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
-
看不见的文学杨宁本书通过读者在文学阅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引出十六个论题,经由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文学案例和故事进行解答、辨析理论,帮助读者更深入地认识文学现象,提升审美鉴赏能力。
-
古道西风荀羽琨 著《古道西风:现当代丝绸之路文学研究》按照丝路文学的发展历程,从本土作家和西行作家两个角度,系统地整理丝路文学文献,借此勾勒现当代丝路文学生成与发展的概貌,从一个新的角度拓展了现代文学史料研究的领域。尤其是本论文对现代阶段丝路作家作品和西行文献的整理。把以前处于被遮蔽和碎片化的文学史料,在丝路文学研究这个整体构想之下。重新发掘出来并对之进行系统化、整体化的研究.不仅有利于丝路文学的学科建构,而且也拓展和完善了现代文学史料的范畴。
-
中国传统论词绝句史论胡建次,汪素琴,金凤,吴玉窕 著本书抓取论词绝句得以出现、承纳、衍化与展开之代表性论题,紧密依托各异的批评材料立论,清理论词绝句承纳与衍化的内中情形。以个案的历史承纳与创新发展为线索,并以线索上众多的原点为支撑,揭示论词绝句发生、发展、衍化与创新的丰富内涵。
-
中外文论2021年第1期丁国旗 著本书主要收录学会年会参会学者所提交的会议交流论文,也接受会员及从事文艺理论研究的国内外学者的平时投稿,学术论文、译文、评述、书评及有价值的研究资料等均可。内容包含20世纪中国文艺理论家思想研究;当代文艺美学前沿问题研究;中国文艺美学研究;东亚文艺理论研究;专栏:新媒介文艺批评;访谈与书评;附录七个栏目。
-
民国目录学研究倪梁鸣 著本书的一部研究民国时期目录学的专著。中国目录学史至民国时发生了一大转变,在西学的冲击下,开始由传统向近代化转化,由此形成了20世纪中国目录学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无论是目录学理论、目录学家、图书分类法,还是专科目录等四大方面,都有极其鲜明的特点。本书即从这四个方面对民国时期的目录学进行了全方位的深入研究。全书注重理论的探讨,又详细介绍目录学巨擘。以史学专科目录为突破口,兼顾其他尤其是人文类学科的研究方法。本书通过研究民国目录学的发展,为当今目录学注重数字化、信息化的背景下,如何发挥中国传统目录学理论的学术价值,使“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目录学传统能在当今目录编纂实践中重新发挥其价值,做出了极富底蕴和有意义的研究。
-
方寸之间的家国情怀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著本书以黄绍锵先生捐赠给广州市地方志馆特藏室的邮品介绍为主体,是为“第一编:话说珍邮”,分为清朝时期、民国时期、港澳地区、世界珍邮四部分;其中囊括了中国第一套纪念邮票——慈禧60寿辰纪念邮票(俗称“万寿邮票”)、中华第一邮——大龙邮票、世界第一枚邮票——英国“黑便士”邮票等。“第二编:邮人说邮”收录了邮界对其中的主要邮票进行研究的文章数篇。第三编:将穗邮单列成编,体现了捐赠者对故土故国的浓浓深情。
-
刘守华故事学文集 第九卷刘守华 著民间文学的重要价值日益受到重视,刘守华以民间故事研究为重点,出版论著十余种。现选取数种,构成《刘守华故事学文集》出版。它们既有对故事学这一民间文艺学分支基本原理的构建,也有对中国古今贯通的故事史的全景叙说,还有对跨国跨民族的比较故事学研究。同时,作者将湖北具有代表性的一系列故事类型和故事讲述家推向国家非遗保护名录,受到国家文化部和湖北省人民政府的表彰。本书为第九卷“民间文学魅力与价值”分卷,具体收录了《民间文艺与农村文化发展》《多棱宝石——关于中国民间文学命运的思考》等内容。
-
文艺美学研究 2018年秋季卷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 著,曾繁仁,谭好哲 编《文艺美学研究》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主办的连续性学术出版物,每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两卷(春之卷与秋之卷)。包括国际前沿、文艺美学、生态美学、审美文化、审美教育、青年论坛等栏目。本书文艺美学研究2018秋季卷,是2022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本书讲的是,马克思主义与符号学的张力及其超越、中国文论和美学研究的论争与反思、商品价值的审美价值及其他问题等。
-
刘守华故事学文集 第七卷刘守华 著民间文学的重要价值日益受到重视,刘守华以民间故事研究为重点,出版论著十余种。现选取数种,构成《刘守华故事学文集》出版。它们既有对故事学这一民间文艺学分支基本原理的构建,也有对中国古今贯通的故事史的全景叙说,还有对跨国跨民族的比较故事学研究。同时,作者将湖北具有代表性的一系列故事类型和故事讲述家推向国家非遗保护名录,受到国家文化部和湖北省人民政府的表彰。第七卷的主要内容为“故事学纲要”和“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
-
彼方之道席东 著本书紧扣“中国文学翻译策略研究”这个中心,将文学翻译置人文学的社会传播系统中,从交际学与翻译的历史渊源入手,澄清了学界对关联翻译理论的误读,重点阐释了直接翻译与间接翻译在延安文学作品翻译中的统一,并在关联视角下,审视了延安文学译本在美国的生存镜像,并指出,延安文学与中国现当代文学一脉相承,考察延安文学作品翻译的策略选择对于中国文学走出去有着举足轻重的借鉴意义。本书以“翻译研究”为主线,在文化、历史背景中立体勾画了关联翻译理论在文学这个社会传播系统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