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
-
文学地理学 第12辑曾大兴,夏汉宁 主编《文学地理学》辑刊是中国文学地理学会的年会论文之精选,由曾大兴等主编,每年一辑,已出11辑。作者均为中、日、韩三国从事文学地理学研究的学者。本刊设有“文学地理学学科建设”、“文学地理学宏观研究”、“文学地理学基本理论研究”、“文学地理学方法研究”、“文学家之地理分布”、“区域文学地理”、“文学地理学应用研究”、“国际视野”、“学科建设动态”等多个栏目。此辑刊自问世以来,反响一直很好,每一辑均已售完。《文学地理学》第12辑,收录中国文学地理学会第12届年会精选论文20篇,包括《当前文学地理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文学地理学空间视角下唐诗中“商山”的建构及成因》等等,文献资料丰富,论证严密,新见迭出,行文规范,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对于推动文学地理学的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
-
鼓楼新悦 幸运的人(德)苏珊·拜尔 著20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一代女性,已然步人中年。在大众媒体的叙述中,女性的中年往往伴随着有关职场、健康、家庭关系与外貌的焦虑与失望……难道,这些都是人到中年的必由之路吗?书中的18位女主人公给出了否定的答案。虽然她们的亲身经历各不相同,但却能在一件事上达成共识——她们的中年时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快乐”。这种自信和平静从何而来?这些女性经历了什么,我们可以从她们身上学到什么?为了一探究竟,《明镜周刊》撰稿人苏珊·拜尔与名模克劳迪娅·希弗、作家希莉·哈斯特维特、欧洲议会议员卡塔琳娜·巴利和唱作人乔伊·德纳兰等女性公众人物,以及护士、气候研究人员、大学教授、服装设计师和企业家等不同职业的素人女性进行了深入探讨,呈现了18位女性风格迥异的中年体验。这是一本关于身体与心灵、爱与欲望、权利与责任、感性与自主的书,带你走近中年时代充满感染力的、不被定义的幸福。
-
中外文论2022年第2期高建平,丁国旗,刘方喜 主编本书包括名家访谈、中国文论、西方文论、作品批评等常设栏目,以及专题“声音与影像:跨媒介文论”。名家访谈栏目将推出张晶、张利群、邢建昌三位文艺学领域著名学者对美学与诗学、中国文学批评整体观、以及文学理论知识学等学科建设基本问题的反思。中国文论栏目包括对汉字之诗兴、朱熹的“平淡”理论、清末翻译家群体的文学思想等问题的研究。
-
什么是道德何铁山,林海春暂缺简介...
-
数字人文与文学研究[英]马丁·保罗·伊夫(Martin Paul Eve)《数字人文与文学研究》是数字人文与文学批评交叉研究的最新成果,是以具体操作案例研究文学作品的著作。本书从微观视角详尽具体地阐释了如何将数字人文技术应用于文学经典作品解读,深入探讨了数字方法用于文学研究的多种方式,以及人文方法研究数字文学的路径,提供了从作者身份、空间、可视化、地图和地点、距离和历史、伦理路径等角度应用数字人文技术解读文学的具体方法。
-
摹仿叙事学袁国兴当下学术理论界热衷于探讨的叙事学问题,基本都属于言语叙事探讨的范畴,不能完全解释摹仿叙事的问题。在这一理论背景下,本书对表意摹仿行动的符号性质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仿体、仿物、摹仿影像及摹仿影像的叙事意旨构成等相关问题。书中的理论建构立足于现代传播背景的开阔视野,顾及艺术发生的源头,关注京剧演剧发展衍变的若干细节,拓宽了传统的京剧研究路径,是具有方法论意义的积极的理论探索,具有相当大的独创性。作为表意符号的摹仿行动是一种叙事手段,与用语言作符号表意的叙事手段不同。用“动作表达”让事件关系“联系得上”(亚理斯多德语)是摹仿叙事艺术类型建构的核心问题,本书所提出的主旨摹仿行动与辅助摹仿行动的不同、行事意念与叙事意念的区隔以及行动间性意义等问题,都围绕这一思维路径展开。书中关涉到的对言语叙事的真实叙事者认识问题的探讨,不仅深化了言语叙事理论关于叙事者的理论,也对摹仿叙事的叙事者怎样指认提出了一种可行的方案。本书与一般叙事学理论、戏剧影视理论、大众传播理论以及一般的文学理论和艺术理论都有直接关系,可视为是一个交叉学科研究的成果,也可以作为多个学科的共有基础理论来看待。简言之,本书是在2013年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非文本中心叙事》的理论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思考、提炼的成果,从一个特别视角对一般叙事者、符号学、影像传播学的相关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建构了一个新的话语体系,规避了外源性简易的线性思维,使京剧作为一种现代文化样态重新被内部研究系统所接纳,并深入京剧的叙事模式和场域审美建构展开了独创性的研究,“摹仿叙事”、“述演”等范畴乃作者首创,具有非常重大的学术意义。
