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注音全本 仪礼暂缺作者《仪礼》简称《礼》,亦称《礼经》、《士礼》。是记载古代礼仪制度的著作,与《周礼》、《礼记》合称“三礼”。《仪礼》是儒家传习很早的一部书。《周礼》和《仪礼》被认为出于孔子。《仪礼》形诸文字是在东周时期,但其中所记录的礼仪活动,在成书以前早就有了。是孔子采辑周鲁各国即将失传的礼仪而加以整理记录的。孔子本人就是位礼学大家,《史记》上说孔子从小就好礼,颠沛造次都不忘礼。古代的仪节很多,曾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的记载。但传到汉代只剩了十七篇,包括冠、婚、丧祭、朝聘、射乡五项典礼仪节,由高堂生作为专供士大夫阶层施行的“士礼”传授,称作《礼经》,为“五经”之一。它是一部详细的礼仪制度章程,告诉人们在何种场合下应该穿何种衣服、站或坐在哪个方向或位置,每一步该如何去做等等。据《仪礼》载,天子、诸侯、大夫、士日常所践行的礼有:士冠礼、士昏礼、士相见礼、乡饮酒礼、乡射礼、燕礼、大射礼、聘礼、公食大夫礼、觐礼、士丧礼、丧服、既夕礼等等。
-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注音全本 元曲三百首暂缺作者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序》中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文学,而后世岂能继焉者也。”唐诗、宋词、元曲已成为鼎立于中国文学史上的三座高峰。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杂剧是戏曲,散曲则是一种诗体。这里说的元曲指的是元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小令又称“叶儿”,是散曲的基本单位;套数又称散套、套曲。散曲起源予金、元之际民问流行的“俗谣俚曲”,在艺术形式上较诗词显得自由和灵活。用韵可以平仄通押,不避重韵,可以加衬字,甚至增减字数等。其特征一言以蔽之,日:杂、散、俗、辣。大量运用口语,显得活泼新鲜,生动别致;大量运用叠词,摹声摹状,使之声容逼肖,情状如见。《元盐三百首》由任中敏先生编选,后经卢前先生重订。其中收录的多属曲中上品,曲作家关汉卿、白朴、王实甫、马致远、乔吉、张可久等人的名作均在其列。“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正体现了元曲的魅力。
-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注音全本 周礼暂缺作者《周礼》是儒家礼经中《三礼》之一,一名《周官》,相传为周公“所建官政之法”。《周礼》六篇,一日天官冢宰,二日地官司徒,三日春官宗伯,四日夏官司马,五日秋官司寇,六日冬官考工记(原为冬官司空,后缺失,遂以性质相近的《考工记》代替)。《周礼》是一部讲述建国与设官的著作。作者由铺叙理想国官司政之法的形式,展示其治国思想。此书体大思精,宏纤毕贯,且学术与治术兼包,历来为学者与政治家所重,是儒家的重要经典,为先秦史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其中,《考工记》是我国早的关于手工艺的专著。在中国乃至世界科技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注音全本 孟子暂缺作者《三字经》的开头一句:“人之初,性本善”就是孟子说的!孟子名轲,战国时邹人,是继孔子之后儒家的代表人物。他发扬了孔子的学说并使之光大于后世,被后世尊为“亚圣”。历史上将孔子、孟子并称,即所谓“孔孟”之道。宋代的大学者朱熹称赞孟子“《六经》如千斛之舟,而孟子是运舟之人。”大理学家程颐认为孟子“学已到至处,其有功于圣门,不可胜言”。《孟子》集中收录了孟子的言论和学说,为儒家经典中的“四书”之一。全书虽仅三万馀言,但却言简意丰。《孟子》倡导行政王道,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写下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五十步笑百步”等千古名言。《孟子》雄辩精深,说理精到,文笔优美,曲折尽情,开散文之先河,在思想、文章方面对后世影响深远。
-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注音全本 尚书暂缺作者《尚书》本称《书》,前人把它解释为上古的史书。相传孔子对它作过删削整理。《隋书经籍志》说:“《书》之所兴,盖与文字俱起。孔子观书周室,得虞、夏、商、周四代之典,删其善者,上至虞,下至周,为百篇,编而序之。”《尚书》是古代的重要文献,西汉武帝时被列为儒家五经之一,是士子科举进身的必读之书。其内容涉及我国远古至周这段漫长历史时期的天文、地理、政治、军事、法律等方面知识,是一部记言体史书。《汉书艺文志》说:“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举必书,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帝王靡不同之。”《尚书》中的名言是不胜枚举,至今仍然闪熠着不灭的光辉。孔子说:“惟天为大,惟尧则之。”又说:“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他甚至为自己衰老不复梦见周公而慨叹,正是因为他被《书》中的言论所感动所折服。韩愈说:“周《诰》殷《盘》,诘屈聱牙。”读懂《尚书》,亦是对自己的挑战。
