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
中华传统蒙学精华注音全本邓启铜 编 邓启铜 校龙文,古时良马名也。见鞭影则疾驰。《龙文鞭影》原名《蒙养故事》,明代万历时萧良有撰。后经安徽人杨臣诤加以增订,改名《龙文鞭影》,形象地反映了该书“逸而功倍”的效果。萧良有,字以占,号汉冲,汉阳人。自幼聪颖异常,有神童之誉。明万历八年(1508年)会试第一,进修撰;任国子监祭酒,在当时声望极高。该书内容主要来自二十四史中的人物典故,同时又从《庄子》和古代神话、小说、笔记如《搜神记》、《列仙传》、《世说新语.》等书中广泛收集故事。辑录了历史上许多著名人物如子乙子、诸葛亮、司马迁、李白、杜甫、朱熹等人的轶闻趣事。全书共收辑了包括孟母断机、毛遂自荐、荆轲刺秦、鹬蚌相争、董永卖身、红叶题诗等两千多个典故,文字简练扼要,而能阐明故事梗概,可称之为一本典故大全。该书全文都用四言,成一短句,上下两句对偶,各讲一个典故。逐联押韵,全书按韵编排,是一本重要的蒙学读物。
-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注音全本邓启铜 著老子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哲学家,老子是楚国苦县人,姓李名耳,字聃,他比孔圣人还要大,说出的“老人言”充满睿智与童心。老子是东方智慧的象征,他的话永葆赤子之心,天真纯朴,其无为的思想影响至深,无为亦即无不为,所谓物极必反:“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多少家国兴衰,无不印证此诤言。读老子,感悟为人的道理!洞察世界的奥妙!《大学》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是孔子的得意门生曾参所作。大学指博大而高深的学问,是成就大人——道德上的巨人的学问。其核心内容是三纲——明明德、亲民、止诚于至善和八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元代以来,它和《论语》《孟子》《中庸》一起作为四书,成为士子必读的经书和各类私塾的基本教材。儿童读了《大学》,就等于进了大学。《中庸》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孔子说:“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孔圣人的孙子孔,字子思,是曾子的学生,是“亚圣”孟子的老师。子思将“诚”说成是世界的本原,将“中庸”作为其学说的核心。中庸不是“温吞水,和稀泥”,而是讲究“至诚”,“诚心诚意”,“君子诚其意”。诚哉,中庸!
-
论语《名家推荐世界文学名著宝库》编委会 编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名家推荐世界文学名著宝库:论语(全彩青少版)》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古代教育家孔子的言论。《名家推荐世界文学名著宝库:论语(全彩青少版)》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或富于变化,娓娓动人。《名家推荐世界文学名著宝库:论语(全彩青少版)》又善于通过神情语态的描写,展示人物形象。孔子是《名家推荐世界文学名著宝库:论语(全彩青少版)》描述的中心,“夫子风采,溢于格言”;书中不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而且有关于他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此外,围绕孔子这一中心,《名家推荐世界文学名著宝库:论语(全彩青少版)》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鲁莽,颜回的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曾皙的潇洒脱俗等等,都称得上个性鲜明,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孔子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对象,考虑其不同的素质、优点、缺点、进德修业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教诲,表现了一个长者诲人不倦的可贵精神。《名家推荐世界文学名著宝库:论语(全彩青少版)》也有自己的糟粕或消极之处,但它所反映出来的两干多年前的社会人生精论,富有哲理的名句箴言,是中华民族文明程度的历史展示。即使今天处在改革开放、经济腾飞、文化发展的时代大潮中,《名家推荐世界文学名著宝库:论语(全彩青少版)》中的许多思想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时代价值。
-
中华传统蒙学精华注音全本车万育,李渔,邓启铜 著,邓启铜 注从古至今,《声律启蒙》和《笠翁对韵》都是训练儿童作诗对句、掌握声韵格律的最佳启蒙读物。因其“音韵铿锵,辞藻华丽,妙不可言”,因而风行全国,拥有众多读者。《声律启蒙》的作者车万育,号鹤田,湖南邵阳人,康熙进士,官至兵科给事中。据称他“在谏垣二十馀年,发积弊,拒请谒,当路严惮之”,是一个有骨气的人。《笠翁对韵》的作者李渔,字笠鸿、谪凡,号笠翁,为清康熙时人。精词曲,是有名的戏曲家。著有《闲情偶寄》、《比目鱼》、《风筝误》等十种,合称《笠翁十种曲》。另有短篇小说集《十二楼》、《无声戏》,诗文集《笠翁一家言》等,今人合编为《李渔全集》。两书不仅话语简单、声调和谐、节奏响亮,而且按韵分编,内容广泛,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此外,两书还融进了大量的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许多习见的典故和俗语。蒙童熟读之后,即能领会平仄对仗,学做对联和诗词,达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的理想效果。
-
国学经典书系·中华传统蒙学精华注音全本邓启铜,洪应明 著,邓启铜 校《中华传统蒙学精华注音全本·菜根谭》是用明代习见的格言体写成的一部清言集。是在采集前人警句、民间谚语的基础上,辅之以个人感悟,并通过提炼、润色加工而成的。文字隽永,对偶工整,是其一大特色。如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这些句子凝炼而上口,小仪便于记诵,也令人回味无穷,广受各阶层人士的喜爱。明代万历年间,出现了一本奇书,其名《菜根谭》。作者洪应明,字白诚,号还初道人。《菜根谭》一名的由来,有以为典出“性定菜根香”,所谓“夫菜根,弃物也,而其香非性定者莫知”;有以为得自宋代儒者汪信民语:“人能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于孔兼在《题词》中则称:“谭以菜根名,同自清苦历练中来,亦白栽培灌溉里得,其颠顿风波、备尝险阻可想矣。”凡此种种,可谓各有其理。
