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
-
价值论观照下的文学翻译批评研究张志强,刘国兵著本书在价值论观照下,重新审视了文学翻译及文学翻译批评的性质与特征,深入探讨了文学翻译批评的主体、客体、类型、目的、原则和标准以及评价体系与方法等相关问题,对如何全面系统地评判文学翻译的各类价值作了详细解析。
-
《韩诗》研究吕冠南著本书以汉代官方《韩诗》学的重要流派之一《韩诗》为核心研究对象,对于这一学派所有见于文献记载的著作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辑佚,同时对该学派重要著作的文学价值、文献价值和学术价值进行了探讨,并更完整地重建了《韩诗》传承的学术史。本书涵摄传世典籍、出土碑志、域外汉籍,是学界部专力研究《韩诗》的专著。
-
英国殖民时期非洲本土语言文学嬗变研究孙晓萌本书选择了典型性、使用地区广泛的豪萨语和斯瓦希里语本土语言文学进行研究,旨在从整体上把握英国殖民时期非洲本土语言文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规律,解析其在与外来文化互动过程中的抉择,反思西方文化霸权以文学为载体实施的动因和策略,力图改变当前学术界以非洲英语文学为主要研究对象的非洲文学研究范式,充分肯定非洲本土语言文学的重要价值及其地位,进而完善非洲文学研究的内涵。
-
守护你一生汪丽娅,汪峥著明泉和春芳,一对热恋的年轻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乘坐木船从武汉来到孝感,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那个介绍他们前来的朋友萧志杰后突然消失。让他俩一生饱受挫折,神秘的萧志杰到底是谁呢?面对猜忌和怀疑,他们感到委屈、伤心、气恼和无奈,但他们始终相信有水落石出的一天,做人始终自信、坚强和坚韧。从相遇时的一见钟情到相知的一往情深,从相互扶持的一心无二到相互守护的一天难离,他俩牵手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春秋,直到死亡将他们分开。花开有时,花落无情,大自然四季轮换,唯有永恒的真爱不会逝去。
-
中国近现代报人小说与报刊新闻的互文性康鑫 著本书以互文性为视角,探讨报人小说与报刊新闻之间的复杂关系,对报人作家的职业身份、市场化生存方式、文学实践活动做了详细考察。本书通过对报人与作家双重身份的主体间性、报人小说文本与副文本的关系、中国文学传统与新闻传播文化的关系,探寻新闻传播机制与报人小说生成之间的历史契合点,阐述报人作家在中国近现代独具的文化辐射力。本书回顾历史现场,以报刊新闻报道、新闻图片、报刊广告等文献梳理为基础,通过对报人小说的发生、报人小说的类型化、近现代通俗小说流派的成因的剖析,以期对当代新媒介环境下文学言论空间建构的现实性与可能性提供历史参考。
-
十九世纪文学主流IV(丹麦)勃兰兑斯 著,徐式谷,江枫,张自谋 译勃兰兑斯在哥本哈根大学的讲演汇编成《十九世纪文学主流》,纵论法、德、英诸国浪漫主义和民主主义运动,涉及文艺、宗教、政治等。这部里程碑式巨制波澜壮阔,诗情如炽,不啻十九世纪上半叶欧洲文学之《史记》,亦是比较文学经典,闪耀着批判的光芒,张扬着追求社会公平进步的理想主义精神。《英国的自然主义》约等于“英国的浪漫主义”。本卷主讲英国浪漫派的勃兴,从湖畔派的忘情田园、恬静自然,到拜伦、雪莱的横空出世、胸怀四海,为人类的自由而呐喊、奋斗。
-
秦音研究翟春龙 著本书为较全面地研究上古秦音声韵调系统的专著。基于对秦系韵文、秦文字字形的搜罗与整理,以及对秦系出土文献中双音节异调并列语所进行的抽样分析等,本书得出了一些有一定意义的研究结论,如秦音仅有三个调位、有祭未至三个次入韵韵部、精庄合一、无浊擦音等。此外,书后的七个附录,亦可供进一步研究之用。
-
北美汉学界的宋诗研究万燚 著本书以宋诗在北美的跨文化传播为考察对象,以学术史梳理、话语分析为基本视角,以北美汉学界的宋诗研究成果之发展史、研究领域、主要特征、研究方法为论域,通过对大量散见于专著、学位论文、期刊中的英文文献进行搜罗、整理与研究,深入全面呈现北美汉学界宋诗研究的基本概况、传播规律、研究范式、名家名著,并揭示其对当下中国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借鉴意义。北美汉学界主要从宋诗类别、宋诗“自我”、宋诗“因革”、宋诗与政治、宋诗与佛道关系五个方面予以探讨,呈现出鲜明的研究特色,即强调还原历史文化语境、擅长中西比较、注重跨学科考察、极为擅长文本细读,为中国学者提供了域外之鉴。
-
十九世纪文学主流II( 丹 ) 勃 兰 兑 斯 著,刘半九 译《德国的浪漫派》介绍了荷尔德林、施莱格尔兄弟、蒂克、霍夫曼、沙米索、诺瓦利斯、艾亨多夫、阿尼姆、克莱斯特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分析了德国浪漫派文学的源流与特质。
-
语义类型学导论张莉 编本书为学术专著。本书在2016年已出版的《语义类型学导论》基础上,进行了修订,是对近年研究中很热门的语言类型学中的一个分支语义类型学进行的系统研究与阐述。首先,定义语义类型学,阐述语义类型学的研究目标、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意义。其次,从国内外最新进展的角度,对语义类型的研究内容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并研究了具体的范畴词。再次,介绍了语义类型学的派系、已经完成及正在进行的项目、书籍、刊物、网站。最后,提出语义类型学研究中的问题。本书从多方面介绍了语义类型学,其中包括语义类型学的国外最新发展状况、不足之处,手握此书的国内语言研究者能够借助国外理论、结合汉语和其他多种语言的深入研究在语义学领域取得新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