-
创意写作课张志强 著这是创意的“创意写作”教程,是用讲故事的方式讲述的文学创作方法训练的理论。作者围绕虚拟的“北京艺术大学”的文学创作专业“创意写作课”,完整详细地讲述了专业文学创作训练及文学作品从片段到成品产生的全过程。用场景还原、现场操作、技术说明及作品展示为方式,生动有趣地叙述了文学创作的基本元素、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教学流程。全书共15课,涉及作为一个专业作家BI备的基本技术训练、叙事规则、叙事技术、叙事技巧等内容。书中列举了大量训练作品和案例。每节课开始之前都有“热身练习”“课前小餐”“故事热身”等独特的口头创作环节,课后留有深化训练作业。这是一部理论技能书,更是一本艺术教学的故事书。
-
精神守望鲁枢元鲁枢元长期从事精神生态问题的研究,认为在“自然生态”“社会生态”之上,还存在着一个“精神生态”的层面。《精神守望》是作者对“精神生态”问题深入考察之后写下的随笔和札记的结集。 我们正面临着一个科学越来越发达,而人们却越来越无力;技术越来越先进,空间却越来越狭窄;世界越来越喧闹,心灵却越来越孤寂的局面。鲁枢元从自己富于质感的生命体验出发,以“人类精神的经典”“思想界的浮士德”为旗帜,从那些真实的个体生命身上寻找精神资源,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冲突与和解为问题诱因,用生动的笔触解剖具体的人与事,深刻地反思当下人类生存的精神困境,期待为当代人唤回渐行渐远的人文精神、宇宙精神。钱谷融先生当年曾向广大读者推荐:这既是一本具有深邃思想的学术著作,又是一本抒发性灵的优美散文。 《精神守望》新版分为两卷。卷一以人物品评为主,那些为人类的“精神守望”奉献过生命与智慧的人,一经品题,气貌毕现。卷二以地理风物和观念为线索,经由通俗、凝重的文字抒写作者接触到的质朴人生,表达了作者审视现代人类生活时的忧虑与祈望。 相较初版,本次再版,书稿收录的文章更换大半,在保留初版精粹的同时,加入了时代发展下作者新的思考,文章写作时间跨度长达二十余年。这些文字中流露的对人文精神和自然生态的深度思考,在今天,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
-
问答青春徐川 著15年来,徐川作为一位80后十九大、二十大代表,持之以恒地跟数十万青年线上线下谈心交流,深受他们的喜爱。这些交流形成了上百万文字的成果,徐川从中精选出20万字形成本书。本书围绕专业、学习、就业、考研、恋爱、选择、信仰等大学生成长过程中最关心、最经典和最容易引起困惑的话题,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娓娓道来,深入浅出,把“有意义”的事情讲得“有意思”,用“讲故事”的方式“讲道理”,是青春旅途中的贴心读本。作为深受青年喜爱的同路人和陪伴者,本书作者坚持对所有青年在线咨询48小时内有问必答,实现全天候陪伴,形成了逾5000万的阅读量,陪伴一批批青年书写青春、成长成才,遇见最好的自己。
-
解锁未来罗小茗 著本书隶属于王晓明主编的“热风”书系“研究坊”系列。“未来”作为一种带有方向性和规范性的话语,构成了中国整个社会生产机制的重要基础。本书将当代中国科幻小说中的城市想象视为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所形成的未来想象力的重要标本,对其展开考察和评估。具体的考察和评估,围绕城市空间的区分、时间的重构、城市基础设施的构想、工作/娱乐观念的推演、城乡关系的演变、“文明”概念的转化,以及一种既有的探索未来的想象路径这七个部分,循序渐进地展开。上述线索既构成了今天人们展开城市和未来想象时的关键线索,也同时凸显出在整个城市化过程中凝聚而成的居支配位置的感觉结构对这一想象的激发与制约。在上述讨论的基础上,作者进一步分析了当代中国科幻小说中以城市想象为标本的未来想象力与既有的感觉结构之间的既成关系,据此说明当代社会未来想象力的局限性和可能性所在。本书的研究论题,涉及中国现当代文学、科幻小说研究、城市研究和文化研究等多个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