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
-
《格萨尔》史诗传播社会学研究王景迁著《格萨尔》史诗的传播活动遵循了科学的传播规律,神秘性仅是一种表象。艺人在传播史诗的过程中,会受到来自政治、经济与宗教等领域的外部制约。史诗本体就是一个巨大的、开放性的信息库,为百姓提供了必要的生存与生活信息。史诗的主题变化是一种“与时俱进”的主动适应性行为。史诗受众群体具有明显的群体特征与阶层差异,受众的接受活动是一个主动性与被动性相结合的综合过程。艺人、僧人、史诗内容、传播技巧、传播对象与受众个性特征对史诗的传播效果都会造成影响。
-
屈原辞文体研究张世磊著本书以作者的博士学位论文为基础,从文体学视角出发研究屈原辞。作者先从文章体类角度将屈原辞分作诗体、赋体两类,每一类又依具体文本体征进行再分辨。再分辨时,根据先秦文体生成特点,着重从文体生成的文化依据、文本的艺术构思等视角立论,得出了一些新认识。
-
私史微观廖太燕《私史微观:中国现代作家日记的多元透视》是一部对中国现代作家日记的文本、作者及作者的日常生活、行旅体验等进行多角度、全方位梳理研究的学术著作。书中引用大量名人日 记原文,如朱自清、鲁迅、郁达夫、徐志摩、胡适、季羡林等,为读者更近距离了解这些现代名家打开了另一扇窗。作者强调了作家日记的文学史和学术史价值,并提出构建“中国日 记学”的设想,颇具创新性和整体观。
-
非裔美国小说艺术研究庞好农,刘敏杰 著《非裔美国小说艺术研究》是系统介绍和研究非裔美国小说艺术特色的专著,其学术价值主要体现在对非裔美国小说技法的细致总结和文本阐释体系的宏观建构上。笔者以文本细读为基础,探究了23位有代表性的非裔美国作家及其36部重要作品的写作风格和叙事策略,把对艺术技巧的研究上升到形式与内容的辩证哲理层面,为非裔美国文学艺术研究提供理论与实证的支持。《非裔美国小说艺术研究》有助于拓宽我国学界对非裔美国小说艺术问题的探究边界,提高读者对世界多元文化和族裔文化的认知能力,对美国其他少数族裔(如印第安裔、拉美裔、亚裔等)文学的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
谭献与晚清文坛刘红红著谭献是晚清著名文学家,本书从晚清时代与文坛双重变迁的视域中考察谭献的文学创作、文学思想与文学地位。将谭献文学研究与晚清文学流派、学术思潮、文艺思潮等方面相联系,在晚清文坛“南北宋词之争”“唐宋诗之争”“骈散之争”的视野下考察谭献的词学观、诗学观、骈文批评理论等文学思想。本书从谭献文艺与文学互通共融的现象出发,从书学与词学、诗学与词学的关系角度入手,分析谭献的词学批评理论,从而深入探究晚清的学术思潮与文坛风貌。
-
划过夜空的红色彗星许再佳 著本书讲述了左联作家洪灵菲作为大时代洪流中一名渴望自由平等理想社会的青年,尽管受挫于婚姻及爱情失落带来的苦闷,但信念坚定,投身革命,加入共产党,坚守党的机密,并为革命事业献出生命的故事。他的一生短暂,却犹如划过夜空的彗星,光辉长久不衰,值得铭记,载入红色史册。
-
文化自信与文学发展王兆胜 著本书主要是王兆胜先生近年来关于散文研究的文章合集。第一辑从宏观上探讨文化自信和文学发展问题,包括文艺对国家战略发展的使命担当、文学研究的创新性、中国现当代散文的观念变革等,力求突破文学创作研究的自说自话与西方化追求。第二辑从中观方面考察散文创作与研究的诸现象,包括散文创作研究趋势、散文与传统的关系、散文的文体等,充分显示散文创作研究与中国传统文学文化的紧密关联,以及在与西方对话过程中的中国化过程。第三辑是从微观角度论述中国现当代作家,如林语堂、郁达夫、季羡林、林非、路遥、张炜、穆涛、郭文斌等的作品,以实例说明他们是怎样通过文学创新发展获得中国文化自信的。
-
传统与现代刘建朝 著三明市地处福建省中部,拥有丰富的地方文化。本书分“三明传统诗人诗歌探析”“三明传统诗歌的现代利用”“三明民间故事传说探讨”“三明文化探寻与思考”“集体神话下的个人化诗歌写作反思”等内容,主要围绕三明的传统诗歌、民间故事传说、闽学文化、客家文化、生态文化等,勾陈史料,兼容雅俗,论述三明市11个县(市、区)的文化现象,并探讨地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发地方文学、文化的潜能与活力。本书有助于读者加深对三明地方文化的了解,也为地方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借鉴。
-
宋代散文研究杨庆存 郑倩茹 著中国古代文化历经数千年发展演进,造极于两宋。 宋人在文化的各个领域和不同层面,几乎都有辉前烛后的新创获。由此拔萃而出的宋代散文, “抗汉唐而出其上”, “轶周秦”而“冠前古”,成就卓越辉煌,为世艳称。其馨烈所及,不仅直接沾溉后代学人,启渥了众多的散文作手,而且播芳海外,光彩汉学,大量名篇隽章,成为世界文库中的瑰宝,盛传不衰,炳烁艺林。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学界对于宋代散文的研究,目前还相当薄弱。有鉴于此,笔者试图在考源辨流和清理中国古代散文研究有关理论问题的基础上,从宏观角度,系统绎理、全面考察宋代散文发展的实际状况和体派衍传的独特模式,并多侧面地审视宋代散文发展过程中同其他文化层面的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及其社会效应,进而探讨其发展的规律性特征,在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同时,为当今文学的发展和新文化建设提供借鉴。本书初版于2002年,此次推出增订版,增加了近20万字的全新内容。
-
清代八旗进士群体征录多洛肯,路风华 著有清一代,清代八旗科举既是一种考试制度,同时在中国科举史上也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科举文化现象。本书从八旗科举的视角对清朝 1417 名八旗进士进行群体性研究,在全面梳理八旗科举制度的基础上,对八旗进士撰述小传,这是本书的核心内容,随后阐述八旗科举世家的总体风貌,对清朝八旗以科举起家有一个详细的概述,从而阐明八旗进士形成了中国科举史上独特的文化现象的原因,后详细描述了八旗进士的文学创作活动和文化学术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