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
-
杨宪益戴乃迭宋明评话选英译研究王华玲 著本研究以杨宪益、戴乃迭的《宋明评话选》英译本为对象,梳理《宋明评话选》的英译研究现状、英译历程,分析其英译特色,尤其是译本中文化信息传播的特色,从跨文化传播的维度探讨杨、戴英译《宋明评话选》的目的、方式及其社会文化语境。通过对他们讲述中国典籍故事、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这一具体文化事件的考察,归纳,提炼两位翻译巨擘的翻译策略、翻译思想和讲述中国故事的翻译智慧,以期为当下中国文学、文化对外传播,特别是中国典籍外译提供可借鉴的方案。
-
经典与经验白烨本书分“发展历程回望”“文学经验梳理”“经典现象撷英”“相关史料钩沉”四个小辑,收入了作者近些年来论述当代文学的演进历程、当代文学创作中的经典作品、当代文学发展中的重要经验等有关当代文学史论方面的文章。在围绕“经典与经验”的总主题,论述当代文学的历时演进、文学经典的成因与文学经验的积淀的同时,还涉及党的文艺方针政策对于文学事业的指导引领、党领导文学工作的重要经验、中国当代文学在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创建与实践,及当代文学在不同时期与社会生活的密切互动,与时代潮流的相随相伴。这些论述与看法中,实际上都隐含了对于中国当代文学的特有属性与本质特征的探悉与揭示。这些由不同方面的论文精选构成的论集,有助于人们了解和知悉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及主要成就与基本经验,也有助于人们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学的特征与特色。
-
儒家文明论坛徐庆文 著本书是儒墨思想研究论文集。儒家思想和墨家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及重要组成部分,是战国时期“世之显学”,也是诸子百家中最有理想、最有抱负也是最讲道德的思想体系。儒墨两家学派对于忠孝、仁义、慈爱等都有不同的看法,对整个社会发展都设计出了各自的方案。儒墨两家思想一致百虑,对立互补,相反相成。围绕辨析儒墨两家学说精义,会通两家思想,促进儒学研究和墨学研究交流合作,开辟儒墨学兼容创新。本期所收论文共19篇,其主题有三:一是儒墨会通与国家治理,二是儒墨思想及其传统文化,三是中华文化资源与人类共同命运等
-
面向构式知识库构建的现代汉语A一X,B一Y格式研究刘洪超 著《面向构式知识库构建的现代汉语“A一X,B一Y”格式研究》从语言学研究和应用的角度出发,面向构式知识库的构建,按照构式义的不同将“A+一+X,B+一+Y”分为三个构式,详细描写了其中两个构式及其下位构式的判定条件,并探讨了这两个构式及其下位构式的构式义形成机制。
-
苏州文艺评论2022苏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苏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 编《苏州文艺评论》始创于2007年, 2014年改为图文版, 恰逢北京成立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与中国作协、剧协、影协、美协、书协、曲协、视协等十一家主流的艺术家协会一样名正言顺, 同一平台。《苏州文艺评论2022》一书, 分为文学视野、红氍毹上、水墨吴门、江南游走等部分, 针对苏州文艺、苏州文化的传统和现状进行深入的剖析和研究, 探求苏州文化发展规律的奥秘, 也与苏州文学界、美术界、影视界、曲艺界合作开展艺术评论。
-
清代闺秀文学的建构王细芝 著近20年以来,中国女性文学研究呈现出一片春潮涌动般的赫赫声势,各种女性文学研究与批评的论文著作接踵而至,令人目不暇接。但客观地说,同在这一领域中的中国古代妇女文学研究却相对有些萧条,而中国古代妇女文学中的清代妇女文学研究尤其显得薄弱。事实上,众多诗词名媛集中一时,以风起云涌之势出现于清代文坛,其空前的文学成就是值得我们为之大书一笔的。单就她们所创作的作品数量而言,就有着惊人发展,以20世纪20年代末单士厘的《清闺秀艺文略》一书为例,这套共有五卷的文集搜罗有清一代300年中2300多位闺秀女作家的3000多种“艺文”作品。而她们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柔媚清婉的韵致,更使清代文坛平添了几分亮丽的色彩。但不幸的是,这一大批闺秀作家的选集及专著一直都受到后代学者及读者的忽视,或偶有人提及也只如轻风拂水,引不起大家的共鸣和相应的重视。
-
两宋乐府制研究卫亚昊,卫剑阙 著宋代文学的繁荣与发达的音乐文化和完善的乐府制度关系密切。《两宋乐府制研究》旨在对宋代乐府制度进行全面考察,并通过对大量史料的梳理和辨析,准确描述宋代乐府制度,在此基础上就宋代乐府制度与宋代音乐文学的关系做出探讨。《两宋乐府制研究》填补了国内此项研究的空白,为进一步研究宋代音乐文学奠定了坚实基础。
-
文献新视域杨亮著“学之兴废,随世轻重。”从事古典文献学的治学,都重视“术”的层面,版本、目录、校勘,这是古人的学术正统。文献是所有学科研究的基础,更深层次的研究还在于文献的思想和方法论层面,即“道”的层面,二者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面对传统文献,一方面要厘清学术传统的演变脉络,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是应有之义;另一方面则需以现代学科视野,来研读经典。谈学应有“浮生愿向书丛老,不惜将身化蠹鱼”之境界,“世间唯有读书难”,虽是“屋下架屋,床上施床”,亦可见学术传承之脉络。本书以授课讲稿为主体,穿插“书隙过影”的思想随笔,以期展现文献研究的新视域。
-
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胡适 著《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是著名学者胡适为上海《申报》五十周年纪念册而作,目的是记载当时五十年新旧文学过渡时期的历史。 《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在实录的基础上自出机杼,从古文的末路、古文学的新变、白话小说的发达及缺点、文学革命这几个方面来再现这五十年的文学,这既是一定程度上历史事实的总结,也是在有意识地、有选择地建构历史,让历史说话。
-
白先勇小说的翻译模式研究宋仕振 著白先勇是台湾当代著名作家,其小说创作将中华传统文化底蕴与审美意识提升到一种新的境界。他跨区域、跨国度的文学创作以及由此产生的文学影响,也为海外华文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其代表作已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国外产生了积极而持续的影响。本书以白先勇的三部代表作即《台北人》《孽子》《纽约客》的英译为研究对象,以翻译模式为研究主题,借助英译底稿及其他相关一手资料,对三种不同翻译模式的缘起、操作过程、策略选择等,以历史语境还原的形式进行了动态的描述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