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企业雇员的安全与健康谢晋宇,李新建,翁涛编著本套丛书力求反映当今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最新动态和创新;为处于市场经济环境中的我国企业提供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运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尽可能地把西方发达国家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中国化、本土化;使全套丛书具有知识性、理论性、先进性、操作性合一的鲜明特征。
-
非污染生态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培训教材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自然生态保护司编非污染生态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出台给人们以新的评价思路,新的评价方法和比较准确的评价成果。首先,它将生态影响评价界定为生态完整性评价和敏感生态问题评价两大方面。生态完整性是不同自然等级体系,如区域、景观、生态系统都具备的生太学特性,它由体系的生产能力和稳定状况来度量,当体系未处在高亚稳定平衡状态,生产能力衰退到一定的阈值量,则会由高一级的自然体系降低为低一级的自然体系,如由绿洲变为荒漠。敏感的生态问题包括荒漠化,水资源耗竭,森林破碎化和岛屿化,生物多样性受损,土地生产能力降低等等,这些敏感生态问题都具有特定的生态学特征和规律,是生态学评价需要论证清楚的。其次,它根据建设项目的不同将项目界定在不同等级自然体系中进行评价。生态系统与景观属于不同等级的自然体系,有不同的生态学特征,体现不同的物流、能流、物种流动规律。其中,生态系统是相对同质的,而景观和区域则是异质的,用生态系统的尺度来评价景观尺度是不可能查清生态问题和找到适当的生态保护对策的。再有,它强调应用生态制图的方法来描述评价的成果,因为RS、GPS、GIS技术,多媒体技术和传统的现场监测技相结合成为了生态制图的有力支持手段,使生态评价成果向综合性、准确性方面前进了一大步。最后,《导则》的实施使国家和地方的自然资源开发建设项目管理工作步入了科学和可操作的阶段。此前的生态影响评价始终是环评的附属,而现在,就自然资源开发建设项目而言,成为了评价的核心部分或重要组成部分。《生态环境评价技术导则 非污染生态影响》出台以后得到了广大环境工作者的支持和爱护。
-
中国地理之最宋新民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团结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在中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疆域内,拥有大量的、数以万计的"地名"。既有各级行政区划、自然、人工建筑和居民地地名;又有交通、名胜古迹、纪念地和各专业部门使用的具有地名意义的台、站、港、场等地名。在中国浩瀚的地名宝库中,蕴藏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珍贵的历史遗产和祖国大好河山的各种财富,同时反映了祖国地大物博、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它对研究我国的文化发展、历史变迁以及政治、经济、军事、民族、宗教等有关情况很有价值。只要有组织、有计划和科学地对"地名"加以发掘、整理,对祖国"四化"和"两个文明"建设,必将起到积极作用。
-
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技术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编为了保证《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提高的:“2000年,全国所有工业污染源排放污染物要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标准”目标的实现,我司组绢编写了《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技术》。该“技术”明确提出了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到2000年对大气污染物和水污染物达标排放的主要行业的主要考核指标及应执行的标准、各主要排污行业的污染物来源、污染物达标控制技术、工程实例、主要配套设备及选配的监测分析方法等内容。其中,大气污染物达标行业包括:锅炉、水泥厂、工业炉窑、火电厂等6个行业;水污染物达标排放行业包括:化工、轻工、纺织、治金、医药、市政等57个行业和部门的水污染物排放。该“技术”内容丰富实用,反映了我国多年来推动清洁生产和污染治理的科技成果和工程实践。本“技术”的编辑出版,对实现我国2000年工业污染达标目标将起重要的指导作用,对促进各行业的清洁生产和达标治理技术的科研开发、技术推广和普及提高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环境分析与评价李玉文主编:王巍片断:(一)判断环境质量是否符合国家制定的环境质量标准;(二)判断污染源造成的污染影响——污染物在空间的分布模型,污染物浓度最高和潜在问题最严重的区域,确定控制和防治的对策,并评价防治措施的效果;(三)根据污染物浓度的分布,追踪污染物质的污染路线和污染源;(四)收集环境背景及其趋势的数据,积累长期监测的资料,为制定或修改环境质量标准提供依据;(五)研究污染扩散模式,为新污染源对环境的影响进行预断评价,以提供决策部门参考,并为环境污染的预测预报提供数据资料。要达到上述目的,环境分析监测必须建立在污染调查的基础上,并有可靠、准确的测定手段和受过训练的专门人才作为保证,才能取得满意的结果。1979年9月我国政府颁布了环境保护法以来,使环境保护工作进入新的里程,推动了环境分析监测技术的发展。