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消逝的绿色张志翔著“世界上最危险的动物是什么?”这个问题写在德国艾科尔特野生动物园的一座小木屋的墙上。碰到这样的问题;你怎么回答呢?有些朋友很可能想到猛兽,如狮子、老虎等。这个野生动物园在提出问题的同时还告诉参观者,这个问题的答案你打开木屋的门就可以看到。当然这并不妨碍参观者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只是这个答案常常是人们所想像不到的。这个“答案之门”一打开,参观者看到的是一面大镜子,参观者的尊容尽在里面。它实际上是在告诉参观者:最危险的动物是人类!我国有些从事环境教育的老师在看了这个小木屋后用“震撼人心,令人永生难忘”来形容自己的感受。世界上最危险的动物是人类!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我们惟一的地球家园已是遍体鳞伤:土地荒漠化不断扩展、污水横流,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大气污染使我们看不到蓝天,呼吸不到新鲜、洁净的空气,地球物种灭绝的规模和速度前所未有。总之,生态环境恶化已是不争的事实。长期以来,人类以地球的主人,自然的征服者自居,忽视了其他物种和自然界万事万物的内在价值。在现代,物种大规模灭绝等生态灾难,主要是由地球上的一个物种——人类的活动造成的。现代人类拥有消灭其他物种的一切手段。但我们必须承认,人类和它们是休戚相关的,它们和人类共同拥有地球家园。人类只有善待生物、善待地球才能拯救自己。环境安全,将成为21世纪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将是21世纪的主人、今天的青少年关注的主要问题。增强绿色意识,营造绿色未来,不仅是我们每代人的职责,而且应该成为我们的一种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树木、花草是人类的朋友,而不是人类征服的对象。我们要善待自己的朋友,要对植物有真正的爱心。爱护植物、爱护树木花草可以从一点一滴做起。你利用植物时,请不要掠夺式开发;你利用森林时,对树木不要无度砍伐;你向河湖中排放污水时,要想到在其中生活的水草;你喷洒农药时,要当心作物富集有毒物质,反而毒害自己。想想吧,为了永远的绿色,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
生态美学徐恒醇著当今人类正在向生态文明时代迈进,这是一个崭新的历史进程。人类过去所经历的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都是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去换取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由此造成了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和人类生存的?5贝馐兜木跣眩沟萌嗣强寂ぷ杂?自然界的掠夺和蹂a。人们在呼唤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共生,呼唤生态美。生态美学便是在当代生态观念的启迪下产生的新兴跨学科性的美学应用学科,带有开拓性和初创性。这一学科是以生态美范畴的确立为核心,以人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环境的生态审美创造为目标,以期走向人与自然相和谐、真善美相统一的自由人生境界。它体现了对人的现实关注和终极关怀。生态美学研究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实践功能。它继承和弘扬了我国天人合一的自然本体意识,把中国传统美学以人的生命体验为核心的审美观与近代西方以人的对象化和审美形象观照为核心的审美观有机地结合起来而形成生态美的范畴,从而消除和弥合了美学体系主客二分的内在矛盾,使审美价值既成为人的生命过程和状态的表征,又成为人的活动对象和精神境界的体现。
-
