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京津冀城市群生态安全保障技术与对策陈利顶等《京津冀城市群生态安全保障技术与对策》围绕“区域生态安全保障”这一核心主题,旨在为京津冀城市群地区生态安全保障与协同发展提供技术支撑。首先,从理论层面对城市群生态安全进行了梳理,分析了生态安全背景、发展趋势、科学内涵及其与国家安全的关系,并分析了城市群生态安全的内涵和特点。利用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等多源数据系统地分析了京津冀城市群地区景观格局演变特征及其与社会经济的胁迫关系,从宏观层面探讨了城市群生态监管和风险识别的技术路径,从不同视角分析了城市群生态风险识别方法,建立了城市群生态风险评估与预测技术体系,为开展城市群生态风险预测和预警提供了技术参考。其次,针对湿地和城市群受损生态空间的修复和功能提升开展了系统研究。后,从区域协调联动角度,研发了京津冀城市群区域生态安全协同会诊系统和生态安全格局优化系统,进一步研发了京津冀城市群区域协调联动与生态安全保障决策支持系统。
-
美丽中国建设理论与评估方法方创琳,王振波,鲍超 等本书提出了美丽中国建设的基本内涵、战略要义和人地耦合共生理论,优选了美丽中国建设评估指标体系,自主研制了《美丽中国建设评估技术规程》、分级标准、技术流程与评估技术方法、美丽中国建设评估动态监测系统[简称“科美评”(KMP)系统]和美丽中国建设公众满意度调查APP系统。分析了美丽中国建设现状与存在的差距及短板,提出了美丽中国建设的“井”字形轴线格局与综合区划方案,分别从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开展了美丽中国建设评估的实证探索,提出了美丽中国建设的推进模式、建设路径与对策建议。
-
光伏电站与环境高永,蒙仲举,党晓宏,韩彦隆 等《光伏电站与环境》以光伏电站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为主线,介绍了我国荒漠区光伏电站对当地天然资源植物生长发育、土壤结构、风沙过程及气候环境的影响机理,同时揭示外部环境改变对光伏电站自身发电效率的影响。通过课题组多年研究,《光伏电站与环境》明确了光伏电板的遮阴效果对板下天然植被群落特征的影响,归纳并总结出电板遮阴对资源植物生理特征和品质的影响;分析并得出了光伏电站的长期布设对站内土壤质地和水肥特征的影响机理;通过大量野外试验厘清单个光伏电板和光伏阵列对过境风沙流和地表蚀积过程的扰动特征;利用自制光伏发电装置,通过模拟试验得出风沙打磨和积尘对光伏电板发电效率的影响,并揭示高茎植物遮挡电板对光伏发电效率的干扰程度。《光伏电站与环境》作者多年来取得的相关研究结果的系统总结,为荒漠区光伏电站的生态恢复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对未来荒漠区光伏电站的选址和建设提供了环境保护方面的参考意见。
-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的成效与展望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水环境与水生态分会《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的成效与展望》聚焦自2015年起我国开展的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作,系统介绍其面临的经济社会背景、顶层设计与政策体系、治理进程和成效,全面梳理治理技术与应用,选取我国主要流域典型治理工程进行初步总结,同时通过国际上有代表性的先期实践展现共性问题与特色经验,并对下一阶段我国城市水体治理方向、目标、理念、路径等提出展望与建议。
-
白腐真菌降解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原理与应用高大文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白腐真菌降解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原理与方法。全书包括5章,第1章概述了环境中多环芳烃、石油烃、卤代烃、复合污染物及新兴污染物的基本属性和污染现状;第2章介绍了白腐真菌生物学和酶学;第3章是白腐真菌产漆酶基础研究,包括漆酶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机理、不同菌种产漆酶条件优化、诱导物Cu2+对产漆酶的影响、不同菌种复配对产漆酶的影响、漆酶对多环芳烃降解的应用基础研究;第4章是白腐真菌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影响因素及其代谢机理,包括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生物降解的影响因素、白腐真菌生物降解机制、白腐真菌共代谢降解芘的基础研究;第5章是白腐真菌对典型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应用,概述了白腐真菌处理多环芳烃、石油烃、多氯联苯污染土壤、有机污染废水、染料废水和秸秆纤维素乙醇废水的应用研究。