但是,从环境保护工作的要求来看,还有差距,因此,掌握和研究先进测试手段,实行监测分析方法的标准化,培训合格的监测分析人员,逐步建立环境监测网络,正确处理监测数据等,已成为我国环境科学和环境保护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本书前言前言由东北林业大学优秀教材与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出版的《环境分析与评价》一书,是根据东北林业大学环境科学、森林生物学和林学教学计划的要求,总结编者多年在东北林业大学教授该门课程讲义的基础上,经过多次修改、补充并参考了全国高等学校有关教材,重新整理后编写的。由十环境分析与评价的对象和具体方法很多,为使学生通过本门课程学习,较熟练地掌握环境分析与评价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我们在编写方法上是以阐述具体理论、基本原理为基础,根据专业特点重点介绍生物监测和环境生态学评价以及环境影响评价等内容,这样有利于学生毕业后从事林业生态管理等工作。同时,对大气、水和土壤的影响评价方法也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为学生今后从事环境治理、环境质量评价、环境管理奠定基础。本书可供环境科学、森林生物学、林学等专业作为教学用书,也可供有关专业和环境科学工作者参考使用。本书共13章,其中第7、8、9、10章由程国玲执笔,第1、2章和实验部分由尤铁学执笔,其余各章均由李玉文执笔,并负责全书统稿和附录选编。本书由东北林业大学聘请相关教授进行了认真的审稿,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刘亚范、孙颖以及张伟老师的协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指正!编者一九九九年二月
-
西北内陆河区水旱灾害西北内陆河区水旱灾害编委会编《西北内陆河区水旱灾害》是中国水旱灾害系列专著之一,本书统合古今西北内陆河区洪涝、干旱史料最新研究成果,以总体特征和典型实例相结合的方式,分析了自然和社会经济的影响因素,论述了区域内水,旱灾害的类型,危害程度与演变规律,并联系实际,提出了可行对策。本书共分七章。是一部资料性、系统性和实用性很强的科学专著。本书是国民经济有关部门领导,水利、防灾科技人员的必备参考书,也可供大专院校师生,国内外关心西北内陆河区的各界人士参考应用。
-
长江地区环境对策与可持续发展方子云,邹家祥 主编《长江地区环境对策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如下:1.全书根据我国人口较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情论述了现代化建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的理论基础和观念变革,提出了正确、处理社会、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关系的总体对策。2.《长江地区环境对策与可持续发展》目标明确,布局合理,内容全面、系统。第二章可持续发展战略制定与环境总体战略框架图、决策组织及程序图等,结构合理、程序清晰,是全书的纲,便于读者对环境对策有系统全面的了解。3.《长江地区环境对策与可持续发展》在第一章“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及第二章“长江地区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战略、对策及决策”后重点阐述了最为严重的洪涝灾害、水土保持、水环境保护、工业污染防治、城市环境建设、农业和农村环境建设等存在的问题,治理现状及对策。引用了丰富的资料和数据,其中不少为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报告成果,具有权威性。《长江地区环境对策与可持续发展》提出的环境对策针对性强,理论联系实际,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4.《长江地区环境对策与可持续发展》设置了有关环境保护软件科学范畴的专章。如环境立法、环境教育、环境科学技术发展,长江地区环境保护战略、对策与决策,甚具特色,对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提高环境保护的科技发展水平,增强全民环境法制观念很有科学价值和理论意义。决策工作中,专家学者智囊团提出各种可能方案进行比较后,向决策者集团提出优选的对策方案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
安全卫生吴英主编本书介绍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生产环境、劳动条件对劳动者安全与健康的作用和影响;分析了劳动过程中人体为适应环境的变化,进行自我调节和对作业的适应能力;生产环境中不安全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相应的劳动保护措施;提出了职业病的诊断、治疗、预防,以及偶发因素造成的损伤、创伤、烧伤、电击伤、心脏骤停等现象急救方法;最后提出切实加强工矿企业安全卫生管理的基本任务和措施。本书可作为大专院校安全技术专业师生、企业各级领导、安全技术管理人员的参考书。
-
可持续发展邓楠主编本书汇集了广大从事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的学者、专家的部分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他们在深入实践、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全新的发展角度讨论农业、粮食、水、生态、人居环境及防灾减灾等诸多领域面临的问题,并提出有实际意义和参考价值的观点
-
地球告急陈复,宋振海 著少年朋友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21世纪的主人。为了帮助少年朋友从小就能树立起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本书从环境的诸多方面介绍了环保知识和环保思想,以期对少年朋友了解环境的构成、环境的现状、保护环境的意义以及改善环境状况的途径等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