枯竭的阴影王华著“世界上最危险的动物是什么?”这个问题写在德国艾科尔特野生动物园的一座小木屋的墙上。碰到这样的问题;你怎么回答呢?有些朋友很可能想到猛兽,如狮子、老虎等。这个野生动物园在提出问题的同时还告诉参观者,这个问题的答案你打开木屋的门就可以看到。当然这并不妨碍参观者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只是这个答案常常是人们所想像不到的。这个“答案之门”一打开,参观者看到的是一面大镜子,参观者的尊容尽在里面。它实际上是在告诉参观者:最危险的动物是人类!我国有些从事环境教育的老师在看了这个小木屋后用“震撼人心,令人永生难忘”来形容自己的感受。世界上最危险的动物是人类!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我们惟一的地球家园已是遍体鳞伤:土地荒漠化不断扩展、污水横流,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大气污染使我们看不到蓝天,呼吸不到新鲜、洁净的空气,地球物种灭绝的规模和速度前所未有。总之,生态环境恶化已是不争的事实。长期以来,人类以地球的主人,自然的征服者自居,忽视了其他物种和自然界万事万物的内在价值。在现代,物种大规模灭绝等生态灾难,主要是由地球上的一个物种——人类的活动造成的。现代人类拥有消灭其他物种的一切手段。但我们必须承认,人类和它们是休戚相关的,它们和人类共同拥有地球家园。人类只有善待生物、善待地球才能拯救自己。这套丛书通过许多生动、有趣的事例和故事,系统阐述了生态环境各个领域的科学知识,向读者提供了不少新的信息,并从生态伦理的高度阐述了保护环境是人类义不容辞的责任。环境安全,将成为21世纪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将是21世纪的主人、今天的青少年关注的主要问题。增强绿色意识,营造绿色未来,不仅是我们每代人的职责,而且应该成为我们的一种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
终极抉择(美)艾萨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著;王鸣阳译本书的作者艾萨克·阿西莫夫从当代的天文学、物理学、地球物理学、生态学、环境科学和社会学等科学认识出发,以丰富的想象力,由远及近,依次推测并分析了可能导致人类毁灭的五类灾变——宇宙的灾变、太阳系的灾变、地球的灾变、人类的毁灭、文明的毁灭,以提醒人类不要失去理性,而要自珍自爱,作出明智的抉择,从而使人类意识到威胁,却不必担忧人类的灭亡。
-
环境灾害学引论曾维华,程声通著环境灾害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它涉及环境科学与灾害学的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本书分三篇十章,系统论述了环境灾害的基本概念、成灾机制、基本特征与基本原理,总结了由环境风险到环境灾害演变的一般规律,提出了环境灾害风险分析与预测的一般方法,初步建立了环境灾害学的理论体系;由此既拓展了灾害学的内涵,也丰富了环境科学的研究内容,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应用价值。
-
气候保护倡议世界资源研究所著;张坤民等译本书共收8篇报告或短文,在这8篇报告或短文中,篇名都很醒目,观点也很鲜明,读者从中不难看到,作为一家非盈利民间研究机构的WRI对气候问题所抱的积极态度、迄今所汇集的典型数据或案例以及作者本人的观点。这些材料对我们无疑是很有价值的。当然,作者们尽管力求公允,、仍会有一定的美国特色。我相信,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发展和科学认识的深入,还会不断地有新的著作问世,希望有关人士能够随时发现并尽快将其介绍到国内,以有助于全民环境意识的提高和国家气候政策的决策。
-
“废物”的报复李利亚著“世界上最危险的动物是什么?”这个问题写在德国艾科尔特野生动物园的一座小木屋的墙上。碰到这样的问题,你怎么回答呢?有些朋友很可能想到猛兽,如狮子、老虎等。这个野生动物园在提出问题的同时还告诉参观者,这个问题的答案你打开木屋的门就可以看到。当然这并不妨碍参观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只是这个答案常常是人们所想象不到的。这个“答案之门”一打开,参观者看到的是一面大镜子,参观者的尊容尽在里面。它实际上是在告诉参观者:最危险的动物是人类!我国有些从事环境教育的老师在看了这个小木屋后用“震撼人心,令人永生难忘”来形容自己的感受。世界上最危险的动物是人类!