-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注音全本刘波 等著 处波,王川 注《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注音全本:周礼(第2辑)》是儒家礼经中《三礼》之一,一名《周官》,相传为周公“所建官政之法”。《周礼》六篇,一曰天官冢宰,二曰地官司徒,三曰春官宗伯,四曰夏官司马,五曰秋官司寇,六曰冬官考工记(原为冬官司空,后缺失,遂以性质相近的《考工记》代替)。《周礼》是一部讲述建国与设官的著作。作者借由铺叙理想国官政之法的形式,展示其治国思想。此书体大思精,宏纤毕贯,且学术与治术兼包,历来为学者与政治家所重,是儒家的重要经典,为先秦史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其中,《考工记》是我国最早的关于手工艺的专著。在中国乃至世界科技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书系·中国传统蒙学精华注音全本邓启铜,诸泉 著中国一直流传一句话:“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幼学》走天下。”连一代伟人毛泽东也能熟背《幼学琼林》,足见《幼学琼林》的影响力之大。《幼学琼林》初为明人登吉编著,本名《幼学须知》,又称《成语考》、《故事寻源》,清人邹圣脉作了增补,改名为《幼学琼林》,也叫《幼学故事琼林》。“琼林”二字在书名中有两种意思:一是源于唐德宗时皇家内库之一的琼林库,寓意《中华传统蒙学精华注音全本:幼学琼林》之典故收罗宏富,堪称典故宝库。二是源于宋代的琼林苑,皇帝在琼林苑设宴款待新科进士,后遂以“琼林”比喻中进士,寓意学童要努力读书,早日金榜题名。《幼学琼林》集天文地理、历史人物、典籍制度、生老病死、婚丧嫁娶、鸟兽花木、朝廷体制、文事科第等与人息息相关的日常生活知识于一体,内容广博,包罗万象。它是我国古代蒙学中影响最大,编得最好的读本,堪称中国古代的一部百科全书。
-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注音全本邓启铜,王川,陈红映 著,邓启铜,王川 注《尚书》本称《书》,前人把它解释为上古的史书。相传孔子对它作过删削整理。《隋书经籍志》说:“《书》之所兴,盖与文字俱起。孔子观书周室,得虞、夏、商、周四代之典,删其善者,上至虞,下至周,为百篇,编而序之。”《尚书》是古代的重要文献,西汉武帝时被列为儒家五经之一,是士子科举进身的必读之书。其内容涉及我国远古至周这段漫长历史时期的天文、地理、政治、军事、法律等方面知识,是一部记言体史书。《汉书艺文志》说:“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举必书,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帝王靡不同之。”《尚书》中的名言更是不胜枚举,至今仍然闪熠着不灭的光辉。孔子说:“惟天为大,惟尧则之。”又说:“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他甚至为自己衰老不复梦见周公而慨叹,正是因为他被《书》中的言论所感动所折服韩愈说:“周《诰》殷《盘》,诘屈聱牙。”读懂《尚书》,亦是对自己的挑战。
-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注音全本熊蓉 等著唐诗、宋词、元曲各擅一代文学之胜,形成中国文学史上的三座高峰。词是一种可以配乐歌唱的新体抒情诗,产生于唐,繁衍于五代,大盛于两宋。词又称“诗馀”、“长短句”,有固定的词牌。风格独特:一是合音律;二是含蓄。“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诗之境阔,词之言长”。宋词的发展,经历了以晏殊、欧阳修为领袖的北宋时期,以苏轼为代表的南宋时期。风格流派以婉约、豪放二派为主。婉约派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使人莫名的惆怅;豪放派的“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令人何等的激昂!《宋词三百首》为词学大师朱孝臧(又号疆村)选编,是流传最广的、影响最大的宋词选本。初版于民国甲子年(1924年),录词人88家词300首,后唐圭璋笺注本(1934年)删词人6家词28首,另增11首,只存词283首,後又增补2首,共为285首。《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注音全本(第1辑)·宋词三百首》提供了三个版本的全部88家词人,313首词,可视为《宋词三百首》之全本!
-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注音全本郭璞,邓启铜 著《山海经(第1辑)(注音版)》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神话传说的地理著作。吾国古籍,壤伟瑰奇之最者,莫《山海经》若。《山海经》匪特史地之权与,乃亦神话之渊府。《山海经》的成书年代和作者,旧传是夏时的大禹、伯益所作,近代研究者则认为其书成于战国初年到西汉初年这一时期,作者非一人。《山海经》的今传本最早是经西汉刘向、刘歆父子校刊而成的,后经历代多位文人学者为其作注,形成多种版本流传于世。全书共18卷,分为《山经》5卷、《海经》8卷、《大荒经》4卷、《海内经》1卷,记载了约100多个邦国、550座山、300条水道,以及这些邦国、山水的地理关系,风土民俗和重要的物产,还记载了140多个历史人物,以及这些人物的活动或世系。总之,其内容包含关于我国古代地理、历史、神话、民族、矿产、医药、宗教等许多方面,是研究我国远古社会的重要文献。其中的矿物记录,为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尤为可贵。此外,《山海经》里面的大量神话传说,给后世文学提供了充足的养料。西王母故事、夸父追日、黄帝与蚩尤之战、精卫填海等神话传说,不仅哺育了数千年来的诗文,而且还震憾着现代人的心灵。《山海经》确实不失为我国的一部丰富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