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
-
中国外国文学研究年鉴王永“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收录上一年度国内发表的重要外国文学研究成果,主要内容包括论文索引、专著索引、译著索引、外国文学大事记等。论文、专著和译著的每一条索引均提供作品名称、著作者或译者、刊物或出版社名称、内容摘要等要素,便于读者了解内容梗概,检索原文或原书。外国文学大事记则提供了重要基金项目、获奖信息、学术会议、事件等。本年鉴强调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本项目以2018年度为起点,在未来五年以及更长的时间将以每年一卷年鉴的形式,持续地追踪我国外国文学界日新月异的研究图景。
-
宋永嘉学派之学术思想董金裕本书概述了永嘉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包括其学之兴起、转变乃至衰歇的情形与缘由;重点则在于绍述、阐发各阶段代表人物之传略及其学术思想,计有北宋永嘉九先生(周行己、许景衡、刘安节、刘安上、戴述、沈躬行、赵霄、张辉、蒋元中)、南宋郑氏兄弟(郑伯熊、郑伯英)和薛季宣、陈傅良、叶适等;继而类分为南宋末年、明末清初、清道咸同光及民国以降四期,各举其信而有征之实例,论述永嘉学派诸子学术思想之影响。后,本书以结论指出:永嘉之学所讲,重在“经世致用”之实事实功之建立,与宋学各派所讲“内圣外王”立场虽未必尽同,然其欲拯斯民于水火而同登于衽席之上者,目标其实一致。书末有附录三种,除参考书目举要外,另有宋永嘉学派诸子生平著述年表与著述考略,以为有志于考索永嘉学术者之助。
-
满文《三国志通俗演义》版本研究巴雅尔图,宝乐日本书主要运用版本比较研究和文本的跨语言对照研究方法,系统探讨了清朝顺治七年(1650)的纯满文《三国志通俗演义》刊本、康熙年间的纯满文《三国志通俗演义》翻刻本、雍正年间的满汉文合璧《三国志通俗演义》刊本以及纯满文《三国志通俗演义》抄本、满文《三国志》抄本、满文音写汉字《三国演义》抄本、满汉文合璧《三国演义人物图赞》写本的文本形式及其思想内容。总之,本书可为版本研究及满汉文翻译等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
后诗学晏榕本书是诗人、诗歌研究者晏榕的代表作。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分别为“呈现之维:走向新诗学”“生态重塑:纪念与批评”“虚构:现实或想象”。上卷从呈现之维展开,对诗人庞德、艾略特、斯蒂文斯、毕肖普、罗伯特•克里利、约翰•贝里曼等及其作品展开文本细读,充满个性化的洞见。中卷结合创作实践,着眼整个诗歌创作生态圈,评论国内重要诗人,介绍国内重要的诗歌论坛,在审美资本、智力消费等当代语境下思考当代汉语诗歌传统及其现代转型,探索文化生态的重塑。下卷收录了作者多年来的诗歌代表作。
-
中古咏史诗研究王帅著本书从咏史意识、题材选择、社会风气、创作传统、写作技巧、文体互动等角度对中古咏史诗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重点分析了中古咏史诗的两大主题——士人主题和女性主题,深入分析了这两大主题形成的时代背景,以及这两类主题在发展中不断拓展流变过程。同时,本书还注意到中古咏史题材的发展与其他题材存在着不同的互动关系,并着重讨论了述德、赠答、怀古、边塞、宫怨等题材和咏史之间的相互影响。
-
泰戈尔世界主义观念在英美的传播与影响罗铮本书主要阐述1912-1941年近30年间泰戈尔在英美的文学译介、演讲等文化交流活动,并探究其世界主义观念。泰戈尔1912年因英译诗集《吉檀迦利》在英美引发关注,次年凭借该诗集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东方作家,在英美乃至全世界引发轰动。之后,不但泰戈尔的多部诗集、小说、戏剧被译成英文并在英美出版,他还多次奔赴英美发表演讲,传播印度宗教哲学文化。从1912年泰戈尔进入英美视野至1941年泰戈尔去世,不管是泰戈尔文学的英译还是他在英美的演讲,都旨在促进英美对印度文化的了解,增进英美和印度间的文化交流。泰戈尔始终坚持世界一体、东西方文化互补,倡导东西方建立友爱、互助等以道义为原则的精神联合,替代东西方旧的殖民统治和物质奴役关系,体现了泰戈尔的世界主义观念。本书读者定位为翻译专业、比较文学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也适合对泰戈尔个人、世界主义观念感兴趣的大众读者。
-
西方如何作为方法段吉方著当代西方文论有效性辨识问题是近年来中国当代文艺学研究集中讨论的问题,也是影响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发展与理论建构的重要问题。本书从理论与现实的角度,对西方文论话语反思与中国当代文论若干问题展开研究,主要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中国化当代化研究的问题、当代西方文论反思研究的知识论路径与方法论立场问题、文论“失语症”与当代中国文论的价值重估、原创推动问题、中国当代文论中的后现代主义话语批判问题、“中国经验”与当代中国文论话语体系构建问题等。相关研究论述在学界产生较大反响,对当代中国文论话语体系构建研究具有一定的启发。
-
中国现当代杂文史通论姜振昌著本书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的”和“美学的”科学文艺观为指导,以丰富扎实的史料为基础,以史、论结合的方式把中国现当代杂文发展的历史过程及精蕴,包括思潮、流派和文体的来龙去脉清晰地梳理出来。其中特别注意从广泛的历史联系,尤其是从历经劫难而又重谋振兴的中华民族现代生存史的大文化背景上透视杂文现象的林林总总,对百年杂文发展史(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新时期”)从思想深层和艺术规律上作出阐释和总结。末附“中国现当代杂文史事编年”。
-
媒介融合时代《水浒传》的传播与接受程娟娟 著本书的基本思路是从传统经典的当下命运入手,将其放置在消费文化为时代背景的文化语境中,以《水浒传》的现代传播接受作为重点分析对象,通过文化阐释、个案分析、文本解读等方式,来深入分析《水浒传》传播的诸多现象。
-
不同而和徐新建著在全球体系重新构建、民族国家激烈竞争的当今世界,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使国民知晓自己、让世界认识中国,已成为关涉甚广的重要议题。本书立足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及其与世界各民族的跨文化交往,梳理和总结人类学的中国故事。全书内容包括对西学东渐后人类学本土化问题的学科性思辨,同时也涉及了与之相关的个案论述。其中既有关于多民族中国的总体论述及夷夏关联的田野调研,也包括了以北美、不列颠及俄罗斯等地为例所做的跨文明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