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我们惟一的地球家园已是遍体鳞伤:土地荒漠化不断扩展,污水横流,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大气污染使我们看不到蓝天,呼吸不到新鲜、洁净的空气,地球物种灭绝的规模和速度前所未有。总之,生态环境恶化已是不争的事实。长期以来,人类以地球的主人、自然的征服者自居,忽视了其他物种和自然界万事万物的内在价值。在现代,物种大规模灭绝等生态灾难,主要是由地球上的一个物种———人类的活动造成的。现代人类拥有消灭其他物种的一切手段。但我们必须承认,人类和它们是休戚相关的,它们和人类共同拥有地球家园。人类只有善待生物、善待地球,才能拯救自己。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也面临着严峻的生态环境形势。据有关专家估算,我国由于环境污染导致的损失每年达2800亿元,真是一个惊人的数字!脆弱的生态系统呼唤公众生态意识的觉醒。目前,包括青少年在内的我国公众的环保意识有喜有忧。喜的是社会公众越来越关心、重视环境问题,环保问题成为城市居民关注的焦点。忧的是公众有关生态环境方面的知识比较缺乏,因而影响了环境意识的总体水平,许多人不知道我国人均耕地、淡水、森林、野生动植物等资源的情况以及相关知识,不知道“世界环境日”、“地球日”、“国土日”、“世界人口日”、“爱鸟周”等环保纪念日期,认为保护环境主要是政府的事,自己没有多少责任。因此,加强环境教育,特别是对青少年的环境教育,普及生态科学知识,是一项迫切的任务。我很高兴地看到,中国国土经济学研究会环境与发展专业委员会组织有关专家编写了《绿色未来丛书》。我很赞成编写这套丛书的宗旨和目的:“公众缺乏环境意识,这是造成我国当前严峻的生态环境形势的重要原因,也是我国环保工作所面临的一大困难。痛定思痛,这个问题也必须从青少年抓起。在青少年中进行环境教育、普及绿色意识,是拥有绿色未来的关键,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这套丛书通过许多生动、有趣的事例、故事,系统阐述了生态环境各个领域的科学知识,向读者提供了不少新的信息,并从生态伦理的高度阐述了保护环境是人类义不容辞的责任。环境安全,将成为21世纪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将是21世纪的主人、今天的青少年关注的主要问题。增强绿色意识,营造绿色未来,不仅是我们每代人的职责,而且应该成为我们的一种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垃圾,这是我们经常见到和接触到的东西,可以说是无人不知的东西;垃圾,作为人类活动的产物,它是历史最悠久的东西,它与人类生活同在。垃圾的泛滥并成为污染环境的一种公害,是近代工业社会,特别是城市化的结果。垃圾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一种副产品,人类同样能用文明的方法来对付它。了解垃圾,了解对付垃圾的方法,是21世纪人类的基本素养之一。
-
沉重的呼吸王金重著“世界上最危险的动物是什么?”这个问题写在德国艾科尔特野生动物园的一座小木屋的墙上。碰到这样的问题;你怎么回答呢?有些朋友很可能想到猛兽,如狮子、老虎等。这个野生动物园在提出问题的同时还告诉参观者,这个问题的答案你打开木屋的门就可以看到。当然这并不妨碍参观者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只是这个答案常常是人们所想像不到的。这个“答案之门”一打开,参观者看到的是一面大镜子,参观者的尊容尽在里面。它实际上是在告诉参观者:最危险的动物是人类!我国有些从事环境教育的老师在看了这个小木屋后用“震撼人心,令人永生难忘”来形容自己的感受。世界上最危险的动物是人类!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我们惟一的地球家园已是遍体鳞伤:土地荒漠化不断扩展、污水横流,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大气污染使我们看不到蓝天,呼吸不到新鲜、洁净的空气,地球物种灭绝的规模和速度前所未有。总之,生态环境恶化已是不争的事实。长期以来,人类以地球的主人,自然的征服者自居,忽视了其他物种和自然界万事万物的内在价值。在现代,物种大规模灭绝等生态灾难,主要是由地球上的一个物种——人类的活动造成的。现代人类拥有消灭其他物种的一切手段。但我们必须承认,人类和它们是休戚相关的,它们和人类共同拥有地球家园。人类只有善待生物、善待地球才能拯救自己。这套丛书通过许多生动、有趣的事例和故事,系统阐述了生态环境各个领域的科学知识,向读者提供了不少新的信息,并从生态伦理的高度阐述了保护环境是人类义不容辞的责任。环境安全,将成为21世纪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将是21世纪的主人、今天的青少年关注的主要问题。增强绿色意识,营造绿色未来,不仅是我们每代人的职责,而且应该成为我们的一种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
