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全球变化对生态脆弱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研究于贵瑞,宜树华,瘐强,曾晓东 等生态脆弱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形成机制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是当前全球变化研究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亦是我国应对全球变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科技需求。本书重点阐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球变化及应对”重点专项项目“全球变化对生态脆弱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研究”的研究成果。围绕“数据获取与融合、整合分析与理论突破、发展模型与评估及高精制图”4项具体任务,系统地阐述了生态系统属性的新概念与理论体系,提出了生态系统状态转变的新理论框架,发现了中国氮沉降总量及沉降模式变化的新趋势,为揭示脆弱区生态系统植物对环境或资源变化响应与适应策略提供了全新视角,也为进一步深入揭示全球变化对生态脆弱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机制奠定了坚实基础。
-
电解锰渣无害化与稳定化技术舒建成等本书从电解锰渣来源、性质及危害出发,分析了国内外电解锰渣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技术现状,介绍了电解锰渣堆存过程中锰和氨氮的迁移转化规律,阐明了电动力修复电解锰渣中锰和氨氮机理,揭示了磷镁基、钙基碱性物料和碳酸盐稳定固化电解锰渣机理,形成了电解锰渣无害化和稳定化技术。
-
清洁生产《清洁生产》 编写委员会当前,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新阶段,新阶段发展的主题是高质量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原则是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绿色必然是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特征和衡量标准。在继续对资源能源节约与效率提升、生态保护、环境质量改善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中国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将碳达峰、碳中和的承诺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并首次将绿色发展内容独立成篇,首次对推动绿色生产消费提出目标要求,把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
-
中国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案例朱彦鹏,付梦娣 著暂缺简介...
-
水污染控制工程王淑勤,苏金波,冯亚娜本教材按照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先后顺序、处理工艺的难易程度、由浅入深、系统讲解,既有生活污水处理,又有工业废水处理,还配备大量图表、实物照片、工程设计案例,采用中英文混合编写方式,常规的前沿性专业知识,水处理方法、原理、分类采用英文编写,处理工艺流程、设备组成、工艺对比分析、设计计算案例、例题采用中文编写,便于基础差的学生深刻理解,课后复习;每章后面附有思考题和练习题,便于学生提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也有助于提高英文水平的同时,掌握专业知识和进行后续的课程设计。本书不仅适合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等专业的本科生作为教材,还可作为资源与环境、环境科学与工程等相近专业研究生的教材和参考书,同时也适用于相关科研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为便于教学,作者特制作了与教材配套的电子课件,如有需求,可发邮件(标注书名、作者名)至jckj@cabp.com.cn索取,或到http://edu.cabplink.com下载,电话(010)58337285。
-
水电工程环境外部性评价方法樊启祥,李永,王小明本书把经济学中的外部性理论引入水电工程项目的环境可行性评价中,展示项目在不同阶段对不同利益主体带来的外部效益和外部成本,揭示环境外部性影响的变化规律,拓展环境可行性评价的外延;把外部性内部化理论引入水电工程项目的经济评价中,权衡相关者的利益,丰富经济可行性评价的内涵。通过环境外部性影响界定、度量和内部化处理,合理分配项目开发带来的社会文化效益、经济效益和自然生态效益,在水电开发企业分享工程效益的同时,促使外部性受益者分享其外部收益,给予受水电工程项目负面影响的群体更多的补偿,为建设环境友好型、利益共享型水电工程提供全方位的保障。
-
浙江省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发展蓝皮书浙江省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联合体 著暂缺简介...
-
重建人水共生的空间秩序颜文涛人水之间客观上存在着复杂的交互作用关系,协调人与水的关系问题是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命题,也是推动可持续城市化的必由之路。本书紧紧抓住人水关系的内在关联和相互作用这一研究主线,深入分析人水关系的历史变迁及其生态智慧,初步揭示人水关系的演化机理与相互作用规律;开展小流域土地利用与城市河流水质关系的实证研究,分析土地利用与水环境的交互作用机制;基于土地使用与水环境的内在关联性,提出面向水环境目标的生态规划方法和控制策略;通过构建滨水空间设计要素体系,提出滨水空间的适应性模式,形成滨水空间设计方法体系。
-
环境化学实验孙红文 主编,张彦峰、王平、袁超磊 副主编《环境化学实验》是同名课程的配套教材。全书共包括31个实验,内容涉及大气、水、土壤、生物等样品中的多种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存在、迁移转化规律及控制原理。本书在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的同时,力图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既注重对学生环境化学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和锻炼,也反映该领域新的研究动态和方法,同时注意避免与其他相关实验课程内容的重复。配套的实验视频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教学手段,适应了课程发展的时代要求。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学生的教材,也可供其他相关学科和专业的学生以及科研人员、技术人员参考。
-
新能源对中国碳减排的贡献王礼茂,牟初夫,屈秋实,向宁本书基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历史数据,利用LEAP模型,以2015年为基准年,从不同节能减排政策目标出发,研究不同情景下我国2030年、2040年的能源需求结构变化、电力结构变化等,在此基础上,对风电和光伏发电的碳减排成本和补贴成本进行测算,并对风电全生命周期温室气体减排效应和影响进行测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