-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注音全本 元曲三百首暂缺作者《宋元戏曲考·序》中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岂能继焉者也。”唐诗、宋词、元曲已成为鼎立于中国文学史上的三座高峰。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杂剧是戏剧,散曲则是一种诗体。这里说的元曲指的是元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小令又称“叶儿”,是散曲的基本单位;套数又称散套、套曲。散曲起源于金、元之际民间流行的“俗谣俚曲’’,在艺术形式上较诗词显得自由和灵活。用韵可以平仄通押,不避重韵,可以加衬字,甚至增减字数等。其特征一言以蔽之,日:杂、散、俗、辣。大量运用口语,显得活泼新鲜,生动别致;大量运用叠词,摹声摹状,使之声容逼肖,情状如见。《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注音全本(第一辑):元曲三百首》收录的多属曲中上品,曲作家关汉卿、白朴、王实甫、马致远、乔吉、张可久等人的名作均在其列。“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正体现了元曲的魅力。
-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注音全本 尚书暂缺作者《尚书》本称《书》,前人把它解释为上古的史书。相传孔子对它作过删削整理。《隋书经籍志》说:“《书》之所兴,盖与文字俱起。孔子观书周室,得虞、夏、商、周四代之典,删其善者,上至虞,下至周,为百篇,编而序之。”《尚书》是古代的重要文献,西汉武帝时被列为儒家五经之一,是士子科举进身的必读之书。其内容涉及我同远古至周这段漫长历史时期的天文、地理、政治、军事、法律等方面知识,是一部记言体史书。《汉书艺文志》说:“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举必书,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帝王靡不同之。”《尚书》中的名言是不胜枚举,至今仍然闪熠着不灭的光辉。孔子说:“惟天为大,惟尧则之。”又说:“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他甚至为自己衰老不复梦见周公而慨叹,正是因为他被《书》中的言论所感动所折服。韩愈说:“周《诰》殷《盘》,诘屈聱牙。”读懂《尚书》,亦是对自己的挑战。
-
暮省民国课本精选姚青锋《暮省民国课本精选(套装共10册)》一书以经典民国老课本为范本,通过遴选其中适合当下的内容,经精心辑录而成。辑录成《蝶大姐做媒》《小狗去送信》《猴子捞月亮》《花儿放电影》《蚂蚁飞上天》《笨猫捉老鼠》《老虎怕蚊子》《老鼠学跳绳》《风从哪里来》《孩童放纸鹞》十册。一辑十册,多为蕴含哲理的故事、典故和逸事。题材活泼,语言亲切,在循循善诱中,涤荡孩童身心,塑造完美人格。内容涉及生活、自然、品性、习惯、故事、童谣等,画风古拙,文字古雅,亲切活泼,童趣盎然,寓教于乐。《暮省民国课本精选(套装共10册)》系在老课本黑白版本的基础上,由专业画师精心上色,图文并茂,简繁对照,淳朴古拙,与现行教材形成鲜明对比。老课本,新阅读,原汁原味地再现民国风范,家国情深。并在唤醒国语与学童生命关联的同时,将“晨诵”“午读”“暮省”的生活方式,优雅地融入国人的血脉与魂灵。
-
晨诵民国课本精选姚青锋《晨诵民国课本精选(套装共10册)》一书以经典民国老课本为范本,通过遴选其中适合当下的内容,经精心辑录而成。辑录成《自然真美妙》《四季读书好》《春风轻轻飘》《花儿朵朵笑》《你们可知道》《六个好宝宝》《上学真正好》《昨夜风声闹》《摇到外婆桥》《我家多热闹》十册。一辑十册,多为蕴含哲理的故事、典故和逸事。题材活泼,语言亲切,在循循善诱中,涤荡孩童身心,塑造完美人格。内容涉及生活、自然、品性、习惯、故事、童谣等,画风古拙,文字古雅,亲切活泼,童趣盎然,寓教于乐。《晨诵民国课本精选(套装共10册)》系在老课本黑白版本的基础上,由专业画师精心上色,图文并茂,简繁对照,淳朴古拙,与现行教材形成鲜明对比。老课本,新阅读,原汁原味地再现民国风范,家国情深。并在唤醒国语与学童生命关联的同时,将“晨诵”“午读”“暮省”的生活方式,优雅地融入国人的血脉与魂灵。直达人心的安抚之作;引导孩子关爱动物与自然。
-
爱德少儿 国学经典启蒙读本 三字经爱德少儿这套国学经典启蒙读本,正文使用大号字,带注音,帮助小孩识字。根据内容区别,灵活安排小版块,如《百家姓》中设有“姓氏起源”一栏,对每个姓氏的起源和发展作了简要介绍,其他三本则设置“注释”和“译文”栏目,帮助读者准确理解文意。书中还设有“国学小故事”和“知识链接”栏目,并配有精美插图,利于拓展孩子的阅读视野,积累文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