日本环境管理及产业污染防治任勇主编;《日本环境管理及产业污染防治》编写组编著本书的几位作者都是长期在日本从事相关研究的专家,或曾在日本考察研究过相关专题的学者。他们通过对日本环境保护发展过程的研究、经验总结、比较,编著成本书。本书详细地勾画出日本环境管理的全貌,尤其在环境管理机制、环境与经济的关系、环境政策、环境投资等方面的研究,对我国的环境管理有较大的借鉴意义。本书适合从事环境管理、政策研究、宣传教育的广大读者阅读。
-
享受的风险李济英著“世界上最危险的动物是什么?”这个问题写在德国艾科尔特野生动物园的一座小木屋的墙上。碰到这样的问题,你怎么回答呢?有些朋友很可能想到猛兽,如狮子、老虎等。这个野生动物园在提出问题的同时还告诉参观者,这个问题的答案你打开木屋的门就可以看到。当然这并不妨碍参观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只是这个答案常常是人们所想象不到的。这个“答案之门”一打开,参观者看到的是一面大镜子,参观者的尊容尽在里面。它实际上是在告诉参观者:最危险的动物是人类!我国有些从事环境教育的老师在看了这个小木屋后用“震撼人心,令人永生难忘”来形容自己的感受。世界上最危险的动物是人类!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我们惟一的地球家园已是遍体鳞伤:土地荒漠化不断扩展,污水横流,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大气污染使我们看不到蓝天,呼吸不到新鲜、洁净的空气,地球物种灭绝的规模和速度前所未有。总之,生态环境恶化已是不争的事实。长期以来,人类以地球的主人、自然的征服者自居,忽视了其他物种和自然界万事万物的内在价值。在现代,物种大规模灭绝等生态灾难,主要是由地球上的一个物种———人类的活动造成的。现代人类拥有消灭其他物种的一切手段。但我们必须承认,人类和它们是休戚相关的,它们和人类共同拥有地球家园。人类只有善待生物、善待地球,才能拯救自己。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也面临着严峻的生态环境形势。据有关专家估算,我国由于环境污染导致的损失每年达2800亿元,真是一个惊人的数字!脆弱的生态系统呼唤公众生态意识的觉醒。目前,包括青少年在内的我国公众的环保意识有喜有忧。喜的是社会公众越来越关心、重视环境问题,环保问题成为城市居民关注的焦点。忧的是公众有关生态环境方面的知识比较缺乏,因而影响了环境意识的总体水平,许多人不知道我国人均耕地、淡水、森林、野生动植物等资源的情况以及相关知识,不知道“世界环境日”、“地球日”、“国土日”、“世界人口日”、“爱鸟周”等环保纪念日期,认为保护环境主要是政府的事,自己没有多少责任。因此,加强环境教育,特别是对青少年的环境教育,普及生态科学知识,是一项迫切的任务。我很高兴地看到,中国国土经济学研究会环境与发展专业委员会组织有关专家编写了《绿色未来丛书》。我很赞成编写这套丛书的宗旨和目的:“公众缺乏环境意识,这是造成我国当前严峻的生态环境形势的重要原因,也是我国环保工作所面临的一大困难。痛定思痛,这个问题也必须从青少年抓起。在青少年中进行环境教育、普及绿色意识,是拥有绿色未来的关键,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这套丛书通过许多生动、有趣的事例、故事,系统阐述了生态环境各个领域的科学知识,向读者提供了不少新的信息,并从生态伦理的高度阐述了保护环境是人类义不容辞的责任。环境安全,将成为21世纪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将是21世纪的主人、今天的青少年关注的主要问题。增强绿色意识,营造绿色未来,不仅是我们每代人的职责,而且应该成为我们的一种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