实现文学之梦的散文集,选取作者多年来创作的散文结集成册。共分为如叶思绪、感怀往事、盈盈亲情、如水友情、美丽自然、可爱动物、遇见美好七个部分。有对生活小事的观察与思考,如《等车》;有对少年往事的追忆和感怀,如《少年往事如蝶飞扬》;有怀念父母音容笑貌的拳拳赤子之情,如《父爱如山,母爱如海》;有对好友故人的惺惺相惜之情,如《重会杨罗,若如初见》;有对美丽大自然的赞美与讴歌,如《夏花绚烂》;还有对小动物生存环境的关注和担忧,如《蝈蝈,你们寂寞吗?》。全书语言平实,描摹细致,刻画生动,情真意切,于简单平凡中见深刻与哲思,读之可窥见湖南籍作者从长沙到南宁的奋斗轨迹和心路历程,以及作者丰富细腻的情感世界,怀抱希望和爱实现写作梦想的坚韧。
-
高氏女书校勘研究谢燮本书聚焦高氏女书这一代表性的女书文献,并对其进行系统地校勘研究,包括校勘整理、逐字标音、对译,以及难词、难句的注释。本书所选的高氏女书文献七十余篇,包含了书信、抒情诗、叙事诗、祷神诗、哭嫁歌、歌谣、谜语、译文等女书文体的全部类型。读者可以从原文入手,看到女书形、知道女书音、了解女书义,掌握到原汁原味的女书。
-
当代江南小说论韩松刚本书围绕“当代江南小说”,从江南文化与小说思潮、江南作家、地方认同、个性表达、诗性审美、语言风格、文体变革等之间的隐秘关系入手,探讨其在江南文化影响下的形成和发展、意义和局限。本书的突出特色和主要建树是提出了“当代江南小说”这一概念,并把当代江南作家群纳入江南文化和整个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语境中予以观察,这种纵横交接的整体性、体系性论述在之前的相关研究中并不多见。这一研究,开创了当代江南小说整体性研究的先河;这一成果,可以更好地为当代江南文化研究提供新的时代经验和思考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