-
水污染控制工程张素青、郭立达、臧玉红 主编本教材以处理方法的分类为主线,内容涵盖了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和工业废水处理技术。内容按项目、任务结构编排,包括八个项目:污水处理分析、污水预处理、物理法处理污水、化学法处理污水、生物法处理污水、污泥处理、物理化学法处理污水、污水处理厂设计与运行管理。教材充分体现了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贯彻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充分考虑了现代职业教育本科对教材的要求,具有以下特色:以学生为本,注重对专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的培养;重视经典理论的传承和新技术、新工艺的引进;适应现代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本教材为高等职业教育本科生态环境工程技术专业、水环境工程专业教材,也可供高职高专环境工程技术和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等专业使用,还可供城镇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技术人员参考。
-
水土流失面源污染及防控技术莫明浩等本书阐明水土流失面源污染的概念、水土流失面源污染特征,定量分析鄱阳湖流域水土流失与面源污染的关系,在不同空间尺度上定位监测与评价水土保持关键技术的面源污染防控效果。以南方红壤区为例,研究山丘区坡地果园、坡耕地等土地类型在降雨条件下由径流泥沙挟带的氮、磷污染输出特征,探析氮素、磷素输出在径流、泥沙中的分配占比及其赋存形态,研究地表径流挟带的泥沙的污染特征,通过吸附解吸试验分析坡面产生的侵蚀泥沙进入水体后的潜在危害性。从源头和途径控制、末端治理等方面提出水土流失面源污染防控技术并应用。
-
生猪规模养殖户粪污治理行为研究赵俊伟,尹昌斌 著本书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探讨我国生猪养殖业的发展历程与时空演变,以吉林和辽宁两省为例,剖析现阶段生猪养殖粪污特征,提出内部化治理与外源性治理的粪污治理方式与路径。首先,基于农牧循环的空间分布和产业链特征,分析生猪养殖户粪污治理方式的选择及相关责任主体的治理策略;其次,运用计划行为理论探讨养殖户治理意愿与治理行为的差异性,并进一步分析影响不同规模养殖户粪污治理行为的关键因素;第三,明晰养殖户粪污内部化治理与利用的决策因素及其成本收益状况;后,基于外源性治理的适用性,分析养殖户对外源性治理的参与意愿、支付意愿、支付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并构建养殖户参与外源性治理的驱动机制。提出如下对策与建议:以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进一步优化生猪养殖业发展布局;完善生猪规模养殖粪污治理监管制度,针对不同规模养殖粪污治理方式实施分类施策、分级管理;提高粪污内部化治理效益,激发养殖户粪污治理积极性;加强第三方治理的资金支持,推动市场化运作和机制创新,完善政策保障体系
-
典型矿业城市大气颗粒物地球化学特征黄艺,程馨,倪师军本书以中国西南地区典型矿业城市——攀枝花市大气为例,运用地球化学、矿物学、环境科学、大气环境化学,结合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X射线衍射技术、激光粒度仪、离子色谱、热/光碳分析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等现代分析方法对攀枝花市大气颗粒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环境效应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
大气污染特征和成因研究罗彬本书较为全面地介绍了四川省近年来在大气污染特征及PM2.5来源解析方面开展的研究工作;研究了四川省2004~2020年污染物的时空演变规律和大气污染变化特征;分析了四川盆地的污染气象特征,对四川盆地三大区域的颗粒物进行了采样监测,并分析了其质量浓度、无机水溶性离子组分、碳质组分和无机元素等特征;采用正定矩阵因子(PMF)分解模型分析了PM2.5化学组成特征谱和来源贡献,并在四川省“十三五”大气污染防治政策、措施和污染减排成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大气污染防治对策建议。